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七岁的小女儿,刚刚上小学。在我的眼里她千好万好,可是放在学校里,她却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属于扔到班里突显不出来的那种孩子。可能因为她是第二个孩子的原因,我们对她的管教多了些漫不经心地“放养”,少了些严格专注地“精养”。对于她的普通,我非常认可和接受。我的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就好,她不需要做人中龙凤。一天24小时之中,家长能陪伴孩子时间,就是放学后到睡觉前的三四个小时,最多到初中毕业,孩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像放风筝一样,直到父母手里的线断了,父母还站在原地,宝贝们已经在属于他的那片天空翱翔。我怕我还没有享受陪伴她的时光,她就跟她哥一样,一眨眼的功夫就长大了,不再需要我的陪伴了。所以,我特别珍惜每天跟她在一起的时光,不想让她在我陪伴的时间段不开心,更不想把自己的糟糕情绪转架到她的身上,我们的相处简单而舒服。
我喜欢听女儿倾诉,也喜欢跟女儿交流。她可能写着作业,就突然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讲给你听。尽管这件事情讲完需要很长的时间,会导致很晚才能写完作业,我还是会耐心地听完,时不时搭上几句话,让她的讲述更加准确。她有不会写的作业,也会暴躁,会不停地摔打铅笔橡皮,表达对我和作业的不满。也有时候无论怎么教,她都听不会,把劝说不要摘花的图片看成两个人打架,会盯着一句话看半个小时也没有背下来,会趁你不注意把橡皮抠成筛子,屁股转椅子特别溜,一讲题就大脑卡顿。她越是情绪不好我越不会冲她发脾气,我觉得她苦恼思考的样子超级可爱,像极了考试时候的我。我会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给她一定的提示。把她抱在怀里,像婴儿一样摇晃,跟她聊天,转移注意力:“周末约同学来家里玩好不好?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实在学不会,我干脆就放弃了:“不会就不学了,可能过几天你长大了一点点,自己就会了呢。”我告诉她要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写了40个生字,你才有4个字不会写,哇,这要是考试,你能得90多分呢,多棒呀。你想想,今天你会写36个字呢,这是不是很成功?”她听完问我:“我一会儿再把这四个字记住,考试不就100分了?”得到我的肯定回答之后,她情绪立即好转。我告诉她:“人的情绪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你现在开心的情绪感染到我了,我也特别开心。不要总盯着自己不会的,要看自己学会的,你就会发现,你的收获远远比失去的多。”不要总认为孩子听不懂,其实她是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的。
说到辨别能力,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女儿三岁的时候,我调任到乡镇工作,因为工作比较忙,对她的照顾少了,她对我的依赖一下转到了爸爸身上。睡觉爸爸哄,不要妈妈,衣服爸爸穿,不要妈妈。有一天晚上,爸爸到地下室拿东西,小家伙哭着喊着:“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妈妈出去”。我当时很伤心,自顾自地说:“你真是没良心,从小你在妈妈怀里长大,吃妈妈的奶,妈妈给你讲故事,陪你做游戏,就因为我这几个月陪你少了,你就不要我了。我太难过了。”后来,她就再也不说“不要妈妈”了。有一次当着她的面我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听完电话,我说了一句:“谢谢,我不需要。”女儿感慨地说:“还是妈妈有品德。”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她说:“爸爸一般接到这样的电话,都会很生气地说,不要再打我电话了,有时候还会骂回去。妈妈你是个讲礼貌的人。”我心里暗暗地想,幸亏我骂推销电话的时候女儿没在听到。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她小小的世界里也是有黑白对错和好坏的。
女儿有一个很“优秀的梦想”,她想当班长,想当小组长,每次没选上她,回家都会失落一阵子。她问我:“为什么老师都不选我当班干部呢?”我说:“在妈妈眼里,你是最优秀的孩子,但是班里的人太多啦,老师还没有看到你的好,只要你足够努力,总有一天老师能看到的。”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做班里最听话的那个孩子。虽然我知道,可能因为她的普通,再努力也当不上班干部,我也会一直鼓励着她,朝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失败了没有关系,没准儿经历的失败多了,内心会更加强大呢!不能把孩子养的跟玻璃似的,一碰就碎。当然,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的时候,我会及时纠正,告诉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女儿的美术作业被同学戳了个洞,她不敢上交也不敢解释,老师批评了她,她委委屈屈地回家来寻求安慰。当我看到那幅作品,我由衷地感叹,画的真好,尽管有一个小洞,却不影响它的美。我告诉她,解决办法其实很多,可以勇敢地跟老师解释,实在不敢,也可以想办法弥补。我找到了一篇相关的故事给她看,我还拿出家里的洞洞书给她看:“你可以做一幅洞洞画呀,在图画本的第二页,再画一张,让她的色彩从洞洞里透过来,是不是更好玩儿?”她的小眼神散发着激动的光彩,那是把想法付诸行动的欲望。她甚至学着我的样子总结:“妈妈,是不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害怕,要想办法去解决?”我适时地引导:“对呀,这件事情都可以写一个小作文了,你刚才这句话,就可以作为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多精彩!”
因为孩子们,我喜欢上了做手工、做饭、辫发,闲暇时光,我们会搜集各种叶子、纸、袋子、瓶子......做各种小东西,有好看的、有好玩儿的,也有实用的,我们这个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总能立场一致地跟爸爸对抗。每天给她梳不同的辫发,做不同的早点,玩各种手工,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可以了解她、走近她,却不想做她的朋友,因为我就是妈妈,做好妈妈的角色就好了。有一天晚上,女儿刷牙的时候,突然说:“妈妈,我很幸福。”我笑着问:“为什么?”她一边挤牙膏一边从镜子里看着背后的我说:“因为妈妈每天梳不一样的发型给我,还和我一起做手工,同学们都羡慕我。”我轻轻地抱抱她:“妈妈也很幸福,是你让妈妈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聊到我怎么辅导孩子写作业,怎么和孩子相处,同事惊讶于我的处理方式,他的惊讶让我十分意外,便有了此文。做为一个四十多岁的妈妈,多了一份从容淡定,也多了一份耐心宽容,父母与子女,从来都不是敌对双方,更不应该因为我们的相处方式不对,变成敌对双方、战火弥漫。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承认孩子的普通,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转架到孩子身上,把普通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成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我做为一个妈妈最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