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春天,戴望舒笔下《雨巷》的水墨江南总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青石板小巷中,屋檐水珠连成晶莹的珠帘,一位撑着油纸伞、周身萦绕淡淡丁香花香的女子,从朦胧雨雾中缓缓走来,又渐渐消失在巷子深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春天的认知,大概就是停留在诗中连绵不断的梅雨里,正是这丝丝细雨,催开了繁花,染红了树梢,也让嫩芽破土而出,染绿了起伏的山峦。
冬季的昼短夜长,悄然塑造着我的生活节奏,让我习惯了夕阳西下后的寂寥,暮色渐浓时,我总会泡上一杯热茶,在氤氲茶香中梳理一天的工作;习惯了天色擦黑,才惊觉还未闻到街边飘来饭菜的香味;直到下班离开工位,才想起给母亲打电话询问晚餐。日子就在这样不紧不慢的节奏中流淌,直到某天,一阵寒风吹过,在我下意识缩紧棉衣时,却在那风里裹挟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或许此时,院里的李子树正悄悄地笑话我有些笨拙,因为它们早已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丝春的讯息。
不知过了几日,我如往常般拿起茶杯,准备冲泡一杯热茶,却被街坊邻里传来“回家吃饭啦”的招呼声惊停。我惊讶地抬头向外望去,发现夕阳仍悬在天边,而满院的李子花早已悄然绽放,洁白的花瓣在风中轻盈舞动,天边的余晖相互映衬,美得令人屏息。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春天的模样,却都不及这一刻恰好撞见的余晖和舞动的李子花来得震撼人心。
“沙沙沙”,清风掠过大片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层层翻涌,带着浓郁麦香毫不吝啬地扑面而来。金色的麦田宛如一个巨大的帷幕,将冬日的漫长与我的寂寥尽数遮挡。山下,成片的麦子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山上,茂密的绿林层层叠叠,从远处绵延至眼前。黄绿两色相互对峙,仿佛握着春风这把剪刀的青山,正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剪掉冬日残留的痕迹,让绿意彻底蔓延。
回首过往二十几个春天,今年春的到来格外令我感到猝不及防。毫无准备间,我便接受了它的洗礼,心中满是惊叹与感慨。静下心来细想,或许每年的春天都是这般突然而至,只是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加,在这个春天里,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时光飞逝。
不同的心境,对春天的体会也大相径庭。曾经,我眼中的春是连绵梅雨带来的惆怅,是看着撑伞女子渐行渐远、消失在巷子深处的凄清;而如今,经历岁月沉淀,我眼中的春,已然化作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绚烂盛景。春,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阶段的心境,也承载着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在岁月流转中,不断赋予我新的感悟与惊喜。它提醒着我,在时光的长河里,每个当下都值得用心感受,每个成长都自有其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