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岁的高龄生下一对儿女,刚开始一个晚上要起来30多次,直到他们8岁,我一个晚上还需要起来5次左右。他们就躺在我的左右两侧,每人一张被子,阿姨或先生就睡在我们大床旁边的一个小床上。先生很细心,他在家的时候,我就会睡得安稳很多。
孩子两岁多就去幼儿园了,经常生病,医院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输液室和儿科的医生都认识他们。女儿经过医院的大堂还没有到输液室就嚎啕大哭。有一次看见另外一对双胞胎的女孩,打针一点都不哭。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女儿后来打针,再也不哭,坚强的说:打针就像蚂蚁咬,一点都不痛。
先生在外地上班,孩子10个月之后,我又征战疆场,从广州去顺德上班,单程开车1个多小时。
20多年前的车还是手波车,我经常一手抱幼小的孩子,一手扶方向盘换挡,上半夜送一个孩子去医院回来,另外一个又出现问题,下半夜再送另外一个去医院。孩子躺在床上输液,我一人守住他/她,又担心又害怕又困乏,白天还得去上班,我经常在收费站(那时公路的收费站多如牛毛)旁边停车睡一觉再开车上路。
有时实在很累,就让小孩自己走路上幼儿园,我从阳台看着他们出花园大门,再过一段时间,看见他们小步快跑进入幼儿园大门。
他们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每次洗碗5毛钱。他们会拿着凳子垫高自己洗碗赚外快,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零花钱的。
有时我上班回来很累,幼儿园的儿子还用小手拨开我的眼睛,要我用手指着字读书给他们听。他们不到2岁的时候,我就买一些有拼音的书睡前读给他们听,他们不识字,但是要求我指着字读给他们听,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猜字了。
我要是病了,他们就一个帮我按摩头,一个帮忙我按摩腿,还时不时来一个亲吻。
他们很小的时候,女儿反应很快,总是咬儿子的头皮,脚底,肩膀等,她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肯定闭上眼睛,免得她的小手扫过来把我弄瞎;儿子受欺负,就哭。后来他助跑去撞瘦小的女儿,只要女儿说错话,他都不客气的去撞,我们只有把女儿高高举起。后来有一次我很生气,就关门不理他们,儿子就道歉,不再撞妹妹了。
去打预防针的时候,儿子比较胖,针拔出来才哭;轮到妹妹打针,他就在那里打我们,因为妹妹陶淘大哭,以为是我们欺负她。
他们上幼儿园之后,我每年都和他们商讨一个他们的时间表,贴在大门的背后,他们一般都按照这个时间表读书,做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和在楼底下玩,和帮忙摆碗碟,晾衣服,收衣服。
因为有良好的习惯,他们这一生,我极少需要催他们起床和睡觉、上学的。
他们非常喜欢上学,尤其是小学,他们8:20才上课,但是7:30就到学校了,不是在长方形的回廊跑来跑去,就在操场你追我赶,还把操场上的所有小虫都赶尽杀绝了。
他们4:30放学,阿姨就带食品下去接他们,然后和他们的同学在花园捉迷藏或做其它游戏,6点回家的时候,手脸都是脏黑的,总是背着书包,挂着一件脏兮兮的衣服。他们7岁上小学后就自己洗澡啦。
每次考试完毕后,我家会涌来十几个他们的同学,孩子们很好动,很多汗酸味,我就叫他们赶快换上我孩子的衣服,帮他们洗好和烘干,回家之前可以穿上自己的衣服,另外会准备各种饮料和吃的款待他们。
他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我放心让他们独闯广州啦。给他们羊城通卡,他们带上50元钱,想去广州哪个角落都可以。
他们大约7岁的时候,每人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自己的数理化比较好,但是文科很糟糕,我便帮孩子各开了一个博客,告诉他们,每写一篇500字的博客有5元稿费。
先生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要三思:需不需要,价钱是否合理,是否付得起。
他们那时很喜欢一周2期的漫画,刚好写博客一篇赚5元,每人就可以各买一本不同的漫画。当然,洗碗也是可以赚5毛钱一次,但是体力劳动没有脑力劳动容易赚钱呢。
