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心中的母亲

  • 作者:汪礼清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25 16:59:03
  • 阅读0
  •   人们常说“儿的生日母的难”,过几天便是我的生日,又适逢劳动节,很早前我就想写段文字以表感恩感激,敬仰我勤劳的妈妈、励志的妈妈、模范妈妈!

      我的妈妈王玉珍,今年虚岁八十七,属兔,一九三九年腊月二十出生,一九六一年与我的父亲结婚,次年农历八月便有了哥哥,之后分别有了我和两个妹妹。妈妈兄妹共三人、上面两个哥哥已早年过世。上世纪大办钢铁时期,妈妈当过大队仓库保管员、文艺宣传队员;婚后妈妈一直务农,大集体时代曾担任过生产队会计;一九九三年秋,考虑父母年近花甲,家里缺乏劳动力和帮手、难以支撑“吃水靠肩挑、农活靠体力”的境况,自此我将父母接进县城居住生活;父亲于二〇〇〇年病世,目前母亲身体硬朗、思维清楚。

      妈妈是地道的庄稼人,虽只读过四年半书、却能跟得上时代,知事达理。妈妈自己示范、用智慧和勤劳为我们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如今整个大家庭和睦幸福、稳健发展。

      在孩子们的心中,妈妈是清廉模范、励志之星、乐观达人,也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和骄傲。

      清廉模范

      1975年冬的一天,天蒙蒙亮,父母亲就已出门上工了,我正在厨房煮粥、做早饭。我在灶台下添柴烧火、起身一抬头,只见一位身着浅绿色军服但没有佩戴徽章的叔叔站在我面前,说是要找汪会计(我父亲)。我告诉解放军叔叔:父亲一早出去了,不清楚什么时候回家。叔叔说不等了,顺手递给我一个用牛皮纸包起来的东西,说是给我父亲就行。

      出于好奇,待叔叔离开之后,我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是两双长统军品棉袜,非常漂亮精致。我心想:这真是雪中送炭、这个冬季我有袜子穿了。

      要知道,五十年前在农村,冬天小伙伴们多数是光着脚穿鞋,人们为了保暖、特意在鞋子里面垫些稻草或碎旧棉絮。

      我盼着父母亲早些回来,能够安排一双袜子给我穿着过冬。

      有点阴冷还下着毛毛雨。妈妈早起,拿出存放在梳妆箱上格的那两双长统袜,打着棕黄色油纸伞便出门了,约莫一个小时才回到家。妹妹问妈妈干什么去了?妈妈告诉妹妹、刚才去了上隔壁生产队的王XD家,将昨天他送来的两双袜子送还回去了。我惊讶地说:妈妈,你怎么把袜子还给人家啦?原指望着今年冬天有双棉袜穿穿呢!

      妈妈收起雨伞,招呼一家人围坐在四方桌旁,一边吃早饭,一边说:不该我们得的财,一根草也不能要。家也好、人也好,穷不可怕、要穷得硬气。

      后来得知:那位“解放军叔叔”家住附近不远的小队,刚刚从部队荣退回来,期望进大队部谋职干事。其时我父亲担任大队文书兼会计,据说很有威望。叔叔想托我父亲帮忙引荐,因此将自己在部队服役时俭省下来的棉袜相送,以表诚意。

      没多久,大队召开后备干部民主推荐会,爸爸识才举贤,建议从优秀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年轻积极分子中选拔。之后多年,一批批身体好、年龄轻、精明能干的同志先后被选入大队部,王叔叔也因勇于担当被选任大队民兵营长,工作业绩俱佳,深受群众称赞。

      妈妈的言行,已为我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了示范!

