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甚或会遇上六月雪的地域,当时的连队伙食与自然条件同样艰苦,逢年过节会餐,就成了战士们渴望改善饭菜品质的一种向往。
这个地域,就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两千里青藏线,官兵以连为单位,分散扎营于各施工点上,与兄弟部队兵站、通信机务站和地方道班、气象站等单位互为邻居。
回想当年入伍到高原,“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口号(亦是军令),就在耳边萦绕。1977年4月初,我们从陕西省渭南县新兵训练结束,坐火车闷罐又换乘汽车,到昆仑山下兵城——格尔木的老部队分兵现场。因运兵的一辆辆解放车,长途行驶在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上,下车时士兵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只有两只眼睛在“到了!到了!”的欢呼声中,东张西望着。我们以新兵连为序,背着背包、行李列队,新奇又焦急地等待分配。那天,西北风吹得脸疼,太阳似乎也被沙尘天气遮挡了光辉。当分兵干部点名分到xx老连队时,我们迅速跑到所在连队集合地集结。
被带到老连队已是下午,举行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分兵到班(每个班分有五六名新兵),洗漱铺床,准备吃晚饭。晚饭,通常是馒头、稀饭加萝卜干咸菜。当时,大部队已上山(青藏线施工点),留守老兵说今天特意给你们加了个炒菜。我们的心绪也便稳定了下来,战士的生涯就此开启。
我所在部队是一支敢打硬仗的英雄部队,担负建设由青海省格尔木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地下输油管线国家重点工程的任务,因该工程为1972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开建,故简称“五三零工程”。官兵在两千里青藏线上,与永冻层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流动执行施工任务,营房也就成了匹配施工的流动营房——帐篷。帐篷一个班一顶,连队围成一个个帐篷方阵。
在我们下老连队的半年前,管道已铺设完备,并试通油一次成功。在管线建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抗缺氧、战严寒、轻伤不下火线、完不成任务不下山、甚至将生命留在世界屋脊的可歌可泣的“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和雷锋式的官兵。英雄模范人物的担当与使命感,激励着我们扎根高原,奉献于后期的油库、泵站、阀式通道等配套土建工程的建设中。
我们新兵在格尔木休整几天后,乘解放车行驶两天到所在连队施工点五道梁。五道梁距格尔木近600里,位于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因地高天寒、长冬无夏,被誉为“生命禁区”,海拔4700多米,全年平均气温4.6摄氏度,含氧量是内地城市的30%。初到五道梁,脑袋里面似乎被灌了水银,晃荡一下就隐隐作痛,头重脚轻,走路似踩在棉花上。适应一周后到建筑工地,看到老兵们搬砖、砌墙干得很起劲,自己一动手仍感有气无力、气短胸闷,这样持续了两三周,方逐步跟上了老兵的节奏。
当时,部队的物资生活是清贫的。平常吃的菜主要是“老三样”——土豆、包包菜、大白菜,肉类多为罐头,外加粉条、蛋粉和自腌的萝卜干咸菜等。也在那时,第一次从老兵嘴里听说:要想改善伙食,就等节日会餐。
会餐,通常是指多人一起吃饭。部队会餐,又增加了特殊的含义,即除全连官兵同时进餐外,每逢重大节日,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炊事班会准备8-10道菜改善伙食,在连队尚没有集体餐厅的年代,由各班打回,全班围床而坐共同进餐。
艰苦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土建任务,加之几个月吃不到新鲜蔬菜,那种对会餐的饥渴,时时萦绕在脑海,盼望过“八一”的心情就更加急迫。
那年连队为改善伙食和八一会餐,提前半个月就申请了买菜车辆,安排人员下山带车到兰州拉菜。一车新鲜蔬菜虽因路途遥远、天气炎热、翻浆路难行、车况不如意,颠簸七八天拉到驻地时已烂掉了一半,但官兵们终于看见了绿菜,黝黑、干裂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八一”那天会餐,菜品增加了青椒、菜瓜、韭菜等几样新鲜蔬菜,还有红烧肉、油炸花生米、午餐肉罐头、橘子罐头等。帐篷内,预先将班长的单人床拿掉被褥,移到通铺前中央,床板铺上报纸,就成了全班战士的餐桌,打回菜后一一盛在大家的碗里摆上,副班长再将配餐的一瓶白酒,分倒在每个人的刷牙缸里,班长下令就座,宣布“庆八一”会餐开始。“咣”“咣”的碰杯声里飘出了酒香,也碰出了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心心念念地老连队第一次会餐,就这样拉开了阵势……
很有仪式感的第一次会餐,记忆最深的是吃加了白糖的油炸花生米。油炸花生米,看着褐里透红、油光锃亮,吃来嘎嘣酥脆、香甜满口,吃了一口还想吃下一口,幸好颗小粒多,可吃好多口。因为它是第一次与我的舌尖、牙齿碰撞,至今回味,仍口舌生津。
在班里会餐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班长犹如家长给新兵:夹菜、敬酒,并告诉新兵想家的时候,就与同乡战友、老兵多说道说道,有啥想法给班长副班长及时反映。亲如一家、亲如兄弟的氛围,弱化了新兵想家的念头,也增强了我们的自律性和积极表现的劲头。会餐,真不失为一次思想互动的“加油站”。
斗转星移,时代发展,部队的伙食品质逐年得到了改善和提升。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部队有了塑料蔬菜大棚、养猪场,以及压面条、做豆腐、生豆芽等的副食品加工厂,继而建起了玻璃温室,随时吃上了新鲜蔬菜和大肉,连队也有了统一就餐的餐厅,会餐的菜品日益丰富,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现在,时不时地也吃些油炸花生米,随喜好可加白糖、可加咸盐,味应还是当初的味,只不过极大丰富的各路美食早已俘获了唇齿、腐蚀了味蕾。可油炸花生米的独有香甜,也如同困苦年代期待会餐的感觉一样,永远停留在了深深的记忆里。
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会餐的菜品会变得越来越好,但不变的仍是其内涵——部队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以及战友情谊。
2025.4.30于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