儿子喜欢买郑渊洁的书,有时一套150元的几本书,他一天就读完。那时阿姨的月薪才500元。我有时当然心痛钱,因为每月要花大约300-500元买书,但是总比玩游戏好。
两个孩子因为小时候读书多,作文或思想也天马行空。可惜他们不怎么爱读唐诗三百首或宋词三百首。
如果是周末,他们7点多起来吃早餐,做功课。9点多,我会每人给他们20元,告诉他们这20元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又花钱去买漫画,然后买自己想吃的食品(或者垃圾食品),我们就去徒步了。12点多回家之前,再带他们去书店看一下书,遇到合适的书,如果是爱不释手的就马上买,不然又在当当网买。到家吃中饭的时候已经1点多啦。下午就是他们的自由时间。
他们读书的时候都很有竞争意识啦,小学考试分数都是98-100的多,他们的3班主任告诉他们要努力超过2班人的成绩(这个班是老师的孩子),所以他们3班孩子成绩都很不错,体育更好,总是级第一。
孩子运气不错,幼儿园的时候就免费参加武术队;小学的时候就免费参加重剑队,两个小孩还拿了区奖。重剑队的衣服又重又焗(热),孩子长大后说所有的苦都没有练剑时的苦。他们也参加了校篮球队,女儿还参加区三级跳远赢得区冠军。
他们暑假还有免费的击剑训练,我每天送他们的区体校,当免费旅游,孩子练剑,我在车上看邮件。
他们1.5岁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跑步200米了,也不抱他们上7楼了,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哭得很厉害,但是我不妥协,他们也只能哭着自己爬7楼。他们的跑步直到读高中,都一直是拿校运会跑步运动奖牌的。
他们读幼儿园的时候如果下雨,我就带着他们在家里围着1.3米直径的圆台跑步玩捉人游戏,增强他们的运动。孩子多运动,吃饭快,睡觉也好。
他们从两岁开始,我就每一个假期都带他们回化州了,老家非常偏僻,门前屋后都是山。有时都需要女儿靠直觉指示我走哪条偏僻的羊肠小道才开车回到家,他们有一次从中垌起算了103个转弯才到外公家。
他们当然不想去我的老家,实在太穷了,离镇上又远,我的初中同学还戏弄我的老家是“东三省“,偏僻又遥远,去一趟都不容易。
我警告他们:你可以选朋友,但是不能选亲人,对于亲人,你只有爱他们和帮助他们。
刚开始还要求一定要住一晚化州最好的酒店才回外公家。后来形成习惯,一放假就问哪天回外公家了,不需要我要求才回去啦。
他们小的时候也不允许我买练习册给他们的表姐表妹,我说如果表姐表妹没有读好书,将来说不定要你们出钱帮忙他们,然后他们就同意我买学习资料给小侄子侄女了。
他们小的时候,如果是30元以内的利是,可以归为己用;如果超过,就要上缴给我们。所以对我们给一些钱给老家的老人,意见很大。我只能耐心解析,他们年纪很老啦,又没有能力赚钱,帮他们一个小忙,他们开心,我们也很开心的。他们后来也不再反对。他们工作后,第一份工资就要给家里的长辈,春节肯定要给利是给长辈的。
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勤奋学习,因为我读书也确实没有那么勤奋就能有好成绩的,我自己观察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都是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事半功倍的。但是我要求他们做什么或解题都需要有多种方法做,这样就能提高效率和节省金钱。
如去广州图书馆,我会问他们有多少种方式过去?然后解答给他们:搭公共交通最便宜,方便自己去读书借书;打的去就比较贵但是空间独立,如果是要去那里开会就比较体面—至少没有搭公共交通的容易出汗的问题;开车过去就更贵因为停车费很贵也很难停车,去那边接客户就比较好。其实做作业和做事都是类似的方法。
他们读幼儿园开始,都很喜欢玩游戏和看手机啦,但是他们那时还是很爱吃的,我就安排周六去工厂验货,验货完毕他们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餐厅和菜色。他们读初中后是叛逆期,好食品已经没有作用了,我就说我的老板愿意给他们验货费,每次100元;孩子都是守财奴,非常愿意去,有时考试完毕我接上他们就直奔工厂。如果他们两人验货的时候查出问题,还要求加价50元。万一将来他们找不到工作,他们验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啦。
