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杨有才:春风吹拂思念

  • 作者:杨有才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3-18 00:15:37
  • 阅读0
  •   春节之后,鄱阳湖畔阴雨天气连续不断,冷湿的气候给老人带来诸多不便,他们因患老年性疾病而呼吸不畅快,睡觉不踏实,行动不自由。农历正月二十,北风呼啸而至,气温突降,一场小雪不期而遇,而后,气温才慢慢回升。雪后初霁,明媚的阳光一扫往日的阴霾。春风吹暖大地,遍地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令人赏心悦目;蛰伏了一个冬季的小虫子也不忍寂寞,飞跑着出来;天鹅、大雁们也开始整装北迁……

      历史上许许多多文人墨客都不惜浓墨重彩去描绘春天,歌唱祖国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我很喜欢春天,喜欢春天带给大地的温暖,喜欢春天里盛开的万紫千红的花朵,喜欢春天为我们所描绘的一切希望——去追求如诗如画般的美好生活。然而春风吹过,因为想起父亲,我的内心也平添了一份惆怅和思念。

      八年前,春节刚过,已八十六高龄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他没有了以往的从容和自信,不能自由自在地行走于村间小道,说笑于邻里之间。他要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深眠;要么趴在桌子上,沉重地呼吸。他的脸因缺氧而潮红,大脑因缺氧而时时出现幻觉,经常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令我们的心悬之又悬。父亲患的是肺气肿,湿冷的天气对他是致命的打击。

      那些天,我和家人整天守候在父亲身边。我常常站在床前,让父亲的头靠着我宽阔的胸膛,我揽着父亲,父亲的头发稀疏而柔软,父亲的呼吸粗重而急促,父亲的眼睛浑浊而迷糊。父亲似乎小眯了一会儿,又突然惊醒,他说:“毛仂,你累了,去歇一会儿吧。”我轻轻抚摸父亲的后背,望着父亲,心痛得说不出话,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曾经那么健壮的父亲,曾经能用牙齿咬断细钢丝的父亲,曾经能杀死几百斤肥猪的父亲,无力地垂着头,仿佛脖子撑不起硕大的头颅。

      三月十二日中午时分,父亲似乎觉得大限将至,侧卧的身子翻转过来躺平了,闭上了眼睛。我们全家吓到了,不停地呼喊“爹爹……”“爷爷……”

      父亲端端正正地躺着,庄严而隆重,似乎去意已决。“爷爷,双喜还没到,他还在路上,侬要挺住,侬要等侬大孙子回来。”父亲听到了,鼓足了最后一丝力气翻过身子,肿胀的腮帮慢慢消去,一股血液顺着嘴唇流出来,他又活过来了。

      父亲对尘世是有留恋的,他舍不得离开亲人,他不敢睡觉,坐在床沿上,大口大口呼吸。我们轮流站在父亲身边,抱着他的头。父亲个子高,我们只有站着,才能让他的肩膀和头紧靠我们的胸口。

      父亲等到了他的大孙子,他也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2014年3月18号(农历二月十八)晚上8点40他无声无息地走了,像睡着了一样。

      春天阳光灿烂,五颜六色的花朵都开了,我的思念也愈浓了。父亲不仅给了我生命,养育我长大,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期,也因他的执着与厚爱,我坚定了求学的方向,找到了自信,鼓足了勇气。父亲常用他那质朴的话语——“久读无矮子”,包容我,激励我。

      1986年下半年,我升入初三。那时,一个渔民的孩子,初中毕业意味着人生的转折点,我们要么努力考上高中或者小中专继续上学;要么回到故土,跟着父母和兄长面朝黄土背朝天。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初升高的录取率很低,能实现理想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只能无奈选择离开校园,务农或捕鱼。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班的管理,实行暑期补课,提前完成新课程,留下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复习,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熟练掌握知识要点和考试技巧。

      那年暑假,我在家里仅仅呆了一个星期,便匆匆返回学校。学校离我家二十多里,因为只有水路,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一个学期中,我也就逢年过节回家两三次。

      暑假,正值三伏天,雨水很少,酷热的天气实在令人难受。学校不比我的家乡依山临水环境清幽,这里到处是灰蒙蒙的地面,每寸地面几乎都袒露在太阳底下,屋前屋后少有绿树,难有清风,蚊子却很多,时时袭扰我们的睡眠。日复一日的紧张忙碌,我们有点倦怠。

      八月的一天上午,没有风,太阳依旧炙烤着大地,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上完四节课,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前胸贴着后背,后背的汗水浸透了衣衫。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三三两两地、嘻嘻哈哈地涌出教室,我也拿着饭碗准备冲进食堂。

      当我绕过阶梯,俯身向前,准备迈出冲刺的步伐时,突然发现父亲站在教学楼的拐弯处。他手里提着一个网袋,面带微笑,脸上的汗水随着鬓角向下滴落。父亲朝我轻轻地喊了声:“毛仂!”

