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少时家境贫寒,有上顿时,下顿还没着落。
一家八口人,当时算是个大家庭,姐妹兄弟年龄相差不到两岁,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按照劳动力做工分,每天爸爸一个人去参加劳动,妈妈只能带我们和在家忙家务。家中最乖、懂事是大姐和二哥,大姐没有上过一天学校,六七岁就帮忙洗衣,烧饭等家务。
每当爸爸做工分回来,都要到中午12点了,一进门就是汗流浃背。身上沾着泥巴,经常唉声叹气唠叨个不停,在当时那个年代缺少劳动力肯定是挨饿的。
爸妈也没打算给大姐去读书,大姐看在眼里的(在当时女孩子是不可能去上学读书)。一大早就起床挑水,洗衣服,简单吃点稀粥就去割草采猪菜。我们几个看到早早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起床,有的帮忙烧火,有的切莱喂猪,二哥忙完杂活背着书包上学堂去了。
一到晚上,我们几个都要帮忙做鸡笼子,做好鸡笼子,卖出去可以做生活费用,起初我们都不会编鸡笼子,老爸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怎样编,大姐二哥二姐比较聪明,很快就会编,我却较笨。老爸严历吆喝道:“无论做啥事都要下苦心。”
我没有耐心学,经常做不了多少就以写作业为由,逃之夭夭。
大姐为了整个家庭能有饭吃,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隔三差五就把自己手工扎的扫把挑到15公里外县城卖给商贩子。把卖扫帚的钱换成油盐米每次回来脸上都洋溢开心的笑容。
二哥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因为家里穷二哥还未16周岁,还没上完初二就辍学了,那时候开始分田到户实行承包到个体户各自去发展。
二哥很吃苦耐劳,开荒种果,不到几年时间菠萝、金枣就产收了,粮食也增产不少,无论刮风下雨都是早早起来做事,坚持到八九年左右,就跟着村里堂兄弟外出打工。深入上山烧木炭,搭上大客车去闽北摘茶,豆腐厂送货郎也做过。严寒酷暑,风雨无阻。有时遇到没钱坐车连续一两天要靠脚走路,十几里没有人烟,连一粒米饭也没下肚过。衣服是更不用说了,是不可能穿的暖暖的,薄薄一件衬衫,十二月天也不觉得冷,不挑食不挑吃简单一点饭团就解决一顿。
闲暇时间拉起二胡,吹着笛子,寂静中优扬吹响“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
目前二哥经营一家汽车修补加工场,为人和睦,一直秉着勤劳俭仆,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生意红红红火火。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而后甜。
2025.02.28于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