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振武,山东省新泰人。1904年生,1933年加入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下野后,他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
卢沟桥事变后,他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武装抗日活动。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中队长、营长、团长,鲁南七县游击队司令员,尼山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第一军区(大鲁南)二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参加指挥过百余次战斗。在莱芜反顽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顽固派县长。被誉为“威震敌胆的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南第二(沂蒙)军分区司令员兼兖济警备区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和战斗。在莱芜战役前夕,他奉陈毅司令员命令,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使敌误认为我军主力西去,从而为我军主力隐蔽北上夺取莱芜战役的胜利立了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泰安军分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党委书记等职。
1997年3月20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3岁。
回忆参加“徂徕山起义”
一、发动
1937年7月7 日,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中国大地。泰安县的学校都停课了,我们一些当小学教员的也都回到自己家中。但是我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都不甘心当亡国奴,有自发抗战的要求。那时我和我们封家庄的封虞臣、李子敬,楼德村的冯平、王理堂、王一发、李镇卿几个人很合得来,因为我们是同行、同乡,又有点亲戚关系。我们几个人凑到一起就议论战局的发展变化,议论国家民族的存亡等国家大事。我们谈得很投机,认识很一致,当时就想组织抗日武装,但又不知道怎么个搞法。我们都盼望共产党能来领导我们干,听说泰安城的夏辅仁、山阳村的程照轩是共产党员,但不认识他们。柴城有个王传敬,传说也是共产党员,我们认识他,但到他家里一打听,才知道他已经牺牲在国民党的监狱里。
战局变化非常迅速,不到一个月,北平、天津已被日寇侵占。8月13 日,日寇又进攻上海。眼看国民党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敌人,我们怒火燃胸,下决心自己组织抗日武装,并作了分工。我和封虞臣、李子敬负责动员苗庄、王庄、马道、谷堆几个庄子,冯平动员楼德、肖岚、柴城几个庄子。我们都是本乡本土生长起来的人,又都是当地的教员,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我们发动了一些教员、学生、受过鬼子压迫的人以及出身贫苦的年轻农民。自9月间开始,到10月底已有四五十人了。但我们这些人多数家境贫寒,自己没有武器。我过去在旧军队干过,会摆弄枪。附近几个村庄的财主们都买枪看家,常找我去给他们认货色,因此谁家有枪,我都心中有数。我们就商量借地主的。地主们也答应借给我们,但是鬼子来到之前,他们还得用它看家护院,不舍得把枪拿出来。听说我们要组织队伍打日本鬼子,有人夜里把枪支弹药送到我们家里,但是他们用的都是“土压五”,没有好枪。
二、入党
12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和李子敬在小学里正商讨组织队伍的事,封虞臣的儿子跑来说山阳来人了,要我们到他家去。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封虞臣家,走进北屋看见两位农民打扮的客人。封虞臣给我们介绍,说一位叫赵杰,一位叫侯德才,是从延安来的。共产党派人来了,我们高兴极了。于是,我就把我们的情况向他俩作了汇报。
赵杰和侯德才告诉我们,省委已经把全省划成若干活动区,一些领导同志已经分头到各地组织武装,发动游击战争。省委主要负责人已到达山阳。
就在这一天,在封虞臣家北屋后面的一个井沿上,赵杰对我们三人说:“今天虽然初次见面,但你们三位同志的活动情况党是早已了解的,你们对党已有一些认识,并有抗战的具体行动,因此我和侯德才同志介绍你们三人入党。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加入了党的组织,成为共产党员。”
赵杰代表党组织,宣布建立封家庄党支部,封虞臣为支部书记,李子敬为组织委员,我为宣传委员兼保卫委员,同时交代了今后的任务:积极发展新党员,继续扩大武装,团结争取各界人士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俩来封家庄之前,曾去找过冯平,但未找到。赵杰让我们马上派人把今后任务转告冯平等人,让他们一起行动,听候党的指示,准备参加起义。
我们找到冯平,把赵杰、侯德才交代的事转告给他。冯平说,他除在楼德组织人员之外,还在柴城、肖岚、甘露滩发动了四五十人,枪支也有一二十支了。这样连我们发动的就有近百人,三四十支枪了。
随后,我们就在庄里发展党员,一共发展了十几个。
三、上山
12月31日上午,从山阳送来了党的指示,叫我和封虞臣、李子敬交代支部工作,带领组织的武装队伍,到山阳程照轩家中接头,然后上徂徕山。我们一面分头通知我们发动的人,一面派人去通知冯平。天近晌午,我们集合起三十几个人,武器有二十支步枪、三支匣枪和一支手枪,没有的拿着长矛和大刀片。我们一看,只来这点人,比原来计划的少了一半还多,心里很焦急。我们分头去打听原因,原来未参加集合的那一部分人,是想在家过个团圆年再走。因组织上曾指示我们不要强拉人,只好有几个算几个,时间紧迫,不能再等了,排起队来奔山阳去了。
太阳还没落山,我们就到了山阳程照轩家里,我们封家庄去的人和冯平、李镇卿带的二十多人汇合了。我们见到赵杰同志,同时还见到了省委书记黎玉、孙陶林和徐仑等同志。黎玉同志关照大家先吃晚饭,他给我们盛汤添饭,问长问短,热情地招待我们。
晚饭后,黎玉、赵杰等同志就带我们这些人上了徂徕山。冯平同志送我们上山之后,接着又下山,在当地继续发动。我们到大寺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有省委机关的,有平津流亡学生,还有刚刚参加我们队伍的“五大兵”。晚上,我们宿在大寺。我们刚刚离开自己的家,这会儿又到了一个新的家,这个大家庭人丁兴旺,互亲互爱,使我们感到温暖(待续)。
(主要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作者张文琪,济南军区第一干休所转业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