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长河在无声息的流动着,他无情的带走了我年少的气息,也带走了我无忧虑的童趣,更带走了和家乡小伙伴嬉戏的美好时光。儿时的玩伴已经不再年少,都为生存各奔东西,仿佛昨日黄昏下剪影出的玩伴也随时间的长河慢慢东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老去。唯一不变,也不会改变......[浏览全文]
故乡的山水做一个城市人,在城里生活,曾是我的向往。而今真正生活在城市里了,面对满目的钢筋水泥构筑的灰色建筑,重复着一年四季单调枯燥的生活,总感觉疲惫而无助。不自觉地又留恋那些在农村生活的岁月,留恋那些留在记忆中故乡的蓝天白云,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我曾经生活......[浏览全文]
九十四岁的老妈没有文化,但是她记得的积累的知识很是不少。她不时个人独自叨念,不时也抓做机会对我们讲,说是她的“前传后教。”每当这时,我们都要放下手里的活计,好好的听老妈传授。前天下雨,我们没有下地劳作。老妈给我们讲了一个“三句半”诗人的故事。说清末有个......[浏览全文]
豪是我的初中同学,大我两岁,出于亲昵,我喊他豪哥。豪哥初中毕业后就“嫁”到了温岭滨海镇的一个村子里,当时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的温岭,后来一到温岭,发现女方长得标致,也就留下来不走了。女方家庭没有男丁,一门心思想招一个女婿上门,她凭借漂亮的长相,成功俘虏......[浏览全文]
一听你们人类说,来成都旅游的,如果不去大熊猫繁育基地看我们,就不算来过成都。也对哈,毕竟我们是国宝嘛。我们能那么招人喜欢,看来是有原因的。首先应该是我们的长相吧。就因为我们肥硕的身体像熊,胖嘟嘟圆滚滚,倒了不知道扶哪头。本该是白胖白胖的,偏偏四肢乌漆麻黑,像......[浏览全文]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个真理必将亘古不变。现在看似人们衣食无忧,不会为了务农而忧愁。确实如此,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耕地,自然不会去在意节气的变化;但如果换作之前,就拿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如果不把握住节气,错过了最佳耕地的季节,这后果将不是一个穷苦的......[浏览全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杭州,不知不觉转眼已是40多年。在这40多年中,我见证了杭州公交车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历程。见证了杭州公交车从前门上后门下、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的过程。见证了公交没有空调热的像蒸笼,到公交车全部都有空调的过程。见证了燃油公......[浏览全文]
从我女儿上幼儿园起,我就培养她的生活好习惯,如早睡早起,不偏食,经常运动等。为了让女儿从运动中养成能吃苦的精神,在她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就送她到上海少儿舞蹈培训学校学习舞蹈。她在学舞蹈中不但养成了吃苦的精神,而且还培养了毅力,这对她后来的艰苦学习打下了基础。......[浏览全文]
一少年时,我网鱼的功夫还不错。每次有鱼获,母亲都眉开颜笑的。鸭子吃小鱼,鸭蛋的成色就好,这是她的“桥头鸭蛋”牌子的底气。一个用旧了的陶瓷洗脸盆,一张塑料纸,中间剪一个圆圆的鸭蛋大小的眼儿,这是小鱼的入口。一条线绳把塑料纸捆在盆口。里面弄上点玉米饼子渣儿,鱼......[浏览全文]
六月的小花园,树木葱茏,草坪绿意盎然,曲径通幽,既是人们晨练散步的好去处,更是鸟儿们繁衍生息优选之处。每天清晨在鸟儿的歌唱声中醒来开启新生活。开始是二只鸟儿的对话,一个声音洪亮,一个声音低沉,啾啾啾,叽叽叽,嘎嘎嘎,啾啾,唧唧……有长有短,声高声低,似一对鸟说情话,平实......[浏览全文]
一每次回故里,我都会特别留意村里的队屋。这些年,由于没人打理,它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前些时,两个山墙倒了,房顶上的瓦也垮塌了一半。昨夜,风雨交加,我听到几声轰隆的巨响,这一次,队屋想必是彻底地垮了。晨早,我来到队屋前,残砖碎瓦散落一地。仅存的一段不高的残墙,还能依......[浏览全文]
不知为何,我印象中,鄂西北有山无水。这次到襄阳前,事先了解一下,才发现自己一个天大的知识盲点。襄阳有水,汉江穿城而过!到襄阳,必须一睹汉江风采,彻底消除知识盲点。游览仲宣楼后,去鹿门山时间不够,我们就近游览鱼梁洲。驱车十多分钟就到了。鱼梁洲是汉江中的一个江心洲......[浏览全文]
2008年中考完第一次去北京,父亲带我去了清华大学,而且在校门口买了纪念品一个钢笔套装一本书,书名叫《大学,梦起飞的地方》。又是一年高考时,万千学子改变命运的第一场考试,此时此刻,想必家长和学子一样,心情无比期待又激动。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每年高考时,思绪都会......[浏览全文]
北纬四十八度的黑龙江十月下旬,天空上经常看见成群候鸟向南飞去。卧牛河东岸布满了大大小小水泡子,更是那些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几乎每天黄昏都能看见成群大雁、野鸭从黑龙江北岸,或更北面飞来。它们在河边过一夜,第二天清晨再继续向南飞。这天黄昏,卧牛河东畔飞来一......[浏览全文]
老人,是公司老板的爸爸妈妈。我管两位老人叫爷爷奶奶。两位老人都已过耄耋之年。他们都长得瘦瘦小小,爷爷微微佝偻,奶奶背脊还一溜直着。爷爷奶奶瘦小的有点不同,爷爷属于干瘦型,也可以用皮包骨来形容,但状态还不错,每天都会到菜地里翻种,除草,移栽菜苗,洒水,施肥,采摘蔬果......[浏览全文]
1979年的春风阵阵,料峭轻了,暖意浓了,大地绿了。那天,从县城开会回来的校长,送我一个欣喜:年龄不超三十周岁,教龄三年以上的民办教师,今年可以参加高考,浙师大舟山分校设专班招收。听着校长的信息,只觉春风拂面,温情溢心。这春风应始自1977年金风送爽的时节;是年朔风凛冽的......[浏览全文]
2021成都南下海南游之一这次南下途中特地选择几个高山湖泊作特色旅游。西昌市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形状如蜗牛,南北长约是东西宽的一倍,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4米,最深处34米。邛海波光粼粼,鲜花佳草,园林绮丽,景色宜人。邛海形成约......[浏览全文]
徐州是中国美食之乡,生活在徐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去过徐州旅游的人,谈起徐州的美食,都是如数家珍,赞不绝口。“糁汤、藕粉、菜煎饼、羊肉、徐州地锅鸡、把子肉、烧烤、炸鸡、炸串、青年路四中炸串、老翟板面等特色美食……”如果不是商务接待的要求在酒店,一日三餐......[浏览全文]
都说有国就有家,每当回想起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我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思绪如同汹涌的潮水撞击着我的脑海,回忆夹杂了温凉的苦涩,让我重温曾在那片土地上孕育的美好时光。曾经的那些与祖屋有关的场景又一幕幕在大脑里回放。如今,我以一个守望者的姿态,悼念老屋的消逝......[浏览全文]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有诗“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这里的苏岭,现在的名称是鹿门山。历史名城襄阳之行,当然要造访鹿门山。早晨天空下着小雨,等我们驱车来到鹿门山山门时,雨停了。山门处是一个转盘,中间是石牌坊。正上方镌刻“鹿门山”,下方有三块镌刻,分别是“鸿鹄高林......[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