他们读初中就开始住校了,我们还是用原来的阿姨。我是不会炒掉阿姨的,因为炒掉她,就是我干家务嘛。孩子觉得每月需要3000多的保姆费用很浪费,叫我们不用请阿姨了。我说你们周末回来洗碗晾衣服收衣服,我可以考虑。他们齐声说完全同意,当然他们也说到做到。我很快就买扫地机器人帮忙干活了,也每周请一次钟点工帮忙搞清洁,一年可以省3万以上吧。
他们1岁多开始,我每年都会出国公干和旅游1个月左右,我出国的时候真的很少想孩子,有时都觉得自己是否是一个妈妈,因为在国外都很忙,白天摆摊或会客,晚上或一早要答复邮件,晚上有时实在太累,到酒店就是和衣入梦了。没有我在家,家里也是搞得妥妥贴贴的,世界没有我在家,也是运转良好。但是很多母亲,总是觉得家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没有她就无法运转,把孩子和先生都宠坏了。
我做出口贸易,和老外经常行贴面礼的。他们很小的时候上学和放学,都要和我拥抱说再见或者回来啦。后来我说爸爸没有拥抱,他很寂寞的,然后他们父子父女也见面拥抱了。温暖的拥抱,总是能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
他们读初中的时候,也许我们拥抱他们,他们的同学看见就嘲笑他们,不允许我们在学校接送他们的时候拥抱他们啦。
高中的时候,女儿宁愿搭5趟车回学校,也不要我们开车接送他们,说是低碳环保出行。
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没有怎样花钱请家教。他们小升初的时候,我的大学同学花了3万(2012年)给她的女儿请家教,我只花一个月辅导他们语数英的试卷,告诉他们要自己想办法怎样做题。他们都考上心仪的私立初中,在初中也遇到优秀的语文数学老师;儿子没有考上华附高中,不过他也转去了自己喜欢篮球的高中。
高一上学期,班主任电话给我,说儿子整天在篮球队里(3小时以上),我电话批评儿子,说要以考试为重,你不是体育生,你很难和体育专长生比的。期中考是77名(一共1100名),他对班主任气着说,李老师,这下你满意了吗?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分班,他感觉很难进入重点班了,表面表示无所谓啦。分班成绩出来,那天他在天河城,也是阴雨天,立马飞回来向我报喜:妈妈,我进入重点班了!(其中提前批的重点班不更更改,只是在1000多人中再组织一个理科重点班)。
儿子还是喜欢篮球,做不了球手,就做啦啦队队长,并且专门为他的母校和耐克高中篮球赛各写了一首歌。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篮球上了,成绩肯定不怎样,班主任小生哥是我这个年代的人,教育孩子都是劈头盖脑的。有一次他发短信通知我,我没有看到,晚上9点多电话给我,我立马飞车过去,无论是我自己上学还是做父母,第一次挨老师批评,哎……儿子高中毕业之后,听到小生哥的名字,还是虎躯一震的惊恐。
儿子成绩一般,但是很受老师欢迎,他平时也帮忙老师做事,也经常做级主持人。高考的时候,成绩只能符合外省差的985,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北京211读体育新闻。
他因为喜欢篮球,所以经常在假期去做路人王的珠三角区赛区的主持人。他有一次去看路人王比赛,出现混场,他大胆冲进去控场和主持,后来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主持人。
大学的时候的大四参加了6个月的腾讯实习,还要上课,每周5天都要5;30am起床去腾讯实习。
他也做网上篮球赛解说赚钱,也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的咕咚网冰球直播等赛事。
女儿高中的时候,都是竞争性淘汰制。第二学期就按分数分班。然后每一个学期都是末尾淘汰制(后5名要降到分数类似的班)。 孩子都很害怕被淘汰到下一个班,自己就会好好努力学习,根本不需要我去敦促。
女儿高中是国防班,又是国旗护卫队的,不过她说辛苦都比不上初中的军训和小学的重剑队。
她在高中的时候也经常参加运动会拿奖,还经常参加班里的篮球赛,排球赛等。有一次她说要把2班的体育比下去,我说你们要和2班比体育,也要比成绩哦。2班是牛班,最差都可以去中大。体育比赛就是给孩子一个竞技的心理,无论人生中的工作或生活,如果你适应了这种竞技状态,将来就不会有很大的心理问题。
