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人走茶凉吗?(二)

  • 作者:夏祥林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3 17:17:17
  • 阅读0
  •   上回开“悟”,有魏二哥补充道:还可以展开,“而那些打死都不开窍的愚者,往往拿起半截就开跑,且以为得了真传。更有一等愚者,则当成笑话来听,弄不好还要说佛祖是个傻逼。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大笑的“下士”,至少还是个“士”,列农工商之前,得有N多笑谈,试一一叨叨。

      从“道”字看闻道者的三重境界——

      老子那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细品起来,竟能和“道”字的构造玩出一场文字游戏。拆开“道”字,左边是“辶”,像在赶路;右边“首”,恰似昂首眺望的人。这字形里藏着的,不正是不同人对“道”的态度吗?

      先看上士,他们把“道”奉为圭臬,像脚底生风的行者,得了“道”便立刻躬身践行。“道”字头上那睁开的眼目,在他们身上化作高瞻远瞩的智慧,洞察事物本质;而“反顾自己”的觉悟,让他们时刻审视内心,修正言行。好比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将心学理论融入平叛、教化实践,在知行合一中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他们是真正读懂“道”字深意的人,既向着目标大步迈进,又不忘时时回望初心,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中士呢,就有点“半推半就”的意思了。听到“道”时,时而觉得有几分道理,时而又抛诸脑后,摇摆不定。这恰似“道”字中“首”与“辶”的若即若离,明明眼睛看到了方向,脚步却跟不上节奏。他们或许也有探索“道”的意愿,却少了些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观望与犹豫中错失深入体悟的机会,最终与“道”擦肩而过,只留下一声叹息。

      最有趣的当属下士,听闻“道”后放声大笑,将高深的智慧当作无稽之谈。这一笑,看似洒脱不羁,实则暴露了认知的局限。他们只看到“道”字表面的“走”与“首”,却不懂“反顾自己”的精髓,更体会不到“头上眼目”的深意。

      就像有人把《道德经》里“无为而治”简单曲解为消极躺平,殊不知其中蕴含的是顺应规律、不妄为的管理智慧。他们拿着半截就开跑,还以为掌握了真理,闹出笑话却不自知,倒也给旁人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这上中下三等境界,并非固定不变的标签。

      今天的下士,若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反观自身,或许就能跨过那道坎,成为勤而行之的上士;而上士若骄傲自满,不再回望初心,也可能陷入迷茫。“道”字里的学问,不仅是对闻道者的分类,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更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方向。这般“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闲聊,权当为诸位喝茶时添几分趣味,莞尔一笑间,说不定还能品出几分不一样的滋味。

      再说茶,人走与不走,都会凉的。关键是那啥呢,下回分解。

    【审核人:雨祺】

        标题:人走茶凉吗?(二)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renshengganwu/24303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浅薄凉浅薄凉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11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