      勤俭致富

      1961年,妈妈看重我父亲忠厚善良、又有文化,彼此认可后结了婚。两个人一切从零开始、从一碗一筷、一砖一瓦置备起,最初租房住、稍微好点自己盖上草房,可命运似玩笑般,盖一次房被大水冲毁一次、再盖一次房再被洪水冲毁一次......几次磨难、反复挫折,爸妈没有被困难吓怕打垮,而是擦干泪水、鼓足劲站起来继续干。

      炎夏时节,晚上坐在生产队那颗大槐树下一边纳凉、一边听大人们拉家常、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晚饭过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喜欢搬起自家的凉床或竹席,赶集似的凑到槐树下抢占最佳“听戏”位置,而我的母亲不是缺席、就是最后到场的听众。因为要养家糊口,妈妈像个机器人,没日没夜不停地劳作。干完了集体活、再干自家事;不是堤埂砍柴火、就是沟河打水草;不是到自留地旁寻野菜、挖草根,就是去屋前场后打树叶、拾猪粪;另外粗粮细粮搭配着吃、糠叶磨粉糊面充饥......

      由于父母的勤劳肯干,家境得到极大改善,八十年代初我家草房变瓦房,还率先添置了三大件。爸爸自豪地算起家庭小账,同时夸赞妈妈的功劳:除责任田外,通常养猪四五头、饲养家禽五六十只,加上农副产品、禽蛋种苗等,每年增收上万元。

      励志超越

      “每个人的生活,都包含着酸甜苦辣;每个人的人生,都历经挫折坎坷”。

      妈妈说“靠人不如靠自己,每个人的命运自己掌握”,她还常以寒门子弟周维四晋升为研究员、邻居孩子琚诒光考取清华大学.....类似这样成长成才成功的事例来激励我们。

      我的老家在农村,兄妹四人成年后最大的梦想就是吃商品粮。妈妈现身说法:农业累农民苦,要想跳农门,无外乎三条路,就是顶替、当兵、考学。妈妈唠叨惯了:我们家祖宗八代是农民,顶替没门;你们要么当兵、要么考学,不过这都得靠你们自己;有本事,自己闯。

      妈妈的话语朴实清澈,似甘甜山泉浸润心田。

      1981年10月底,哥哥报名参军,体检和政审合格后光荣入伍,义务兵期满获准考学、于1984年考入武警学院;自小淘气的我没有辜负父母的养育、八二年考入桐中、八五年被安徽大学物理系录取;两个妹妹得益于国家户口政策和劳动制度改革,分别于1991年、1995年招工进城。

      我们兄妹四人能如愿吃上商品粮、捧上铁饭碗,爸妈背地里窃喜,俗话说那叫“睡着了都笑醒之”!

      乐观达人

      妈妈生活精细、懂得按规律作息。一般早上热饮加点心,中午吃饱略好,晚上不吃或少吃,荤素搭配、饮食均匀;苹果、干荔枝、奶粉齐备,常年不断;上午买菜、中午休憩、下午打牌,五六点晚餐,九点钟上床睡觉;平时节约俭省,相信科学养生,过期、变质、霉变以及不可靠的食品坚决不吃。

      妈妈不怄气、总是开心快乐。她衣食无忧、生活自由、相对独立、不受约束;两个儿子和儿媳都懂得孝顺、尽力关照,两个女儿和女婿皆细致有心、倍加体贴;妈妈尊重邻居和老友,与人友善没有纷争;自己虽然没有收入,但晚辈们孝敬不断,存款递增;妈妈也挺大方,如得知孙子辈有喜事,她出手就是一万元,时常有惊喜。

      妈妈没有忧烦、健康长寿。年轻时、准确的说在五十岁以前,由于重体力、高强度劳动,妈妈受尽了艰辛苦难;加上三叉神经病痛折磨,当时不到五十岁的母亲面色蜡黄、皮不包骨,瘦弱不堪;进城生活以后,重视修养、一直调理,长期服用正天丸根治偏头痛,效果显著;妈妈及其兄弟姐妹、亲戚好友等辈高龄老人中,算她身体最弱但仍健在,妈妈时常感慨并念道我的父亲,抹着泪说寿是老伴让给自己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心中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eren/24166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胡美霞胡美霞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0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