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浪地球2》观后感
过年期间,看了《流浪地球2》。走出影院,我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亦不过如此。
先从影片意义说。
往昔,我们观赏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无不为之特效科技所折服,亦每每自愧不如。诚然,《星球大战》、《回到未来》、《骇客帝国》、《阿凡达》系列、《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科幻大片特别是重金属的科幻大片,似乎只有也只能有美国人可以”霸权“,我们似乎也只能心甘情愿地被人家”霸权”着。原因很简单:一是人家拍得确实独领风骚,时至今日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是事实;二是过去我们的实在拿不出手,这也是事实。
然后,《流浪地球》系列出现了,尤其是《流浪地球2》,让我们眼前一亮、心潮澎湃。原来,这是我们中国拍出来的!原来,我们中国是可以拍出来的!这摆脱了我们只有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画皮等神仙妖怪的惯性自卑思维!所以,它是伟大的,它如一记星爷电影中的“如来神掌”,没有先兆地打破了美国好莱坞把持的科幻”霸权”——这个比喻夸张吗?不太夸张。有异议可以去看球2的海外评分。这部科幻大片彻底解决了我们”有没有”的问题,这就是“伟大”。
当然,接下来,我们在科幻领域,要把着眼点从“有没有”转向“多不多”和“好不好”。中国科幻,依然任重道远。
再从影片中的科技感来说。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赏过此片的观众,都会眼前一亮甚至大为惊诧。无论宏大场面构建还是细微镜头处理都胆大心细,很少有破绽,画面感视觉感十足。查询一下编剧和导演团队,要么普遍高学历;要么在中科院太空所、计算所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所有熟识,方便取经。
这部电影里出现的所有的科幻特效,以及所有的科幻元素,都是来自于中国电影人的创意和脑洞,甚至有些就是中国式的元素。
先是无人机群,众所周知,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在世界居于前列,种类全,技术好,性能强,绝活多!所以,电影中数以万计失控的无人机,疯狂地在太空电梯旁进攻的时候,整个大场面可能会让令人咂舌,但作为中国人,却也只是点点头。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望之可及的未来可以达到这水平。
其次看太空电梯。围绕受到攻击的太空电梯展开的布景是我在大银幕上见过的最令人难以置信、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观之一。从地球到空间站之间,搭建一个太空电梯。这个构想本身就让人大开眼界,何况电影中呈现的细节完整有序。太空电梯如流星般从失去重力的外太空降落到大气层,因为速度太快和大气产生的摩擦导致的无数火球从大气层陨落,这细节逼真的让人大呼过瘾,也颇感制片方的严谨。
再看战争场面。支持数字生命计划的恐怖分子发起的一场针对”流浪地球“计划的设施、科学家和战士们的袭击,后者奋勇反抗,打败前者的图谋。这一动作场景无论是单兵武器的展示,还是弹道轨迹以及爆炸花火等特效的呈现,无不异彩纷呈,我们看到拳拳到肉的同时,也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科技。
最后一定要说行星发动机。给行星发动机特写的镜头;还有3万台发动机一起点燃,推动着地球驶离太阳系的场景。一边是万台星际发动机的壮阔,一边是月球的陨落,这是何其震撼的悲壮情景,必然会引起每一个认真品味该影片的观众的共鸣。
这些场景和元素,有的是以前想想就好,有的甚至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现在在我们的科幻片中一一细节性地展示。这就是里程碑,这就是史诗级的想象力,史诗级的镜头。
的确,肯定会存在一些黑这些科技元素和科技场景的观众,但大多数观众还是对此持赞赏至少是认可的态度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确能做到!中国人有自己的空间站,因而空间站和太空电梯才那么自然而然;中国人现阶段差不多是常态化“打卡”月球,中科院去年就提出了月球基地计划,因而月球基地拍起来才感觉正常;中国人是基建狂魔,因而观众看到建造行星发动机才这么胸有成竹;中国人是五常之一,因而电影中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外交官在联合国大会说话才能这么斩钉截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场景让日本、韩国、印度这些国家以他们为主角来拍,拍出来或许就会让他们的观众感到违和,而中国拍这些场景却是如此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内心震撼却又很是骄傲——只有极少数,或是为黑而黑,或是坐井观天地黑。
所以,科幻电影成功和进步的背后,是国家的崛起和强大!
最后,详细聊聊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情怀。
这部电影,能让大部分国人感动、共鸣,有一点是因为戳中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情绪。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流浪地球2》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传统人文情怀,感受到了团结包容和坚强不屈,感受到了舍小顾大的集体主义,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闪烁的智慧,力量和勇气,感受到了我们近年来一直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正因为我们的伟大创造精神,所以末日危机题材的电影,在主流做法是开着飞船逃离地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应对末日却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走。这是我们的创新意识,也符合我们中国人一贯的乡土情结。我们要活着,也不离开家园,索性我们带着家一起走。这是符合中国人主流价值理念,能够碰撞我们的观众心中柔软的部位,引起我们的观众的共鸣的。
正因为我们的伟大奋斗精神,我们从来不会“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所以,我们最终不会选取麻痹自己、自欺欺人的“数字生命计划”。的确,数字生命在处理月球危机中,在开动全球互联网服务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完全把人类数字化,这是两个概念。电影中的数字生命再智能,思维再优秀,也只会存在在机器中。电一断,数字化的人类就再也不会被唤醒。何况,人工智能MOSS的野心在影片最后昭然若揭。我们不甘心成为机器的附庸和“寄生虫”,所以,我们必须得奋斗,必须“移山”。当“移山计划”正式更名为“流浪地球计划”,当行星发动机启动,也就注定了人类要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伟大。
正因为我们的伟大团结精神,所以在我们的电影中,中国人主流上从来不会存在“太阳氦闪是一百年后的事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负责任的想法;所以在我们的电影中,各国才能逐步抛弃成见,为应对危机真正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内耗的人性之恶,是人类的顽瘴痼疾;而止于至善,却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似那“中国航天队五十岁以上出列”的豪迈,似那几百宇航员在月球同时自杀式地按动核弹按钮的铮铮铁骨,则正是这种“生是为人类、死是为人类”的集体主义理念的真实写照。一位网友这样的一段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唯有在中国,这样的角色和情景才让观众相信和感动。他们是98洪水、汶川地震、武汉抗疫时中国军人的缩影,他们是王伟、杨树朋、中印边界牺牲的4名烈士,也是历史上每一位为护卫人民牺牲的战士的缩影。在这个国家,人民与英雄永远双向奔赴。”
正因为我们的伟大梦想精神,我们才会有“流浪地球计划”。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章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我们中国人,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整整三个小时的电影里,情节一刻都没有懈怠,人们在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路上也是一刻都没有懈怠。就像刘培强在与计算机对话时,面对毁灭、绝望,他掷地有声的一句:我选择希望!是的,希望与梦想,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之前中国只有武侠,现在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正因为之前的缺乏,我们面对《流浪地球2》才如此兴奋,如此骄傲。美国人的科幻相关题材太多太泛滥,已经到了稀松平常的地步,好作品也非常多。而我们的自信力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我们的每一步成功,都应被铭记。等到我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好莱坞级别甚至远胜于好莱坞级别,我们自然也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这几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判2023还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充满着智慧勇气、坚强不屈、团结向上的民族,一定会有很好的运气、很好的未来!在这个崭新的兔年里,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眼里有光,心中有梦,人生时刻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