博主资料

九满
留言 | 短消息 | 加好友 |
 用户昵称:九满
 注册时间: 2022-08-08 14:35:51
 会员等级: 驻站作家
 空间访问:5213 次

发布文章

最新日志文章列表

24.12.24

去远方(图文)

我喜欢去远方,并把它当作一种享受。不挑日子,不分初一和十五。兴趣一起,一个背包,一台手机,弃下一身的重负,放飞一生的梦想,开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古朴清雅、画意十足的桂林漓江,感受水墨画般的风景;去山水圣境、森林氧吧婺源卧龙谷,聆听大自然的纯粹;去南非的开普敦,与野生海豚坚守一次不顾风雨的约会;去

24.12.22

故乡的天空(图文)

小时候,春天的天空湛蓝湛蓝。云朵排着队,梳洗穿戴一新,像是要去走亲戚,它们一个个白衫白裙穿着,洁净得如同白天鹅。阳光普照着大地,像悉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待太阳升至穹顶,便是一天中阳光最好的时候,晒太阳,成了天底下最惬意的享受。窗前、晒谷场上、草垛边,凡是有那么一块阳光倾泻下来的地方,保管人们是一副半眯

24.12.20

从前的夏天(图文)

从前的夏天,天空湛蓝,云朵似棉花糖般洁白柔软;喜鹊在树杈上飞来跳去,喳喳喳地叫个没完,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好心情;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像在商量着去哪里觅食;蟋蟀、青蛙、知了像赶趟似的,在草丛中、稻田里、池塘边、树梢上欢唱。我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到了夏天,那些树木郁郁葱葱,中午的时候烈日当空,热气蒸腾

24.12.15

渐行渐远的故乡

我的故乡下柴市,距县城二十四公里。沿着下柴市幽幽的古道前行,映入眼帘的是铁铺、油坊、布庄斑驳的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高脊飞檐,每一处建筑都尽显民国初期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屋子是古老的,气质是古老的,让人感觉屋子里的人也是古老的,他们做着同样古老的工作,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商铺里顾客如云,码头上人影

24.12.13

清道光年后,英国人在天津开办的纸厂到洞庭湖里来收购芦苇做原材料,大量闯洞庭湖的农民便成了砍芦工人。藕池河沿岸成了芦苇的集散地,至清朝末年,藕池河中支沿岸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芦柴码头shsh下柴市。随着岁月的流逝,砍芦工人发现自己扛不动的农具,后辈们轻轻松松提起来了,过去一跃而过的水沟,现在不敢跨了,步履

24.12.10

从前的冬天

从前的冬天,村庄的田间地头一派空旷。天空湛蓝,云朵在天上流动,不断地变幻着模样。阳光洒在收割过后的原野上,大地像刚生过孩子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哪里是水田,哪里是旱地,哪里是田埂,哪里是沟渠,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些空地里,长了些杂草,牛儿在里面埋头享受嫩草的美味,时不时甩一下尾巴,显

24.12.07

故乡,拴着我的心

小时候,我的故乡很不起眼,一直以来就靠村后那条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防洪堤与外面的世界保持着艰难的联系。我很无奈出生在这里,很多时候,我非常憎恨它,憎恨它的落后,憎恨它的贫穷,憎恨它的偏僻。而且,当时的我,固执地以为自己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这里。那时候,乡亲们的日子过得都很苦,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

24.12.04

远去的蓑衣

旧时,农家的房前屋后,坡坡坎坎,随处都可以看到棕树,那是乡村独特的风景,更是制作蓑衣的资源。清明前后,草长莺飞,这个时节,是取棕片的最佳时间。乡亲脚踏扶梯,手持割刀,一层一层地剥取棕片,用来制作蓑衣。蓑衣无袖,披在身上,两头绳子往脖子上一系,就把身子遮盖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即使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