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神奇的长屿硐天

  • 作者:沈裕生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11 23:28:32
  • 阅读0
  •   浙江台州之行,看不完奇山异水,品不尽的民俗风情,吃不够的美味美食,然而,最让我怦然心动、感慨万千的,却是长屿硐天。

      长屿硐天,是硐的天下。硐中有硐,硐上叠硐,硐硐相连,很为神奇。我们常见的山洞,往往是石灰岩溶蚀而成,或是地层变迁中自然形成的。这儿的山硐,却是人工开采石矿产生的副产品,一座座被掏空了的大山,内藏万千蜂窝状硐窟,升天入地,规模宏大,叹为观止,联合国专家赞它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开凿的石硐群,人们说它是“世界第一硐”。

      (一)

      长屿硐天,位于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普照地的浙江台州市温岭县境内,濒临东海。长屿山冈,峰峦起伏,蜿蜒十几里,远看如万顷碧波中一座长形秀丽的岛屿,因此得名“长屿”。因在硐内能见着天,故曰长屿硐天。附近的崇国寺是晋代古刹,宋代著名诗人戴复古的墓地也在近旁,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更为长屿增添了光彩。

      “虽有人作,宛如天成”。长屿硐群是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温岭人一钎一凿,取得了上亿方的石板,留下了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长屿硐天虽没有自然溶洞般的钟乳、石幔,但依势取石留下来的石硐风景,或是古钟,或是覆锅,或是桶壁,或是巨兽,千姿百态,引人入胜。这些巧夺天工的人造硐天,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留下了灿烂的石文化。

      长屿硐天,现开发的景点集中在双门硐和八仙岩。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参访,是从东侧的大山沟开口处步入,自低渐高,从右向左,一道岗一道岗的踏勘,一个硐一个硐的浏览,风姿各异,千奇百怪,细细观赏,慢慢品味。

      这天的天气晴好,秋高气爽,我最先见到的是双门硐。

      双门硐是景区的正门,算是迎客门,面积为3平方公里,山脉重峦叠嶂,滿目葱茏。双门硐入口处的台门,主要是通过抽象的雕塑感及独特的造型,体现出长屿硐天集雄、险、奇、巧、幽于一体的石文化景观特色。

      明代《大平县志》记载:“双门硐形如复瓮,硐内建有道观。硐外竹木茂盛,系游览圣地。”硐前壁上有首诗:

      深山不受暑,莫如双门硐。

      我来风相迎,我出风相送

      还有一副对联:“山峰排得门双个,溪水弯成月半边”,都为挺风趣的应景佳作。

      双门硐内,宽如大厅,可容百人,是个被掏空了的大山腹腔,四面殘壁,青苔层层,黑白相间。岩壁上留有排排小孔,据说过去曾有过三间房。绝壁上有“酷暑绝迹”“峭壁重扉”等刻石,深浅不一,有行有草,情趣各异。右侧一角,躲着一座用石条垒成的碉堡形高楼,上刻“避暑楼”,硐后还有一硐,这才是双门硐的得名缘由吧!

      双门硐有30多米高,硐顶有一孔,透着微弱的天光,四壁绝陡,曾作监狱,关押犯人。硐壁有联:“古庙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出家人的心态,情景交融。避暑楼旁有个大石仓,当年有人雇近百人开采,三天要开600多米石板。现这石仓巳成奇观,朝下看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底下已有积水,丢一粒石子下去,很久才听到落入水中的声音。朝上望,四面削壁的山硐,盘旋上峰顶,没有飞天的本领,休想上得去。

      (二)

      长屿硐天的硐窟,有的孤立,有的串联,有的环生相叠,有的几硐并峙,深幽曲折,有的削壁成廊,天窗顶空,石架悬桥,层叠有致,变幻莫测如迷宫,十分巧妙。我往前走,去了八仙岩,看到了石硐之奇险、雄伟。著名画家丁汀游硐天后,连说“壮观,雄伟”,并在崖壁上挥毫“石破天惊”四个大字。更令我叫绝的是灵霄游乐宫。它是由46个硐连成一体,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硐内景点涉及上下五千年。

