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李津军||曲阜行(一)

  • 作者:风月散人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06 20:29:30
  • 阅读0
  •   东方圣城——曲阜

      曲阜,比肩耶路撒冷、雅典的“东方圣城”。以孔子为代表的圣人先贤们,在这里塑造了一个“文明轴心时代”。

      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是山东省济宁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两个字常常被人念错,标准读音应该是曲(qū)阜(fù)。《礼记》是最早记载曲阜的古籍,东汉应劭对曲阜的解释是:“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既然是“圣城”,就一定要去朝拜;作为中国人,必须到此寻访文明的起源和源流;为此,我来也!

      远古时期,这里是东夷族部落的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此绵延;5000多年前,这里是黄帝诞生地、少昊之墟,“三皇五帝”在此留下神踪伟绩;3000多年前,这里是商殷故国、鲁国故都,群贤荟萃、人才济济;2500年前,这里圣人辈出,“至圣”孔子在此传道,创立儒家学说。

      距离曲阜城东4公里的寿丘,传说是“人文始祖”黄帝的诞生地,黄帝建宫室、兴农桑、败蚩尤,将炎黄二部落合为一体,团结融合周边部落,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炎黄二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团结一体的思想开始生根。

      寿丘景区内现存一块“无字碑”。穿过北门,是祭祀黄帝的景灵宫遗址区,地面尚有巨石等遗存。经考古探测,地下仍遗存有砖砌、众多建筑柱基础等石构件。

      3000年前,商朝在此建都,那时这里属于奄国。

      到了周朝,周武王将他的弟弟、也就是开国功臣的周公旦,分封到了曲阜,立国为鲁。但只由其子伯禽领国,而周公本人则留驻中央、辅佐朝政。据《礼记》记载,“成王以周公为有勋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从周朝开始,这里就是鲁国的都城,历经了873年的历史,这里也是周朝各个诸侯的国都里面,定都时间最长的,以“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商周底蕴,在此沉淀,商周礼乐,传遍鲁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求贤美言传遍天下,流芳百世。

      故城漫游,周公庙虽有些“破败”,但遗世独立之感油然而生。

      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也是全国3大周公庙之一。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4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辅助周武王东伐纣王,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修订制度,严明法制。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庙的大门额题“棂星门”。门内左右各立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颂周公德绩。

      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殿内塑有周公像,正中上悬“明德勤施”横匾1块,两旁金柱上挂木雕对联1副,均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上联书“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赞扬了周公为周王朝的巩固与统一创建了一套礼乐制度,因而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不朽功绩。下联“图书象演尼山统绪本先型”,赞扬了周公对中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对《易象》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周公一生谨慎,在伯禽就封之后,他生怕儿子年轻有失,便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家臣金人,亲笔在其背上书写铭文,并叮嘱金人要让伯禽随时阅看,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金人铭》碑立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当时曲阜举人、时任内阁中书的孔子第72代孙孔宪彝书写。碑文为柳公权体,笔墨遒劲、俊朗而有韵味。

      碑文的内容除了周公训诚其子伯禽的铭文外,还记载了孔子当年观看《金人铭》的情况。铭文内容是周公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周公从政的切身经验,体现了周公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修身智慧,反映出君子应有宽广的胸怀,容纳一切,告诫我们要做一名谦和有胸怀的君子。

      曲阜作为鲁国的国都,更是人才济济,群星闪耀。直至群雄割据、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仍然耀眼,曲阜人鲁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令曲阜永被世人崇敬的原因,离不开一个名字——孔子。

      孔子,被后人尊为“文圣”“大成至圣先师”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思想流派后来被称为儒家,深刻影响着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2500年前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而2500年后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诞生于尼山,又因尼山而得名仲尼;他成长于阙里,传学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孔子曾在这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响彻万古。

      置身尼山圣境的大学堂,鄙人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高,大,华丽,金碧辉煌。我就沿着大学之道登阶而上,开始了求学之旅。

      大学之道的两侧,设有长明烛灯,表示这是孔子高举生命之道。台阶最高处写有“高山仰止”,这是司马迁对孔子的最高赞誉。

      沿着大学之道走下去,来到了七十二贤廊,这里又是一个恢弘大气的厅室。

      七十二贤廊,通过30组雕塑,展现了孔子与72名弟子之间的生动故事;步入此廊,就如同与72位贤人一起,成为孔子的弟子,向老师求学求教,游览之余参与其中。

      接下来,看到的是“仁”厅,这是大学堂的另一个大空间,“仁”厅居中,也是最大的主厅。分布在仁厅4周的是“礼、义、智、信”4个厅,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孔子的思想。

