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带着相机在鸡龙河北岸转悠,希望趁天气晴朗拍一些初冬风光照。行至正对着河南岸荷花仙子雕像的地方,我打开相机的电源,想拍一张在一片枯荷中仍然发绿的荷叶。刚取好景,还没按快们,便听身后有人说话。我迅速地按下快门,急忙回过头来看,原来是一位女子。因为她戴着口罩,我看不清她的真面目。
“摄影的?”她寒暄性地问了一句。
我应酬道:“拿着相机活动活动,单纯行走不愿意走,手里拿着相机,见好景就拍,这样也愿意活动。”
几句对话后,我听出她不是单纯的寒暄。她说:“我也爱好摄影。”她打开手机相册让我看。那一张张风光人物照,不管专业水平怎样,给人的感觉都很好。特别是两只小鸟站在一根树枝上叫着,这视频的构图非常匀称均衡,小鸟的情态捕捉得也恰到好处。
我连声夸赞说:“很好,很好。你是专业的吧?”
她说不是,只是用手机拍着玩。但我发现这女同志绝对有摄影的天赋,便随口说:“你该买个相机拍,手机拍的,看是很好看,手机有美化功能,可是像素太低,受局限很大。”
说完我有点后悔,我这是不是又教唆人家高消费?要是她没有那么多钱呢?须知最低廉的相机也得花三五千块钱呀。
不料她却说:“我正想请教您一下买什么牌子的相机好。”
我一下子放心了,于是问道:“我用的是佳能的,你要什么价位的?”
她说她喜欢尼康的,她想买个两万来块钱的。
好家伙,这可把我吓了一跳。我仔细看了看这女同志的打扮,很普通的衣裳,能有这么多钱吗?但又想,不能从表面上看一个人有钱没钱。
“那,你经济情况能允许吗?”我问。
“我是人社局的,退休了,想买个专业一点的相机玩玩。——你是加入什么组织了,还是自己拍着玩的?”她说。
我明白她的意思了。她跟我一样,只是自己拍着玩,并不想加入什么组织,参加什么摄影大赛。
这是随心所欲的拍摄者,真正的摄影者。
“这样很好,不叫金钱名利左右着,只凭爱好,这样摄影才快乐。”我说。
只想拍着玩,还要买一个专业相机,似乎不可理解,但仔细考虑,这是完全正确的。专业相机拍起来感觉要好得多。
我理解这女同志的心情,当年人们称爱好摄影的人为发烧友,我看这位女同志也正处在发烧阶段。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发烧友。
说起来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校组织到花果山旅游。学校里厉老师会照相,他给我们拍了好多照片。有合影,有单人照,都是风光人物照。回来后,他将照片洗出来发给个人。当时我也没有什么鉴别能力,只觉得照得好,便萌生了摄影的念头。不久,亲戚给了我一个傻瓜相机。我请懂得摄影的学生教我怎样装胶卷,怎样使用相机。我就这样接触了相机。看看所照的照片,自己觉得还可以。但是人心是不足的,1990年,我又萌生了购买单反的想法。当时一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是买不起单反的。但是我购买相机的欲望烈火一样,任何人都扑灭不了。妻子在这方面对我是理解和将就的,给了我两千块钱。我接着到县城找老摄影师李峰,他带我到临沂买了理光8相机,但只带一个标准镜头。从此,我做梦也是摄影。那时候拍照要用胶卷,胶卷简装的都12块钱一个,三十二张一会儿就用完了。但爱好的力量是强大的,买胶卷花钱并不心疼。
1992年我调到县城,继续发烧。第二年就买了一支28——80的变焦镜头,第三年又买上了70——200的变焦镜头。这样我疯了一样胡乱拍起来。
为了学习摄影,我购买了十几本摄影书,又订了《中国摄影报》和《摄影世界》。当时我这套器材,在县城铁道以北是数一数二的。但我仍不满意,天天看摄影报上登载的有关器材的消息。
然而,在当时,真正搞得起摄影消费的没有几个人,他们大都用营业的收入支撑着摄影。而我呢,是纯粹的摄影爱好者,即使偶有摄影任务,也基本上只收成本费。但报废的胶卷则只能自己承担。
就像中文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样,我为了打好摄影基础,又购买了洗黑白照的家什和材料。
但也许素质问题,我的摄影水平一直非常一般。一次县里搞摄影大赛,我只得了个三等奖。随着文学创作热情的高涨,在摄影上我渐渐退烧了,那套器材基本在睡大觉。不久数码相机诞生了,我的机械相机便成了文物,我也从此不再摄影。
2013年,受外地学生的启发,我萌生了写剧本拍摄独立电影的想法。拍电影电视需要较高档的器材,我又开始发烧了。妻子又一次同意了我的要求,让邻居家的儿媳在网上购买了摄像机、三脚架、摄像灯、话筒等器材。我们大胆地拍摄了电视剧《家之风》、《秋兰》和其它微电影。这期间我又购买了专业的单反相机一部,和小摇臂、滑轨、斯坦尼康等,花钱无数。
钱也花了,成果也有了,那就是《秋兰》在市沂蒙文艺大赛中获电视剧类二等奖。
随着文学创作兴趣的增加,在拍影视方面我的烧又一次退了下来。现在摄影,正如我们刚才议论的,纯粹是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图得摄影过程的快乐的那种摄影。
这样的摄影看似不可思议:毫无功利目的,却花那么多钱购买专业器材。其实,你要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小时候喜欢一件玩具,或做一个你喜欢的游戏,那是一种什么心情,你就可以理解了。文学爱好者更能体会到兴趣和爱好不能满足时对人的煎熬,和满足时的快乐。
艺术是相通的。我常常想,文学创作若是带着个人的功利目的,为了获奖出名,为了发财,其创作过程一定是痛苦的,而心有所感,不平则鸣,一吐为快的创作,却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所以我说,真正的摄影跟文学创作一样,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而自由决定着幸福快乐的感觉。
有人说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是有道理的。法国启蒙作家卢梭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爱好遭到了破坏,他如花似锦的年华就会像春梦似地消磨过去。”由此来看,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爱好。而眼前的这位女同志购买专业相机的欲望就可以理解了。
她想买个尼康的,因为不熟悉,我便给她推荐了一位专业摄影记者,打电话叫他给参谋一下。但回家以后我想了想,在微信上写下了几句话:“喜欢什么相机,要看个人的爱好,众说纷纭。还是自己拿主意吧。”她同意我的看法。我又加了两句:一是要注意摄像时能不能自动对焦,二是注意变焦镜头的长度,最好在24——105这个段上。
萨姆.阿贝尔说:“我最好的作品常常是无意识的,且超出我理解能力之外的,”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伟大作品往往不是刻意创作出的,而是人的感情自然流露。而在这样的流露中,好作品也就应运而生。摄影如此,文学创作亦然。
20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