她高考失手,只能去211(成绩可以去外省985). 当时我和她刚好在纽约世贸知道成绩,我觉得世界都塌下来了,她觉得无所谓。
她在大学用5个学期就学完了所有考试科目(只有一门要大四考的政治科目没有办法考),第六个学期就去实习,7个月还赚了3万多,听说国庆是3倍工资,她都不休息啦。
从外国大学同学那里得到的经验,我从高中开始,就要求他们每一个假期都必须到外面实习2周以上,一方面是学会一些技能,另外是学会与人相处。他们可以自己选实习的内容,我也可以帮忙他们找实习的单位。
他们毕业后,已经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不需要家长帮忙找工作,女儿很轻松的就找到专业头部公司工作,一年后又晋升了一级。儿子也是轻而易举的留京找到心仪工作,后来觉得发展受限,今年2月又无缝衔接到广州工作。
他们当然也有让我很烦的时候,不过他们小时候,我用一二三让他们改进,如果没有改进,衣架就会重重的落下,女儿没有受到这种苦,儿子受过2-3次。不要打完后马上又去讨好,惩罚就是真惩罚,不要心软。
他们吃饭不挑吃,也吃得很快。因为我告诉他们,如果不吃,要下一顿才有机会吃了。一次儿子晚上不好好吃饭,晚上9点多实在很饿了,问我:妈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又怕你骂。
“妈妈保证不骂,你说。”
“我很饿了,想吃饭。”
“记得遵守承诺很重要,你明天早上才有机会吃饭了。“
孩子饿几顿都没有问题,但是惩罚后,他们就会牢牢记住你的话。
儿子也在小学“偷“了钱去玩游戏,我也是衣架狠狠的下了一鞭,惩罚他在家2周不能玩游戏。他再也不敢偷钱和不诚实了。
他们在家,只是做好吃的给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和聊天,初中和高中时叛逆期,尽量少说话,不能说重复的话,不然他们就讨厌你啰嗦,听到你说的话都觉得讨厌。
他们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母亲节要给我做饭吃,不能买熟食,要煮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会陪他们去菜市场帮忙选合适他们做的饭菜。他们两人分工合作,买,洗,切,炒,摆碗碟,洗碗碟。后来我说爸爸的父亲节很寂寞,你们也要帮忙做的。现在的父亲家,母亲节,他们只要在家,都会帮忙买菜做饭。学会做饭的孩子都不会差。
父母的生日,我告诉他们不需要给钱或礼物,写一封信给爸爸妈妈就好。
他们会存钱,所以我们没有要求他们每月上缴钱给父母。
也因为我们对他们好,每次送他们去搭车上班,他们都依依不舍。有一次和儿子去大学城的路上,讨论一个同学的女儿不怎么理她病重的母亲。我问儿子,如果爸爸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他说马上请假回来帮忙。
先生有一次胆囊炎发作,痛得很厉害,在京的儿子问;妈妈,我回来照顾爸爸。我说不需要,不是大事情。
我的老板是老外,每次他来中国,我都请他和同事到我家吃一顿,孩子也和老板的小孩差不多年纪,孩子和他们玩得很开心,有时还要求和老板捉迷藏,或要求老板抱他们下楼。家里的老人都吓坏了,说孩子太没有礼貌。我说这是孩子的天性,老外喜欢真实的孩子,他是贵族后裔,没有架子,非常平易近人。读初三的时候,孩子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老外说半小时的电话了。儿子读大学的时候,世界篮联客人到他们学校做访问,儿子当时帮他做翻译。
孩子在外地读书和工作,我们通电话的时候,用粤语或英语交流(他们粤语不太行)。平时也不能天天去说人生大道理,大部人时间只谈吃喝玩乐,尤其是说好吃的,他们就更愿意和父母交流,然后他们就会把工作或者朋友的事情告诉我们,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分析问题。
去旅游的时候,就让孩子安排,他们喜欢怎样,我们就跟着他们怎样,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和我们一起旅游。
孩子带给我们很多烦恼,也带给我们更多快乐。我感觉教育孩子比做业务难100倍。因为业务出了一些小问题,可以马上更正;孩子的问题,要很长时间才知道结果和错误,非常难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