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他们仨

  • 作者:宇宙流星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1-01 10:20:40
  • 阅读0
  •   小Z、小C、JY他们三人彼此间并不认识,在茫茫人海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面。可我与他们三人都认识,说是朋友也不准确,我们之间的关系用“熟人”来概括,比较恰当。

      他们仨,小Z是资深理发师,小C做的事与书画有点关系,JY是一名宗教人士,还是唐卡画师。其中,有的与我有近二十多年的联系,交往时间短的,也有六七年。

      关于他们仨,据我看,至少有三方面值得赞述:一是认真,专注于自己的本职;二是执着,有生活的理想和目标;三是敦厚,待人友善。

      在我与他们相识之前,他们已经在从事现在的工作,如何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其经历我不得而知。但他们当下的情况与变化,我还是能记述一二。

      理发师小Z

      「READING」

      小Z是青岛人。他的店在海淀的一条街上,四周有比较好的商业氛围。我在这里居住后,理发就是在小Z的店里,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年,这条街上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群体斗殴事件,招来了警方处理。起因是因为客人停车问题,小Z所在的美容美发店与一家餐饮店的保安引起纠纷,直至大打出手,从街面打到店里,双方相互攻击到对方场所,都有人员受伤,也损毁了一些财物。那天傍晚,我和妻子正在餐饮店用餐,眼见厨师都从灶台出来助阵了,餐厅一片混乱,我俩赶忙从后堂夺门而走。小Z当时也目睹了殴斗的全过程,来店里理发时闲聊,我们经常说起这桩旧事,也聊聊这条街上的变化,餐饮店、商店、美容店、水果店的兴衰,生意的起伏,乃至一些“苍蝇馆”小店的特色美食,感叹时光似流水,岁月不饶人。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用同一个理发师,这样对发型、长短,无需每次要做重复的沟通。倘若换了理发师,沟通不到位,修了发,再照镜子,已然不是自己本来要的样子,顿感十分的别扭,有那么几天,都感到不自在、不舒服。

      美容美发行业的人员高度流动,许多资本也关注这个领域,搞连锁经营模式。一段时间里,小Z的店因换了老板,理发师纷纷出走。这个行业靠的是手艺,做熟人生意好做,回头客源是非常重要的。离店的理发师,有能力者,并不远走,而是在周围开了新店,只是规模小得多,因没有太多的本钱投入,多是“一间屋,一个理发师”的小店,勉强维持营业。小Z还算幸运,他的技艺好,手也快,男士短发洗、剪、吹风要不了十分钟,烫发、女发修剪也受人好评,经常是别的理发师闲着,他这还候着几位客人,加之他为人本分、实在,随应聘去了附近一家较大的新店,不久就做了店长,还增加了中医养生的项目。小Z换了地方,我还是继续找他理发,这样又持续了几年。这时小Z成熟了许多,更善于与客人在理发的有限时间,谈天说地,说说北京,说说老家青岛,与来客沟通多了,赢得了不少客人的好感。一些书画家主动给他赠送字画,他都会展示给我,更好的作品,他会精心装裱,挂在店里的显眼位置,也算是一个“软广告”。

      某一天,我走在街上,猛然发现小Z出现了在原来的店里。抬头看看,招牌换了,店名改了,这是此店第四次更换名称了。其实,每一次店名更换的背后,都是投资人的一次博弈,伴随的必然是理发师们的走出与回流。小Z告诉我,一位更有实力的老板出资后,成为了这家老店的新主人,现在他不仅是负责人,还是股东。几年过去,小Z又进步了!在提成外,他可以拿到红利了,我连忙向他道喜祝贺一番。

      去年夏天,小Z兴奋地告诉我,在青岛老家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他的父亲也为孙女非常高兴。他的父亲有慢性病,小Z常常在北京的大医院为父亲寻医问药,没少费心思。在他的多年回头客中,有的在企业领导岗位,说到女儿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问题,答应以后可以帮助孩子,想办法在北京就业,小Z为此是多么的开心,当晚还多喝了二两。他没有太多的嗜好,下班后回到住所,独自一人来上二三两白酒,再来一两瓶啤酒,看着电视,解除一天的疲劳。

      现在,我搬到了丰台居住,好在不是很远,每次理发还要去他的店。

      小C师傅

      「READING」

      小C中等个头,皮肤黝黑,圆圆脸,微胖,有着一副笑脸儿,样子朴实憨厚。他总是开着一辆银灰色、四五成新的昌河面包车,外皮有不少坑洼之处。为了便于装载货物,卸掉了后排的座椅。车里有一个很旧的工具箱,看样子用了很长时间,是小C随身携带的。说是工具箱,其中的东西很简单,卷尺一把,手锤一把,手电钻一个,铅笔一支,其余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金属挂件。

