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每天来回往返,走过晨昏,走过四季。
步行这段路程,速度快时12分钟,速度慢点需要15分钟。每日,当我踏着轻快的脚步,从家走到学校,或是从学校返回家中,便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十多年前参加选调考试进城,最纯粹的想法就是我能步行上下班。在这个信念支撑下,我闭关半个月应考,终于如愿。从此,我便开始了步行上下班的快乐生活。
每天上班时,从小区出门自然而然会拐入左侧人行道。刚出家门这段路,因为是在住户密集的小区边,烟火气扑面。路边到底有几家早餐店,我倒是没太关注,但每隔几家,或是包子铺,或卖油条煎饼,或专营饺子,上学的、上班的,一天的生活,就从热气腾腾的早点开始了。我一般不太在外吃早餐,但偶尔晨起晚了不想备早餐,我会在二中后桥的那个“好再来”包子店买几个包子。这个包子店的生意可是极好的,顾客都从屋里排队到屋外。不过这几天从那经过,发现“好再来”没有营业,有点疑惑和遗憾,别是挪地儿了吧?
过了二中前的那个红绿灯,便进入文峰南路,一段在县城里绝无仅有的“十里画廊”尽情展开。
春天里,桃花红,柳树绿——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铺陈眼前。桃花不似平日里我们见到的那样单薄和易落,它有多层花瓣,团团成球。刚开时,只有繁花并无叶,人常说:红花尚需绿叶衬,但这无绿叶映衬的桃花旁逸斜出,美艳无比。柳树也不同于平常的弱柳,一棵棵异常粗壮高大,树干需两个人合抱。初春时柔嫩的枝条长达数米,随风轻拂,如同碧玉珠帘,轻轻撩动;亦如翠绿的瀑布,流淌着春天的气息。红桃绿柳间,间或也有几株桂花,春日不减绿色,秋日更是香气扑鼻。
这样的美景,让人不禁驻足欣赏——桃花与柳树的色彩交织,红与绿的对比鲜明而又和谐,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色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清新的草木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景致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心灵也变得宁静。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悠闲漫步者,都会被这路边的一抹红与绿所吸引,他们定会停下脚步,自拍,他拍,将自己融入春天的姹紫嫣红,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冬天里,会偶尔落一场雪。踩着积雪,咯吱咯吱声中,抬眼便能看到的文峰塔立于苍茫中,它的轮廓在雪幕中显得格外清晰。一路走,一路看,竟恍惚起来,我想,它立于此的百年间,见过多少人从脚下走过,其中,有如我的女子么?
人行道比较宽,对向也会有人走来,或行色匆匆,或气定神闲。遇熟人,打一声招呼,或点头示意,除非遇见好久不见的老友,一般不会停下脚步。一日之计在于晨,得赶时间,没有时间闲聊的哦!
也有例外。一日行至工人文化宫路段时,原本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停下扫帚喊我:“黄老师,上班啊!”我猛地一愣,快速辨认,原来是上一届一个学生的奶奶。我也很惊喜:“你在这扫地呀,怪不得每天这段路这么干净呢!”她笑了笑,和我聊起她的孙女——也就是我的学生。临了,她还说:“小雨语文好,还是要谢谢黄老师呢!”虽知此话是客气和礼貌,但我的心情变得更好,脚步也更加轻快。以后每日,她准点在这段路清扫,我也基本在同样的时间从这经过,见面总会很开心地打声招呼,随口问问她孙女的学习情况。
有段时间,我也开车上下班。人车未分流时,上下班需从大门进出。门口有几个大石墩,门又很窄,似乎有点难度。那段时间,开车进出大门倒也平安无事,并未撞到石墩和大门柱,但我得早早上班,迟迟下班,才能避开人流车流高峰。因而,开车上班倒是比我步行出发时间早,下班也得等学生几乎走完。因为路程短,还没坐稳就到了学校,似觉很不过瘾。为了多开点路程,故意绕道而行至学校。后来想想这没什么意思,也很不方便,就不开车了。
天热时,我会骑电瓶车,车流人流中,灵活自如,省时省力。
日子就这样在我走过的晨昏和四季中悄然流逝。十几年的时光毫不留情地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也沉淀了内心的智慧与从容。曾经的得失、成败,在时间的冲刷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感恩与满足。
我还将每天从这条路走过,每一步,都是与时光的对话。踏实的脚步,走向未来,也走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