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金万泉:葵花朵朵向阳开

  • 作者:穆雨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12-05 08:17:21
  • 阅读0
  •   小时候,每当村里放电影时,在看电影的人堆周围外面,总会有两仨个老头,坐着小马扎,旁边放着一把手提式煤油马灯,铺上一块布摆着葵花籽地摊。时而站立起来吆喝两句“量瓜籽来,二分钱一小酒盅,五分钱一大酒盅”。

      那时候奢望一边看着电影一边磕着葵花籽该多幸福啊!

      我们村地处半山区,土质瘠薄,自然条件艰苦,在“以粮为纲”大集体年代,人们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生产队里几乎不种葵花这类付产品作物。而自家居住的三分小庭院,三户人拥挤在一起,更没有空闲地种葵花种蔬菜。因此,象我们这些靠父母挣工分养家的孩子,一年当中很难有一把葵花籽尝鲜,只有过年节时用省下的粮食去兑换点葵花,才能满足口欲罢了。

      为了能让我们嗑上葵花籽,有一年春,我勤劳朴实的父亲看到生产队的土塘沟边有一块空闲地,就乘着去生产队劳动下工后的中午时间,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用铁锹镐头刨出一块约三十几平米的小片地,种上了四十来株葵花。

      也许,经过父亲夏天的精心管护,葵花长势利眼,惹的人们馋眼。初秋时,要被村干部们当作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刀砍倒来处理。经过父母的再三肯求,最后,大队和小队干部决定按株数给予一株葵花五分钱收费处理。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啥作物自己说了算,饿怕了肚皮的农人们,种植着传统的谷黍,玉米豆类粮食作物等。他们从春种夏管到秋收,辛勤耕耘在广阔天地间。天随人愿,农作物长势喜人,连着好几个年头大获丰收。

      填饱了肚子的农家人,除了上交国家农业税、粮食征购任务和大队各项提留及乡统筹款外,就剩下能卖议价粮食那点少的可怜的收入了。那年月,刚刚改革开放,国家基建工程不多,农民还不兴打什么工。常言说,劳苦尚能咬牙挺住,缺钱却束手无策。“有的吃而没钱花”种啥能卖上个好价钱却成了农家人一件“君愁我亦愁”的“伤心事”。

      到了冬天农闲季节,窗外雪花飘飘,乡亲们聚在一起,坐在土炕上,一张张和蔼可亲的脸庞,一起家长里短,围炉夜话。离不开的话题就是明年种啥作物。不知道是谁说了句种葵花吧!东堡张某种了十亩葵花,卖了多少钱,现从西合营买回一台飞跃牌电视机啦!还有邻村种葵花的亲戚,买了双卡录音机等等。明年种植葵花保证秋后畅销也能卖上个好价钱。好!好!那咱们明年就赌上一把种葵花。

      葵花生性随和,对土壤不挑剔,对农人不苛刻。一朝种下,它们自会迎风沐雨,从一颗种子渐长为一株苗秧,直到现在结满累累籽粒。

      第二年,村里的乡亲们大面积地种植了葵花。我们家在承包地里种了五亩葵花。春天时,父亲套着大骡子拉着木犁前面开沟,我们哥几个抓粪点籽。不几天后,种子经发芽,扎根,破土而出齐刷刷地露出了苍翠欲滴的笑脸。长到十几公分时,我们开始间苗,一次二垄,轻轻用手一拔,只留一棵苗,不需要留的苗就拔出来了。

      待葵花长到尺把高,我们又用锄头给葵花进行松土锄草。炎炎盛夏,经雨水浇灌,小苗在疯长,象初生的娃娃,一天一个样,长势喜人。到快半人高时,黑绿黑绿的很壮实,螳螂在上面闲游,一阵风刮过来,它扔扔胳膊踢踢腿,象是在舞蹈似的。

      待下完一场大雨后,抓紧时间给葵花追施化肥。那会,我县有化肥厂,人们使用的是碳酸氢铵,在施肥过程中,须先用大锄扒个坑,再抓上一把碳铵,扔进坑里,用脚一填土就完事了。

      经过夏天的辛勤耕耘,快到处暑时节,葵花已长到一人来高,有的长到二米多高。当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棵棵葵花翠绿色的叶子,齐刷刷地站在那里,就象列队的卫兵,更象是受阅的仪仗兵,全部面向一个方向。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茎是绿色的,茎上长满了毛和尖尖软软的刺,茎顶上的大花盘,颜色鲜明,金黄色的花瓣,一颗颗瓜子密密麻麻,拚成了一个翠绿色的花蕊,像一个火红的小太阳,还有许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辛勤地忙碌着!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开满花朵的向日葵在仰望着太阳,我却在仰望着向日葵。丰收的盼望一家人寄托在葵花上。

      秋天到了,人们收割完谷黍作物后开始收获葵花。我们人手一条塑料袋子,一把短把镰刀,钻进一人多高的葵花地里,左手抓住葵花饼,右手轻轻一划葵花杆,葵花饼和杆就“身首”分离了。把一个个葵花饼装进袋子。一道道汗珠儿顺着脸颊落下,落进装葵花的口袋。整袋整袋的葵花装上小马车,男人笑了,女人笑了,这是一年辛苦劳作大地的褒奖,也是躬身悉心伺候大地的回报。

      秋色宜人,葵花香甜。我们农家院里到处堆满了葵花。吃完晚饭后,皎洁的月光下,连灯都不需要打,一家人每人找来一截一尺来长的葵花杆短棍,坐在葵花堆上,一手拿葵花饼,一手拿棍子,啪啪啪地敲打着葵花饼背面。葵花籽随着啪啪的敲打声哗哗地离开葵花盘,落到地上。双手一边打着葵花,还时不时地,拣籽粒饱满颗大的放在嘴里,馋得“尝鲜”。一会葵花籽堆起一大堆,只到把葵花饼打完后我们才回屋去睡觉。

      不几天,村里街道的小商贩们开着三轮车,放着小喇叭走街串巷,一路上,操着特有的声调吆喝着“收葵花籽,收葵花籽哩……”。那时,村里还有供销社,那个经理是个会作买卖的料,早就看准葵花丰收的大好商机,进回一批不同规格的黑白电视机,承诺赊卖给农户,收购葵花与街上的小商贩同等价。这个举措,在那年份,可是硬“核”,吸引着手中无钱却眼馋而急于拥有一台电视机的穷农民。那批电视机很快畅销到农户,农家人们也能预先看上梦寐以求的电视。而供销社也赚到了盆满钵满,可谓十全十美哉!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都是金”。从那以后葵花在我们这一带大的“风光”了十余年。各家各户除了种够吃自家口粮和交公粮的土地以外,剩下的土地全都种上葵花。葵花也成为引领我们农家人脱贫的一大支拄产业。是葵花见证了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金万泉:葵花朵朵向阳开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chengchangwenzhang/1196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穆雨穆雨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60
      • 获得积分:1005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穆雨】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