      几年前,我的单位办公地搬迁到新址后,一些办公室、会议室要做一些布置,便认识了小C。以后的每年,也有企业文化提升项目,我和同事常去书画市场,挑选一些书画,与小C交往更多了一些。

      小C的工作在玉泉路口的花草虫鱼市场,这里也卖字画、古玩。小C在这里有近二十年了,没有固定的店面,可书画店的主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谁买了画,第一时间通知他,搬运、上墙布置有专门的服务,这是小C的业务。

      干久了,小C摸到了一些门道。价格咬的很死,根据画的尺寸要价,小的80元到100左右,中等的150元左右,大的200元到300元不等。时间灵活,他可加班,为你赶时间,不论多晚,保你不影响次日召开会议,或迎检工作。干完了订单内的事,遇其他办公室有临时小的调整,他可以不收费。小C的客户几乎都会成为回头客,所以他的客户群,每年都在扩大。

      他干的是一个人的“买卖”,没有过帮手。长度两米多、宽一米多的画,他一个人从店里搬到车上,再搬下车,上电梯,出电梯,到会议室,几番腾挪,没有过磕碰。

      术业有专攻。每次挂画前,小C先观察一下大概的位置,用卷尺在墙上测量精准位置,再测画框的几个位置,开动电钻,收好灰渣,上好锚固件、扣件,用十来分钟,画就端端正正就位,牢固地挂在了墙上。

      我和小C打了几年的交道,也向其他单位和朋友推荐过他,对他的技艺没有不佩服的。时间长了,我与他开玩笑,“小C师傅,你的钱挣得太容易了,来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收获了几百元。”自豪中,他笑着说:“大哥,你不知道,我这也是一点点练出来的,我都去大领导家挂过画。”边说边给我展示手机中的图片,他说的大领导可能很大,说保卫如何严格,把领导的家描绘的栩栩如生,不像是在吹牛。他常说:“大哥,我得好好干,家里有老婆和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说:“那你要准备好给儿子买房子的钱,还有女儿出嫁的嫁妆钱哟。”“差的不多都有了,还要给我和老婆存一点养老钱。”他乐呵呵地说到。

      小C心地善良。每个月会挤出时间,去敬老院,给老人送食物。每逢初一、十五,要去潭柘寺上香,为众生祈福。

      现在,我离开了原工作岗位,很少再与小C联系,但我一直在关注他。通过他的朋友圈,得知他的业务发展到了北京周边的保定、张家口。今年“十一”放假期间,他也没休息,看到小C又完成了在京西的某大机关单位的一个订单。每次工作结束后,他要在第一时间拍照,发到朋友圈 ,既是享受工作成果,也是在随时向外界打广告。看着面相憨厚的小C,谁能说他不精明呢?在“卷”的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小C深谙这个道理。

      小C始终是一个人,一台车,一个工具包,一种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养活着一家人。这应验了一句老话:一招鲜,吃遍天。把一件事做好、做精,长期坚持,重复做,心无旁骛,靠手艺吃饭,这就是小C师傅。

      唐卡画师JY

      「READING」

      安多-JY是一名藏族唐卡画师。

      他身兼多职,既是DX活佛的助理,也是司机,我以为画师是他的最独特的身份。

      我习惯称他JY师傅,时间长了,彼此熟悉后,有时就称呼JY。

      认识JY是在京城的一个朋友聚会场合。当时,他作为助理,陪同DX活佛在中国佛教学院学习,并处理一些工作事宜。他是随同DX活佛前来参加聚会的。

      JY是甘南藏族人,与DX活佛是表兄弟,能说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后来,他又陪同DX活佛多次来京出席有关活动,我们有了更多见面的机会。

      DX活佛是一位优秀的、年轻的爱国宗教人士。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在中国佛学院学习,为期两年。之后,在若尔盖的DZ寺实习,不久就坐坛讲经说法。按JY所说,大概是可以传法了,即出师。

      我和妻子利用休假去成都,JY与DX活佛恰巧在办事,得知消息,即热情地邀请我们前往若尔盖草原观光旅游。

      车出成都平原,经过汶川、松潘、川主寺等地,沿途一道道山梁疾驰而过。在临近羌族碉楼的时候,JY特意放慢了车速,以便让我们仔细欣赏羌族风情。天色渐暗,路上的车辆都打开了车灯,山区道路弯急、坡陡,车辆都主动拉开了车距。临近若尔盖境内时,我们的车辆不幸被追尾了,好在车速都不高,车辆没有太大的损害,去就近的交警大队报了案,又重新上路,也算是有惊无险地抵达若尔盖县城。

      若尔盖县隶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一片富饶美丽的高原草甸湿地,有人云:若诗、若画、若尔盖。这里还是红色圣地,在若尔盖,红军决定北上,实现了红色革命在危难时机的大转折。

