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春节前夕,江南似乎还沉浸在轻烟漠漠的温婉之中,而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展现它独有的冬韵。
北京的蓝天,澄澈如洗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的上空。大自然仿佛为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铺设了一块硕大无比的天幕 。一扫我想象中北京冬日寒风凛冽、雾霾遮日的恐惧。
女儿来北京开会、汇报工作,周日这天得闲,带我们到步行街的前门大街,随性而逛。阳光洒在古老的箭楼上,驻足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前门,这里满是岁月的故事。京华之心,古卷徐展,幽巷谧然,砖瓦镌刻着往昔,时光仿佛也变得悠缓起来。
走在京味十足的大街上,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不知能否踏出历史的回音。街道两旁门店林立,每一扇雕花木门、每一块青砖灰瓦,都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大街上人来人往,没有车流,没有“共享单车”,没有警察,没有逆行顺行的区分,也没有人行道与车行道、斑马线与黄线的界限。习惯遵守交通规则的我们,不是差点碰到别人,就是差点被别人碰到。瞧,几个打扮成格格模样的女孩忙着拍艺术照,不小心碰了我,居然调皮地行了一个“蹲儿安”之礼。如此浓重的京味让我忍俊不禁,这样的城市场景,在互联网时代已不多见了。
忽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味道。原来是老字号“全聚德”的烤鸭,香味扑鼻。1990年我第一次来北京,北京的朋友就是在这里,请我吃了这家正宗的烤鸭;传统精致的稻香村糕点,让我们一家三口沉醉其中;瑞蚨祥的绸缎,旁边一家小小咖啡店,拿铁香气袭人;内联升布鞋店,进进出出的脚步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微澜 。
中午时分,我们走进前门大街2号一楼,书画文锦、砚台印章、琉璃古籍跃然眼前。我们乘电梯来到三楼MUCI餐厅。这是女儿闺蜜推荐的观赏天安门广场的绝佳之地。不等入座,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向落地窗,透过洁净的玻璃,天安门广场尽收眼底。前门、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区域依次展开。这条线,是北京城的灵魂所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它串联起北京的历史与现代。尤其是那庄严肃穆的城楼、巍峨耸立的华表、红墙绿瓦的宫廷、高高飘扬的国旗,让我肃然起敬。我驻足窗前许久,不舍离去。
当踏入相声艺术的殿堂——德云社时,感受到的是京城文化的缩影,更是十足的京味。虽不是郭德纲、岳云鹏出场,徒弟们还稍显稚嫩,但无论学鸟鸣,学鸡鸭猪狗叫,市井烟火与喧哗笑声交融,似繁花绽放在茶盏与妙语连珠之间。楼上楼下,几百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这场演出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场,因此一票难求。最后一个节目是大杂烩,所有相声演员上场,各显神通地逗乐观众。前排的女粉丝又笑又叫,我后座的小学生手舞足蹈,把我的椅子背蹬得蹦蹦响,还学着演员京腔的语气词。笑点高的我虽没笑,但特别理解入乡随俗的道理。
走出德云社,华灯初上夜未央。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头,心中满是无限感慨。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是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的地方。在春节前夕,在这片京味儿十足的大街,留下了我们一家三口的足迹,还有关于稻香村的甜蜜、天安门广场的庄严、德云社的喧闹……成为我心中私藏的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