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校园趣事
文章内容页

岁月飘过长江水

  • 作者:平时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10-21 20:29:53
  • 阅读0
  •   从重庆坐船,顺水顺舟东南去,清翠的山,碧绿的水让人有江山如画描不尽,烟霭云浮绕山行的苍沉。偶尔碰到从山湾支流处飘出来的小渔船,瞄一眼渔船后面那细细的水道,看一眼山坡上袅袅飘去的炊烟,这长江就如画里仙境,水轻轻地流着,船晃悠悠地下行着,吟哦间,仿佛这轻舟就过万重山了。

      万里长江,是流淌在漫长时光里的一条黄金水道。在如流的岁月里,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灌溉着沿岸的农田,养活了两岸的人民,担负着长江沿线地区的物资运输以及人员来往的使命,它是那个交通不是很发达年代的运输命脉。随着长航客运逐渐地退出交通市场,长江上就再也看不到那些高大豪华的客运轮船了。记得那年春节,到了腊月二十八才放假,实在没有其它交通工具成行,就登上了长江上的小游轮,万里长江就就成了回家的幸福路,归途就成了旅途。长江太长,游轮太小,我们游离的目光捕捉不到冬江最美的景色,只能远眺两岸陡峭的山势向着流水相反的方向在移动,船动,山移,江水淌;眨一眨疲劳的眼睛,被山摭挡着的冬阳散漫着,冬天的长江就深沉得像一条淡绿色踊道一直向前延伸。滚滚碧浪向东流,悠悠归心顺江淌,游船的汽笛带着它特有的雄浑奔放在峡江上,只那三两声,冬江就醒了,远山也活跃起来,盘旋而起的鹰,攀缘在岩壁的羊,灵动在苍沉浓郁的山谷间,白白的是星星点点的羊,飘渺的是农家生火做饭的烟。船载着归心,心依着游轮,头枕江水脚踏浪,那也是一种很难忘的旅程。不去长江里航行,就不知道长江水的深邃宽广。不与长江水亲密接触,就领略不到长江浩浩荡荡的雄姿。

      自从三峡建坝以后,长江三峡的峡江概念就逐渐地淡化了;长江水就变得深厚而宽广,给了人一些深不可测的落拓不羁感。高峡出了平湖,神女也应无恙了。一位同行的老先生文绉绉说,这“洋船”在长江里跑一跑,就水波荡漾的像到了江南。要知道在我们还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万里长江水道上跑着的大部分都是外国的“洋船”,如今时代变了,老人的记忆没变。有可能人们想到了李太白乘舟朝发白帝顺水去,傍晚江陵可痛饮的那种豪放了吧!在如流的时光里,一切都在改变,缓缓流淌的长江水已经改变了曾经咆哮奔腾的模样,昔日跑“洋船”都嫌窄的地方,现在可以春下钓钩夏张网,秋肥的鯉鱼跳冬江了。三峡的建坝改变了长江山长水远路万里,一去东海不望还的历史,碧波荡漾里,是高峡出平湖的状美。

      长江水,出川来,一路风烟滚滚去,一江清波流千古。听着滔滔江浪,枕着江流入梦,就把一份对长江的敬畏清瘦成心里一朵朵跳动着的浪花,那是大自然美妙的馈赠。长江水从雪域高原奔腾而下,一路高歌猛浪,一路汹涌澎湃;高山被切成深深的峡谷,河川被充盈成淤积平原;长江张开它宽广的怀抱,汇集沿途的支流,浩浩荡荡向东去,直入海上滩途,也因此,那个入海口就被人们叫成了上海。

      曾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长江水,黄河浪,一条清又长,一条如黄汤,一条太贫瘠,人叫母亲河;一条太鲁莾,人称九派扬子江;这些曾经挂在嘴边的歌谣,就是那时候对长江的初步印象。小时候的历史与地理课本上,都有关于长江黄河的插图介绍;黄河被描绘成中华的文化摇篮,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而长江,人们的介绍就是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她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或者其它地方。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看到过长江水,也就不知道长江水,黄河浪是什么模样。

      后来,我们驻足的城市横跨长江两岸,就有机会天天与长江做伴,与江水为邻。每天早上从长江上面跨过去,晚上又从长江上跨回来,天天都能够听到江水飘荡的声音,就觉得长江水原来是那样的亲切可爱;虽然风雨季节里也常常看到她放荡不羁的形象,但那也只是一个短短的过程。长江就像一位慈祥的的老人,虽然有时候也有着自己的个性,但大多数的时候她都显得温厚,宽容,并不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也不计较自己失去了什么。在岁月的风霜里,长江水肩负着自然赋予它的使命,长江承载着历史叠加于它的重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其主干流全长六千多公里。流域面积大概有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根据统计,长江水的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为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其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是一条长年奔腾不息的生命河。夏天的时候,如果你乘舟东去,过了武汉市再向南,过安庆,九江,南京直至上海市的江面都有平缓宽阔的水面,那里河网密布,那里才是真正的水乡。如果有耐心坐船顺江而下,看着沿途的江水与城市乡村的交融的深广度一定会惊诧不已。长江以它博大宽广的胸怀,拥抱着从长江流域奔腾而来的雨水,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水量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上水量的一大部分。那里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文化生活最发达,也是物资生活最富饶的地区。你只有走进去了,才会知道什么才是长江流域文化的底蕴。

      自“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以后,与长江水有关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经得到了实施,这已经是长江作出的新的历史贡献。早在建国初期,利用丰富的长江水资源发电和把丰富的长江水资源调往北方缺水地区,就已经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始规划的宏伟蓝图了,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长江水已经跨过了黄河,到达了北京,以至北京以外更远的地方,为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送来了生命之水。它可以调节北方比较干旱的气候,缓解北方因缺水年复一年地抽取地下水引起的灾难性的地质地层的变化。不能不说,长江水在我们当代人的努力下,正在焕发出它更加璀璨辉煌的新魅力。

      长江,因其地处西南与东南雨量充沛区域,因而没有黄河那样的枯水季节河道断流干涸的现象,在长江的中下游河段,水的落差都较小,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长江水,冬季平缓,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常常是水量充盈绿漫江的时期。在公路交通与铁路交通还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四通八达网络化的年代,内河航运曾经因其维修成本较低,且相应的运载投入也较少而成为那个年代很倚重的运输手段。而长江航道因其得天独厚的丰富水量,一直就是连接西南与东南的主要运输通道。解放以后航行在长江上的申汉、渝申,以及民生公司的客货轮等等其它轮航公司,都曾经给长江航运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在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还没有修建起来的年代,重庆至上海,上海至重庆的客轮曾经是这个西南城市直达上海的主要交通客运交通线。从重庆坐船至上海,顺流而下,可以看遍大半个中国的地理风貌和民俗风情。从上海坐客轮走上水逆行,停一个码头就领略一次不一样的地域风光。滔滔长江水,绵延千万里,这里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长江水,以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养育着长江两岸人民,供应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长江是一条实实在在的生命之河。再次乘船航行在长江水道上,那是一种对长江水的亲密触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像苏轼感怀的那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充分地利用长江水为国计民生服务,是体现当代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和壮举。长江,长江水,日夜奔腾不息,它是流淌在人心里一条河,它是人们心里永远流动着的牵念。 

    【审核人:站长】

        标题:岁月飘过长江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xiaoyuan/xiaoyuanqushi/4123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美文苑美文苑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8936
      • 获得积分:623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