      DZ寺是若尔盖地区众多藏传佛教寺院的一座,是一个格鲁派(黄教)寺院,规模算是比较大的。DX活佛在DZ寺研习寺庙主持,JY也工作在这里。

      寺院的周边有许多我说不上名字的宗教建筑。去往大讲堂的路上,有僧侣们住的僧舍,粗略估计数量有近百个,寺院外墙的南侧、西侧是长长的转经房,总能看到转经的藏民,有男有女,有成年人,也有孩子。

      在JY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大寺正殿,边走边看。JY请来DX活佛的老师,给我们讲述DZ寺的历史,参观兼具藏汉风格、气势恢宏的大经堂、尊胜佛母殿、密宗院,讲解寺院规制、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装饰,不时地为我们讲解悬挂在大殿内的唐卡所描绘的佛教故事。其中,有一幅唐卡出自JY之手,这也是他作为唐卡画师的骄傲。JY为我们展示了他在各个阶段的作品。当时,JY研习唐卡已有近十年。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宗教画,即佛像。

      JY的唐卡技艺师传于青海拉卜楞寺。他自幼开始学习,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非常枯燥,只有具备一定基础后,才能开始涂色、描金,没有足够的定力,是不能坚持下来的。完成一张唐卡,往往需要画师数月的功夫,画师都以成品为寺院收藏展示为艺术自豪。唐卡是藏文化的重要代表,现在广泛地成为艺术流通品,为广大唐卡爱好者所收藏。

      JY在四川、青海等地长期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甘南迭部,那是他的故乡。有一年,流经迭部县的白龙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自然灾害和老百姓财产损失,远在四川的JY知晓后,主动为灾区捐款,并为灾区百姓祈福平安。

      他告诉我,在他的老家,藏民们把男孩子送进寺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也为孩子寻找的很好一条路,一般家里在几个男孩中,要选最聪慧的那一个,送进寺院学习。他们在寺院能接受到良好教育,吃穿用度也无需再依靠家里,算是自立了。

      藏民好饮茶,且以红茶为主。JY与我们一起,去了县城里最大一家藏式茶馆,体验藏式茶文化。店主是女老板,JY是这里的常客,热情地与JY打招呼,带我们到了一个靠窗的空位。茶馆里有谈生意,有聊天,也有一些是游客,多以藏民为主,茶馆里没有见到有人抽烟。尽管人比较多,进进出出,没有高声喧哗,倒是感觉安静。

      在天下黄河第一湾, JY指着远方告诉我们,天际尽头的那边,就是甘肃的地界了,可以从若尔盖再去甘肃境内的郎木寺。一望无际的草原与远方的天际连为一体,黄河在这里蜿蜒曲折,静静地流淌在若尔盖高原,在余晖的照耀中,像美丽的金丝带,飘逸在风中。无奈,若尔盖次日下起了雪,路况不好,即使原本要去花湖的计划也一并放弃了。高原的天气真是反复无常,刚来那一两天,还偶尔飘着小雨,这才十月初,我们就与大雪不期而遇了。

      藏传佛教的僧侣除宗教规定的活动外,日常生活与普通百姓也是一样的。在高原凉爽的夏季,JY和僧众们喜欢设营野餐,县城有一条仿古的藏区集市,也是他们常来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到这里,清一色的藏式建筑顿时吸引了我,汉餐、藏式风味饮食,书吧、音乐吧在这里应有尽有,也有酒吧、咖啡店,类似丽江、凤凰古城的风情,十月份的客人不是很多,显得更为幽静。漫步在长长的街道,可见店家用木牌书写着“晒太阳”“望天”“发呆”“看星星”“做白日梦”等有趣的文字,仿佛在提醒你停下来,切莫错过高原的阳光、蓝天、白云。此时,坐在街边的,喝上一杯热茶,感觉是非常的好。

      我与JY在若尔盖一别后的几年,他回到了甘南老家。在当地著名的DX寺,他从事宗教事务的同时,继续着唐卡作品的创作。JY的心中有个理想,想去拉萨的布达拉宫研习唐卡画法及制作,不知现在,他是否已经成行。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收藏一幅他的唐卡,留下我和他交往的见证。

      岁月悠悠,人海茫茫,在我与他们仨的交往中,消失的是岁月,见证的是改变,感慨的是万事皆有可能。未来,路还很长,虽时有风雨,而太阳总会出现在明天。心若在,梦就在,愿美好憧憬,能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这个世界,因为你的认真、执着、敦厚,因为你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会变得愈加美好!

      2024年10月23日

    【审核人:雨祺】

        标题:他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1726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宇宙流星宇宙流星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10
      • 获得积分:209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宇宙流星】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