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军:介子推的血诗对重耳是否起作用了?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4-12 10:27:39
  • 阅读0
  •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重耳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同时也非常懊悔,也觉得很对不起介子推。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此后,重耳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家治理得很好。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诸国中能力最强的五位国君的称呼,其中有两个人,基本得到了全票认可,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便是晋文公重耳。这一年,重耳已经62岁了。

      晋文公登位之后,效仿齐桓公对待管仲,对于那些曾经追随晋惠公的人,基本上都选择了宽容处理,安定了人心。这之后又对拥戴他的有功之人,进行论功奖赏,使在晋献公时期被杀的国内公族,得到了补充。这之后,重耳又安定了周王室之乱,威望传于诸侯。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一跃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的一生,真的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重耳逃亡的路上也曾经多次遭到追杀,在八个诸侯国之间奔走,逃亡的路上让晋文公重耳深刻地体验到了这人世间的冷暖,同时他也能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就是因为这一段艰辛的岁月让他在成为霸主之后更加注重民情,坚持以仁爱仁政为首,让百姓安居乐业。十九年逃亡生活的磨砺,重耳无论是心性还是意志,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是他后来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的一个原因。

      重耳还是一个甘愿与民同苦作乐之人,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在他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减轻刑罚和关市的税务,贫民居无定所,他让当地官员前去救济,杜绝了饥荒,使得他所治理的市井人民安居乐业,吃饱穿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是他一直坚信不疑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坚守信用的大丈夫,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使晋国不断强大。

      虽然晋文公只在位九年,政绩却尤为突出。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成就中原的霸业只是他政绩的一部分,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会盟制度,不仅让晋国在当时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四分五裂的局面。

      从历史上看,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在诸侯混战的时代里称雄一时,这是非常难得的,如不“清明”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但是,期盼政治清明的传统也流传了下来。为政者需要有尊崇奉献的精神,廉明的政治抱负,体恤民众的情怀,对有功人员的重用。因为寒食节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介子推的血书没有白写,重耳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明君。虽然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把介子推这个大功臣给遗忘了,重耳有过错,但毕竟不是有意的,而且一旦有人提醒,他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立马派人去找介子推,可惜,介子推已经背着老娘去绵山了。重耳又亲自和大臣们赶到绵山。可是,莫大的绵山何处寻找,找了(喊了)半天也没发现踪迹,于是,重耳听从某大臣的建议放火烧山,以为介子推是个大孝子,绝不会忍心老娘被烧死,一定会出来的。没想到介子推和老娘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这是重耳也万万没想到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重耳是个仁慈有良知的国君。介子推也有些过了,何必负气不出山。这又不是外敌,不就是无意中把你忘了吗?说开了不就行了。诸葛亮就很明智,看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立马不装了,出山为刘备鞠躬尽瘁,成蜀国三足鼎立之大业,这不比你置气而死更有价值?这种死法真不敢苟同,是不是一种“不必要的牺牲”呢?通过出走让重耳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一定会给你一个合适的位置,你辅佐重耳建功立业,不是更有意义吗?让你老娘安享晚年不是更孝顺吗?介子推呀,你也有些固执了!说到底还不是对没给你个高官坐坐不满意吗?重耳已经在用行动弥补了,何不见好就收,让重耳和自己都有台阶下?确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后人也应该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这也许比单纯的(盲目的)过节更重要吧?!

      2022年4月7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军:介子推的血诗对重耳是否起作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1389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美文苑美文苑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8936
      • 获得积分:623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