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行
汤碧峰
四月十一日是个好天气,单位退休支部活动,参观余村。安吉天荒坪镇余村,是个三面青山环抱的古村落,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内蜿蜒流过。站在村前的溪水边,让我想起故乡的小山村,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溪水里嬉戏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余村的四周群山环绕,翠竹连绵,以其竹海景观而闻名。余村也是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地方。
走在村旁的田野上,左手边的麦田,绿油油的麦子长势喜人。有几处硕大的茅屋,立于麦田中央,虽没有柴门相掩,却也让人产生遐想,柴门上是否有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里面会出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降娘”吗?于是上前探望,里面却是村民卖土特产品的摊位,如此设置却也别具一格。
右手边是一大片油菜田,其他地方的油菜花早已是金黄一片,这儿却依然被绿色覆盖,偶尔有些黄花绽开,应该是山沟里的气候比外面要迟些吧。虽说菜花尚未形成气候,仍然让人产生联想,这也是故乡田野上的气息,那是青春的气息。
一九七七年的春天,也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我被县委工作队派驻张庄工作组。组里的女队员楼慧丽,来自区卫生院。那么巧?我们来自同一个区,同一小镇工作。当知道我在区财税所工作,她也很兴奋,他乡遇故知,在人生地不熟的村庄,碰到了自己人。
这之后,两人工作、日常生活时总喜欢凑在一起。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下生活,两个年轻人相互吸引。张庄,一个靠近山区的村庄,四周都是田野,油菜花正当盛开,黄色的油菜花,像云一般飘浮在大地上。路边,各种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伸展出娇嫩的身子,鸟儿在树上跳跃鸣叫。
队员们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分别到各自的联系点开展工作。张庄不缺水,可村民从上辈传下来,吃的都是沟渠里的水,那条溪沟从上游下来,经过田野,不知经过多少脏物的洗涤,很不卫生,而且水流不稳定,碰到干旱容易断流。
工作组联系打井队,为村里打水井。水井建好后,村民们告别了祖辈吃沟渠水的历史,感谢工作组为村里做了一件好事。白天劳动,晚上开会听处意见。晚饭后,队员们喜欢在机耕路上散步。田野上,春风又绿江南岸;稻田里,秧苗在茁壮成长,天边的晚霞在展示一天中最后的风采。
和慧丽走在一起,相互倾诉各自不顺心的事,交流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慧丽说话温柔动听,像鸟儿在呼唤春天的同伴,像蜜蜂在寻找盛开的花丛。工作组的工作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虽说过去几十年,但每当油菜花盛开,依然会想起工作组的日子,想起那熟悉的乡音。
余村虽说是个古村落,却已不是土墙茅屋时代,村子全是一栋栋别墅式楼房,白墙红顶,田野上竹子搭建的茅屋,那是作为景观设置。村道成街道,路边布满商铺,店里在出售农特产品,茶叶、笋干、竹制品。进出村子是汽车,参观者进村需由统一的摆渡车接送,村子已是现代化的新农村。
余村行:麦苗青青菜花香,茶香笋嫩迎远客。一群老翁游余村,笑看大地换新颜。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