      父亲来到学校,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人世间的幸福不外乎如此吧。我小学五年级开始外出读书,长山岛没有固定的航船,每次回家或返校,都是父亲到处打听来回的船只,但父亲从没有接送我,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来我学校。

      我很快跑到父亲的身旁,叫声“爹爹”,难掩内心喜悦之情。父亲把手上的网袋递给我,说:“这洋瓷碗里是我烧的大鲩鱼,侬拿去和同学一起吃。”此时我才知道父亲调到了罗墩收购站,他烧好鱼,来不及吃饭,便匆匆地步行几公里给我送来。

      这时,父亲已经五十八岁了,独自呆在收购站。罗墩收购站在珠湖联圩上,单独一幢房子。收购站很冷清,甚至有些萧条。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选择自己一个人留守,或许为了方便照顾正在读初三的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们农村孩子,要想改变自身命运,读书几乎是唯一途径。我兄妹九个,就我一人在上学读书,父亲的夙愿便是能够看到他最小的儿子读好书,端上“铁饭碗”,吃上“快活饭”。我读初三了,马上面临毕业,将何去何从,父亲比我想得多。关键时刻,父亲觉得自己应该为儿子做点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像水产公司这类的国有企业不再拥有往日的繁荣和热闹场面,经营效益每况愈下,收购站门可罗雀,很多员工都悄悄地离开了岗位,自主谋求出路。父亲一人,看守着偌大的场所。

      父亲每隔一两天为我送一次菜,不仅仅给我带来了丰富的营养,满足了我生长发育的需要,更为我带来了精神食粮,激发了我的内驱力。

      离开父母,独自在他乡求学,我内心抗拒,却又无可奈何,那时借住别人家,常有寄人篱下的寂寞感。琐事需要自己打理,学习也很盲目,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到处乱撞。初一开学时,我不知道已被乐亭初中录取,迟了两个星期上学,整个人是懵的;初二,我的学习成绩难有起色,冲破六十分的及格线都成为一种奢望,数学成绩最低的时候只有可怜的十分。由此,我经常产生厌学情绪,多次向父亲提出退学的请求,却在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温言细语中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了过来。

      父亲很在乎我的学习成绩,渴望我为家族带来骄傲与自豪。但无论我的成绩如何不堪入目,他总会用一句简单的话“毛仂,侬好好念”,体现他那“久读无矮子”的无比坚定的信念。他朴素地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付出,就能成功。也正是在父亲这一信念的鼓励下,我的方向渐渐明晰,开始感受到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思想上的蜕变,让我对未来前途满怀憧憬,期待一次完美的突破。面对父母的爱,我表达了要冲出家乡“乌山头”的信心和决心,我不再想和哥哥们一样,驾驶祖祖辈辈留下的渔船,与风浪博弈,与鱼虾为伍。

      父亲的到来,让我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我有了归宿感。犹如春风拂面,我望着父亲微笑的脸庞,顿时感到轻松、踏实、充满激情。在暑假结束的一次测验中,我大部分科目的成绩都跃过了及格线,物理化学还超过了八十分。

      我为自己的进步高兴,父亲也露出了笑容,他的笑容是那么淡定而从容,好像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父亲的笑容展示的是一种父爱的温润。

      父亲每次走几公里路送菜,没有过多的言语,默默地等候我下课,然后一声亲昵的呼唤,便悄悄地离开。

      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正式开学不到一个月,父亲的腿疾突然复发,不能正常行走,哥哥们只好把他接了回去。父亲也从此彻底离开了收购站,而我又回到了从前独自生活的日子。但亲人的关怀、爱和幸福时常流淌于心间。这份爱,给了我动力,我着实忍受了两个月胃痛的煎熬,和同学们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克服了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考上了重点高中。

      学习的进步,换来了内心一片澄明,点燃了美好生活的激情。

      我是孤岛上的渔民子弟,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异于常人的智商,唯有努力不懈,才能内心笃定。我不敢说自己取得了成功,只是回忆往事,充满感激。

      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满眼景色美不胜收,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既无比幸福又无限思念。

      3月18日,是父亲的忌日,仅以此文献给父亲。

      2022.3.15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杨有才:春风吹拂思念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shuqingsanwen/1228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李佳李佳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05
      • 获得积分:1541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李佳】发布的其他文章: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