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康君:最是难忘当兵时

  • 作者:康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6-20 01:49:56
  • 阅读0
  •   ——父亲的抗美援朝

      父亲对他的军旅生活非常看重,常以此为荣誉教育我们。

      在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简单记载着他的军旅时间:“1949.12,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四四师五五一团三营八连战士;1951.6六十五军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战士;1951.12六十五军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战士;1952.7六十五军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副班长;1952.11六十军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班长;1954.8六十军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班长。”他们是在1951年入朝参战,1954年复员的。在这段时间,他经历了数次生死考验,所以印象深刻,他常和我们讲起在朝鲜难忘的往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纪律特别严明,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父亲问我们是否记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说,当年他们入朝参战时,晚上行军,经过许多的苹果树林,朝鲜的苹果树特别多,走在林子里,苹果常常打到头和脸,但从来没有一个战士摘来吃过,那时候,打仗嘛,也没有老百姓,况且是晚上,但战士们的觉悟就是有那么高!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一切行动听指挥”,纪律性都特别强。

      朝鲜战场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战争对战士的伤害很大。在冰天雪地里,志愿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战士都被冻伤过。至于打仗,我军的小米加步枪硬是与美军为首的敌军现代化装备抗衡,许多时候就是拼的血肉之躯,父亲也负过伤,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梁排长的牺牲,说,这是一个多好的同志啊!他是山东人,作战勇敢,岁数不大,觉悟很高,是他把我父亲引上共产主义信仰的道路上去的。父亲说,他们是杨得志将军的兵,打过许多硬仗。父亲有一次和一位新兵一起打扫战场归来,那是在一片田地上,晚上,他俩走在田埂上,各自手里握着缴获的战利品,那个战士是新兵,也是四川人,他拿的是手雷,父亲和他并排走在两条田埂上,忽然,父亲瞥见那位战友手里闪现一丝蓝光,父亲大叫,快扔掉,趴下!也就是一刹那间,父亲跳下田埂趴在田里,那位战友,也就是略微迟疑了一下,虽然也趴下了,却受了很重的伤,后来转到后方医院,也不知是否康复了?为此,父亲一直很内疚,尽管作为一位老兵,他也是第一次遇到手雷会自己爆炸。他多次给我们讲这段往事,据他分析,应该是手雷遇热才爆炸了的,他内疚的是不知道这位战友是否还活着,因为是新兵,他甚至都不知道战友的姓名,也一直无法打听……几十年后,每每提及这件事,还叹着气。同样惨痛和无法抹去的记忆,是开城战役,军史上说是“开城保卫战”,但我的父亲却一直说,他们一九五师五八五团二营是“解放开城”。那次战斗的惨烈程度,我的父亲每次提起,都心情沉重,他说,他们连是第一个冲进开城的部队,当他们转过身去看的时候,他们连仅仅只剩下二、三十个人了,其他的战友都牺牲了……我们听着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当年战场上的恐怖气氛。

      正因为父亲经历过数次的生死考验,也立过一些功,所以他对得到的纪念章、勋章之类格外珍惜,记得有两只搪瓷缸,也特别爱惜,那是赴朝慰问团送的,上面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红字,用了几十年。在一九九零年代,还剩下一只,他很珍惜。有一天,他的孙女一定要拿来耍。我的母亲就说,这个不能耍,打烂了,爷爷会发脾气的。结果,瓷缸真的被摔坏了,虽然原来已经都碰掉了一些瓷,但这次又甩掉了几片,父亲发了很大的火,甚至说,这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父亲对共产党,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参军的孙子送给他一套绿军装的时候,我们看见,他的眼里又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父亲低沉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时,父亲豪迈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

      ——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

      敬记于2020年7月31日建军节前夕

    【审核人:雨祺】

        标题:康君:最是难忘当兵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185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盐如玉盐如玉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43
      • 获得积分:1315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27.151.65.*
          【盐如玉】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