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李尚燕‖挖番薯(散文)

  • 作者:星月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1-05 11:05:50
  • 阅读0
  •   元旦回老家,家公念叨着地里的番薯是时候挖了。因他身体不舒服,于是这个任务落在家婆和我一家的身上。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到了番薯地,只见一块平整的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绿油油的叶子,一陇一陇的,有二十多陇。

      没等家婆把番薯藤割完,丈夫就迫不及待地抡起锄头,使劲往土里锄,然后用力把锄头拔起。锄头上钩着一个又一个大大的番薯,可惜番薯被锄破了!我又一锄头下去,挖起来的又是一个破番薯。再看看身旁的女儿,“战况”跟我差不多。那几个破番薯有的破了皮,有的伤了身子,有的咧着嘴,仿佛在嘲笑我们无能。我们懊恼极了,怎么就挖不到一个完好的番薯呢?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番薯,也能对我们有所安慰。

      家婆听到我们的懊恼,就走过来对我们说:“番薯长在根下面,要先把根周围的土轻轻刨开,等看到番薯了,再用锄头慢慢把番薯挖出来。锄下去要轻,不要伤到番薯。”家婆一边示范一边说,家婆一下子挖了好几个番薯。看着家婆挖的完好无损的番薯,女儿手痒痒的。家婆还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挖番薯也不例外。”

      在家婆的指导下,女儿终于挖到了第一个完整的番薯,个头还特别大,红红的皮,圆圆的个子,真像个小皮球。她笑得乐开了花,捧着番薯给我们看,还骄傲地向我们示威。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挖的番薯越来越多,有红的、紫的;大的、小的;还有“双胞胎”、“三胞胎”呢!

      想不到挖番薯还是个技术活,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挖十月薯时“煨窑”的经历。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每到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在周末就要到山坡上去挖“十月薯”。往往这个时候,好像是不约而同的,几乎全村的小孩子都到了山坡上。这个时候总有小伙伴提议,要不我们去“煨窑”吧?随后欢呼声起,应者云集。

      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的挖番薯,有的上山拾柴火,有的在地里捡泥土块,还有的就负责核心的“技术活”——垒番薯窑,窑要是搭得不够坚固结实,中途倒塌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往往是就地取材,先是在哪一家的番薯地里找一块平整的地里挖一个马桶形状的浅坑,然后围绕着坑用土块搭土窑,下面用大的泥团打地基,上面逐层用小的且形状合适的泥块垒上去,就像砌房子一样,最后封顶,搭建成类似马路上“雪糕筒”那样的圆锥体形状,一个高耸着的小土堆。砌得高大稳当,又密实的番薯窑是佳品。那时我们的技术欠缺,垒的窑都是不大的,但我们依然成就感满满。在番薯窑打地基时,还得在前面架起一个“拱门”做窑口,以便放柴火进去烧土窑泥块。绕口最好是对着来风的方向,烧窑的时候风能够助燃,且我们不会被烟熏到。

      土窑工事完成,就用枯叶做火引子,轻轻从窑口放进番薯窑的坑里燃烧,陆续放进干树枝,柴火熊熊燃烧,大概要烧半个小时,直至把泥块烧得通红剔透。此时忙着添柴烧火的小伙伴们,脸蛋也被跳跃的火苗映得通红通红的,如落日晚霞般透着一股绚烂幸福。

      当番薯窑的泥块被烧到红中带黑,我们就捡起两块细长的树枝,像用筷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把番薯窑最上面的封顶泥块,夹开几块,让窑顶露出一个洞口,随后把番薯从这个洞小心翼翼地放进土窑里面。等全放完后,就进行打窑环节,把土窑推倒,并将泥块打碎、填平、压实,让其覆盖掩埋里面的番薯,所以这种煨番薯的方式叫做“煨窑”。

      用这些烫热的泥土把番薯掩埋,上面再用些细沙土覆盖着,大概过了十分钟还需要撬窑气。拿棍子围着窑撬一圈,戳几个孔,让土里的空气出来,这样里面的番薯才能煨得熟,这期间的分分秒秒,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大伙都像热窝上的蚂蚁。好不容易又过了十来分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用树枝把依旧高温的泥土扒拉开来,煨好的番薯就在眼前,看起来黑不溜秋,但热乎乎的香味直往外冒,仿佛瞬时间整片土地上都弥漫着这烤番薯的甜香,让人不断咽口水。大家也顾不得烫手,拿起红薯一边剥皮一边不断用嘴吹气,咬上一口。真是外焦内嫩,软软的,香甜好吃极了,那甜暖美味丝毫不逊色于过节时的鸡鸭鱼肉!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吃着热气腾腾的煨番薯,心情格外的舒畅,仿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快乐。而大伙抬头互望,则哈哈大笑起来——拜煨得黑灰的番薯皮所赐,不仅每个人的手上黑乎乎的,连嘴脸也成了个大黑猫。

      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物资相对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花花绿绿的零食,娱乐也不丰富,没有现在那么多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因此,挖十月薯时“煨窑”既是有趣好玩的游戏,又能解馋充饥,可谓是同时满足身心的一举两得的活动。这也是我年少时期贫瘠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在记忆深处的一缕温暖,至今仍旧很怀念,那美味的煨番薯,以及淳朴快乐的小伙伴们。

      只见家婆已开始用锄头铲番薯藤了,我趁机跟孩子们普及番薯的用处。番薯全身都是宝——番薯可以吃,番薯叶用来喂猪,番薯藤带回喂牛。家婆笑呵呵地说,现在农村谁家还喂猪养牛呢?唉!番薯叶和番薯藤再无用武之地了!

    【审核人:雨祺】

        标题:李尚燕‖挖番薯(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5317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星月星月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56
      • 获得积分:1071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27.151.101.*
          【星月】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