      本人最最喜欢的是“智厅”。环水潺潺,抬头便是星云变幻。

      智厅,是一个中空,又设有一块星空顶的空间,可以展现白日到昼夜的变化,这也是阐述何为“智”的关键之所在:人类在追寻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宛如那苍穹一样。

      厅内有1座孔子与老子谈话的雕塑,孔子手指苍穹,像是要给人某种指引,带你领略智慧的奥秘。

      从大学堂里出来,我往湖边走去,回头一望,看见巨大的孔子像矗立在那儿。这尊铜像背山面湖,向南而立,高72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孔子像。

      2500年前,洙泗之间,奄商故地,孔子与世长辞。斯人虽逝,他的思想和道德却影响了无数人,孔子葬于泗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为孔子守墓的人,数不胜数。

      孔庙里的子贡守墓处,子贡为孔子守墓6年。这是弟子们对孔子的祭奠和尊崇,也是一场浩瀚的思想传承之旅。

      他的言行举止被弟子们整理成册,编撰成儒家经典,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论语》。

      大到半部《论语》治天下,小到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论语》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孔夫子及其弟子,让曲阜成为东方圣城。正如朱熹所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和他的思想,就是至深长夜里,引领迷茫的人前进的灯盏。追寻儒道的人如同星星点点的灯火,与孔子一起,照亮了思想的天空,曲阜成了东方的“耶路撒冷”,成了每一个儒士的朝圣之地。

      孔子逝世后仅1年,鲁哀公就下令祭奠;到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在曲阜开创以祭天的仪式祭孔的先河;至南北朝近800年间,华夏大地历经朝代更替、佛教兴盛,但祭孔这件大事,却从未停止;到了清代,统治者深谙儒学对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在康、雍、乾3代更将尊孔之风推向鼎盛。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历代帝王登基后所祭拜的重点对象。在历史上,皇帝祭孔都是重要的国家仪典。在清代,其规格达到了帝制社会的顶峰,乾隆曾8次前往曲阜孔庙,进行祭孔大典。

      如果评选一下中国哪个城市的名字用得最久,曲阜必定名列前茅。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一直沿用至今,将近1500年了。在商周尚存,礼乐秩序仍在的时候,鲁国以高度发达的文化闻名天下。至今“鲁”仍旧是山东省的简称。

      曲阜拥有众多的的文化遗产,仅仅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各类文物古迹600余处。除了著名的孔庙、孔府、孔林之外,曲阜城内外还遍布着祭祀孔子大弟子、“复圣”颜回的颜庙,以及西夏侯遗址、周公庙、春秋书院、汉鲁王墓、少昊陵、石门寺、宋景灵宫故址等无数文物古迹。少昊之墟、孔子故里、鲁班故里、圣贤之乡,是曲阜的深邃。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曲阜的历史。

      孔子的后人们世居于曲阜,并接受历代朝廷的封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家族并延续至今。他们的家庙及府第曲阜孔庙及孔府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不断扩建,现已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一组建筑群。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表达的对孔子的崇奉之情。经过上千年的文化沉淀,如今的曲阜,诗书礼仪文化已浸润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童的开笔礼、拜师礼、加冠(笄)礼,到明故城的开城礼,这座城市永远都仪式感最强。

      想要了解曲阜,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曲阜,到这里领略文化圣城的湖光山色。沂河、泗河、蓼河、孔子湖,河湖纵横;尼山、石门山、九仙山、九龙山,山景相连。上千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布衣,都能在曲阜这片土地上收获内心的安宁,获得思想的力量。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曲阜,到这里与智者对话,共探文明相处之道。这一天,我真的来到了曲阜,穿过沧桑古朴的古城墙大门,汽车在离孔庙最近的小路前停下,在导游的带领下,走在去往孔庙的林荫路上。

      路两旁绿树林立,杨柳依依,微风拂面,像我一样的游人三三两两,很悠闲的样子,一想到马上就要莅临朝拜我们的先祖孔圣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庄严感。

      抬眼四望,路旁有一青砖色宣传牌,一行正楷红色写着“德不孤必有邻”。

      “德,指的是德行,如果有德行,你就不会孤单,就会有好多的朋友,邻居,喜欢你,崇拜你,尊重你……”

      2023年12月28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李津军||曲阜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ushisanwen/12899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风月散人风月散人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69
      • 获得积分:120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风月散人】发布的其他文章: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