      我还游览了鹤峰硐、紫云硐、清凉硐、灯明硐等景点。这些硐龄都很古老,要用世纪作单位来计算。据老矿工回忆,鹤峰硐里曾有道观,院子里曾有一只木雕的白鹤,两只小眼珠会滴溜溜的转动呐。紫幺硐门口立有一块碑石,上刻“紫云硐第十六代”。硐前有副对联“松竹渐开池上月,楼台探锁硐中天”。这里的楼阁依硐势而建,三面岩壁,一面石垒围墙,石块铺地的院子,宽十多米,长近百米,墙脚栽种着许多奇花异草,还有一支人称“老勿大”的黄杨木,树干比胳膊还粗,竟有3米多高,甚为罕见。上了三间面的小楼,仰见横梁上有“光绪丁酉年间造”的字样,住在这儿的老道说:

      “我已是紫云硐第14代徒弟了。”

      观夕硐有300多级石阶盘硐而上,可见有348个硐体,硐内面积为5.38万平方米,容积为131.21万立方米。有天下第一悬空井,泉声石韵,汉樟及石碗等景,尤其一口大石碗,亦就地取材雕之,现载入世界吉尼斯,堪称世界第一大碗。

      长屿硐天还真神奇,那里有个“中国首个自然岩硐音乐厅”。据说,当时笛子大师赵松庭前来观赏,发现这里的岩洞很合适音乐演奏,建议加工成音乐厅。现在这个音乐厅就在观夕硐风景区内,音乐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原汁原味在硐内回璇。现在,游客每天能享受“游长屿硐天,听岩硐音乐”之待遇。我国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德国北莱茵交响管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浙江歌剧院民乐团,都应邀走进音乐厅,演奏古今中外民曲,央视音乐频道也作了播放,也实属世界罕见。

      (三)

      长屿硐天,是依势取石留下的石文化。那末,石板是如何开采出来的呢?如何形成了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硐石风景?

      这次,我可见到了它的秘密:采石人先沿着平整岩面,四壁打两排深数寸的小孔,再按“丈四”“八尺”等规格,将岩面用排排小孔分割。接着,采石人将留在硐上的短钎,分别敲打,同时用大锤在石面上敲击。石板从母体剥离后,他们先取下四边半尺来宽的石条,再用长钎,将一张张石板撬开。于是,这些取之不尽的宝藏,走出山硐,源源不断走向人间。

      这儿的大片石仓正在开采,我选了一个比较大的石仓去观看。刚跨入硐内,眼前一片漆黑,慢慢才看清是个很大的石窟,四角装有好几盏电灯,几十个采石人,正在丁丁冬冬抡锤下钎。几十米高的硐顶一旁,又出现一些仅容一人钻得过的小硐,硐的另一边又传来丁丁冬冬的采石声。当我翻过一堆无路的石碴坡,远远见到山腰上一台卷扬机隆隆开动,牵引着一笼石板,沿着粗大钢索,慢慢地降到山脚。进了另一个山硐,只见采石人身系安全带,脚踏横架石壁上的木板,凌空轮锤打钎,那身影如雄鹰翱翔蓝天,惊险中分外威武。

      在长屿游历时,我见到了有个闲置的石仓,就请教路过的采石人,才知道有“夏圹”“冬圹”之别。“夏圹”,只能在夏天开采,其他季节则不行,开采出来的石板会凹凸不平,“冬圹”则是可以全年开采的。长屿的石料,色白质优,储量丰盛,石雕工艺品远销海外,广受欢迎,它的知名度让这些能工巧匠们驰名全世界。

      长屿硐天在当下愈变愈奇,许多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硐窟,经旅游部门的配套开发,结合声光雕塑,立体而生动地再现了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让游客在欢快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类发展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开发的一组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红色雕塑,便是其中出色的一幕。长屿硐群,形成了一道五彩缤纷的时空隧道,能让人忘情山水,神驰万载。

      长屿硐天,是世界难得一见的奇观, 硐内石文化内蕴深厚,硐外则是亭台、小桥、流水,绿叶成荫,真是让我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啊!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神奇的长屿硐天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3797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欣阅欣阅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45
      • 获得积分:885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