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焦虑人生

  • 作者:许启勇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6-26 22:10:32
  • 阅读0
  •   □许启勇

      小孩子爱哭,但不容易焦虑;长大后有泪不轻弹了,却常常陷入焦虑之中无法自拔。

      比如,手机电量不足50%的时候,很多人就要开始焦虑了,到处找插座、借充电宝。找到的,自然会长舒一口气,稍稍稳住心神;找不到的,难免六神无主,坐卧不宁,感觉要被这个世界遗弃了一般。

      其实,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一直以来手机都是有电的,也没做出什么惊天伟业来,所以,偶尔一次没电,天也不会塌。

      况且,这不还剩49%嘛,足以支撑大半天,真不知焦虑个啥。

      又如,汽车油量不满的时候,很多人也会焦虑。特别是外出长途旅行时,恨不能看见个服务区就进去加个油,生怕自己被扔在路上,茫然无措。

      实际上呢,一辆车加满油最少也能跑四五百公里,这个范围内,中石油或者中石化无论如何也会布局至少一个加油站的,油肯定能加到,现在的问题是加不加得起,毕竟油价已经高得有点离谱了……于是又导致了另一个焦虑——能否赶在每一次涨价之前把油箱加满,但往往涨价前的加油站都排着长长的车流,你一边排队一边计算省下的这点油钱够不够对冲排队消耗的油,结果发现不能,而且排得越久亏得越多,焦虑无法自拔且更深了。

      再如,疫情之下,去很多地方都需要核酸检测报告。虽然城区遍布核酸监测点,也不收钱,非常方便,但总要为自己的核酸是否还在48小时以内而焦虑。所以即便自己最近不出差,也没有重要的会议需参加,路过监测点时,总忍不住想去采一个,以备不时之需。似乎小棍在喉咙里一捅,自己就像打游戏时吃了一个急救包一样,能加血续命。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两句经典对白,曾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这样。”

      “一直如此。”

      但我觉得,人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焦虑的。分界线很可能在结婚前后。

      结婚前,相对来说,无牵无挂,所以也可以相对来说,无忧无虑;结婚以后,顾虑就多了。特别是有了孩子,且不说教养之花费,光是半夜起来换尿不湿就足以使人意志崩溃。随着孩子的成长,焦虑就更多了。身体好不好?长相乖不乖?学习棒不棒?性格怪不怪?这其中,又以对学习的焦虑为甚。上什么幼儿园?读什么小学?考不考得上重点高中?能不能跨进985大学?如果你不小心辅导了一次孩子的作业,那焦虑值瞬间就会到达顶峰。首先,你会惊叹于孩子的磨蹭能力:没开始做作业时,看着还是个正常的孩子,一旦开始做作业,便一会儿渴了,一会儿饿了,一会儿尿憋不住了,一会儿本子找不到了。好不容易进入正题,才发现,自己生的居然是个傻子,知道1+2等于3,却算不出3-1等于几。你的焦虑会从此时此刻,一直延伸到孩子未来的一生。不禁喟然长叹,潸然泪下。一回头,发现孩子已经把笔拆开,墨水撒满了整张桌子……

      除了生活,工作也让人焦虑。没有工作时,为找工作而焦虑。找到工作后,又为业绩、收入、升迁、同事关系而焦虑。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突然发现“门前冷落鞍马稀”,与退休前一对比,不仅焦虑,还多了份心寒。

      所以,人们爱看喜剧。虽然《这个杀手不太冷》既经典又深刻,但票房远不如既不经典又不深刻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深不深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好笑就可以了。所以德云社才会这么火,所以脱口秀才会大行其道,所以我们才会那么喜爱周星驰……

      焦虑,会让人失去定力,没有定力则会让生活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反过来又会让人更加焦虑,继而陷入恶性循环。《大学》告诉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有时候,也可以尝试让自己停下来,停下来才能把人生看得更清晰一些,才能把事情想得更明白一些,也才能知道,如何让自己与焦虑分道扬镳。

      所以,手机没电就没电吧,也许这正是一个机会……

      编辑:卢泠氚

    【审核人:站长】

        标题:焦虑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renshenggeyan/2225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美文苑美文苑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8936
      • 获得积分:623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