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这一概念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提出的,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点包括:
1.知识取代土地、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而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
2.以创新为中心的知识产业取代了工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3.知识型劳动者取代体力型劳动者而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主力。
4.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5.学习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教育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技工学校应该怎么办?除了改革创新,没有其他答案!
首先,教育观念必须实现深刻转变。知识经济时代要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已成为其共同点。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能够得到迅速恢复,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是职业教育为其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其次,教育模式必须实施彻底改革。要彻底改革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特别是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上。
其三,教育内容必须进行全面调整。知识可以分为4大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属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及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是硬知识;而“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知道是谁”的知识,属于做某些事情的技巧、诀窍、能力、信息等,是软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内容须从两方面调整,一是调整硬知识与软知识的比例关系,二是调整硬知识的内部关系。
为此,笔者主张,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面向市场,确立改革创新思路,乃当务之急。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因此,技工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的价值观,克服旧的文化传统和旧的观念阻力,达到全社会的参与和认同。还要注意转变学生的观念,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立、自律,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主体。
苦练内功,提高技工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最为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向校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自身良好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要鼓励校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教师是我们搞好技工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必须重视和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集思广益,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是有效的保障。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弥补缺陷”的原则,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以上就是笔者《论知识经济下的技工学校改革》论文的核心内容,《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28期予以发表。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