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风过处,莺飞,草长,花开。草的性子缓,千呼万唤始出来,很迟很迟才肯在田间地头漫不经心地冒出头。花儿们却等不及了,她们乘着浩荡的春风,迫不及待地来到这美好的人间,孤注一掷地要把最美的自己绽放给人看。
在融融泄泄的春阳照耀下,在浩浩荡荡的春风吹拂下,采花采草追春风,吃花吃草吃春风,是多么开心的事啊!草的颜值不高,资质也平常,采回来能做出的菜式不多。唯有采回鲜花,做一桌别出心裁的鲜花筵,才配得上这万紫千红的春天。
茶花由冬开到春,容色不改。用竹刀采摘茶花,去蕊,洗净,放入甘草汤中焯水,沥干。锅里下白米煮粥,在白粥煮好将起锅时洒下茶花,稍煮片刻,再盛入透明的玻璃碗。白粥红花,红白相映,好不美丽!
迎春花的花瓣丰厚,也可用来煮粥。如用粳米来煮的话,口味更佳,煮好起锅时还要加入少量绿色的车前草嫩叶同煮,煮好一看:青白黄相间,这哪是煮粥啊,分明就是煮了一锅山青水绿的风景画!
还可做迎春饼。采两大捧迎春花,洗净,切末。五六个鸡蛋打散,加入少量面粉、盐,入花末搅拌均匀。在平底锅中放少量食用油,油热后倒入拌好的迎春花蛋浆,煎熟即可。迎春饼清香爽口,清热解毒,令人食欲大开,尤其适合春寒料峭时感冒发热的人食用。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黄色的腊梅冬天开放,红梅白梅则开在春天。春风来时,梅开眼笑,春风过处,梅落如雨。在梅树下放一个大竹匾,就可以接梅花了。红梅收来可以煮粥,但需用雪水才最具清气。
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记载了一种梅花汤饼的做法:把白梅花洗净,浸入放有檀香末的水中,再用这水和面,做成馄饨皮。然后用梅花形状的模具将馄饨皮压成一朵朵梅花的形状,煮好,放入清鸡汤。这样的汤饼既有梅的形状,又有梅的香气。吃的人往往吃了一口就舍不得再下箸了:这哪里是在吃馄饨呢?分明就是在吃梅花呀!
《山家清供》里还记载了一种调味卤汁,叫“梅花齑”。把白菜切成细丝,再切成末,加入生姜末、茴香、花椒和名为莳萝的香料,下锅,用极清的面汤煮。煮到烂熟时,加入一杯炖了很久的肉汤和几大捧梅花。这样的卤汁芳香扑鼻,营养丰富,具有健胃、顺气、促进食欲之功能。各种植物的清香混合着烟火凡尘的肉香,这样的味蕾碰撞该如何形容呢?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卤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梅花才过,玉兰花就开花了。一朵朵白玉兰如轻云,如玉鸽,亭亭玉立于高高的枝头,每时每刻都蓄势待飞。清人朱廷钟写过一首《满庭芳》的词,对白玉兰做了形象的描摹:“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
《本草纲目拾遗》是这样记载玉兰花的:“性温,入肺、肾二经。”《拾遗》又说,“蜜渍尤良”,也就是说,新鲜的玉兰花用蜂蜜腌渍后食用,效果更好。
很多年前,看过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散文。其中有一篇是写她的母亲在中秋节前后,用落下来的广玉兰的花瓣,洗净沥干后,加上面粉、鸡蛋和白糖,在浅油锅里炸成美味的玉兰酥。其实广玉兰的树很高,枝叶茂密,花朵又少,等待花瓣落下的时间也太漫长。现代都市人不必那么麻烦,捡拾小区里春天飘落的白玉兰花瓣,就可以做玉兰酥了。
比玉兰稍晚的是海棠。“春光一半归杨柳,花事三分属海棠。”海棠花在国内种植广泛,雅俗共赏,深受国人喜爱。海棠花也可以采来做美食。加白米能煮海棠粥,加鸡蛋可以炒菜煮汤,还能做成海棠花酸奶、海棠花冰激凌。但海棠花性寒,体寒者不能多吃。
梨花和海棠花期同步。梨花似雪,高贵淡雅,是春日里最青春最明净的脸。春风拂过,洁白的花瓣就如雪花般翩翩飘落,如梦似幻,美不胜收。梨花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苏轼写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是在惆怅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黄庭坚写梨花,“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说的是梨花虽生于尘俗的泥土中,但品质高洁,在月光下的辉映下,倚着东墙,像美玉一样不染尘埃。
把梨花拿来吃,就像织女下河洗浴时,被牛郎偷走贴身裙衫一样残忍。但梨花确实可以吃。
梨花性凉,味甘、微酸,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梨花的花瓣可以用来制作梨花粥、梨花糕、梨花糖,可以用来炒肉片,可以酿酒。花蕊可以用来泡茶。
最后是桃花,最盛大的也是桃花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外观让人赏心悦目,去蕊后的桃花花瓣也可做出多种美食。
将桃花的花瓣加入牛奶、藕粉、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入锅煮至浓稠的状态,冷却,用刀切成小块,这就是桃花糕。桃花糕晶莹剔透中泛着点点粉红,未尝心已醉,送入口中,入口即化,软糯香甜,适合作下午茶的点心;把苹果、橘子、梨子洗净去皮,削成小块,加入桃花的花瓣和土冰糖一起熬煮,再放入瓶中,用蜂蜜浸泡,密封,两周后就制成了桃花酱。把这样的果酱涂抹在面包上,颜色艳丽,甜美清香;还可以把桃花绞汁,用纱布过滤后,倒入面粉中,做成桃花饺子;将桃花花瓣泡在牛奶中,加入适量的糖和奶油,冷冻后就是桃花冰淇淋。
桃花可做美食,当然也可酿酒。唐代李群玉有写歌姬的句子:“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当然,中国文人中,和桃花的关系最密切的人,除了崔护,就是明人唐寅了。
唐寅自称桃花仙人,又写了首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其实他完全不必大费周折摘下桃花去换酒,在自己家里就可以让家人自酿桃花酒了。
将新鲜的桃花瓣用淡盐水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晾干,确保完全干燥;将糯米提前浸泡两三个小时,至米一捏就碎的程度,上锅蒸半小时左右,确保糯米粒粒分明;在干净的陶罐中,交替放入桃花和糯米,撒上酒曲,搅拌均匀后密封,让桃花和糯米自然发酵,温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间;一个月左右,开罐,用细纱布过滤掉已经变色的桃花瓣,这就是桃花酒了。桃花酒养颜美容、行气活血、润燥养阴、减肥瘦身等,对人体皮肤和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好的效果。
可惜唐寅命运多舛,喝家酿桃花酒的次数不多。早在他二十多岁时,他的父母、妻子、妹妹就相继去世。后来,他又受到科场舞弊案的牵连,终身失去了入仕的机会,生活贫困。晚年时甚至只能依靠卖字画来谋生,五十四岁就病逝于家中还无人收尸。
如果唐寅没有遭遇那些人生变故,如果他后来仕途顺利,如果有一个深爱他的家人,在每年的春天都为他细细地挑选桃花,回家后再细细绵绵地为他酿制桃花酒,那么,唐寅的诗与画,该是更明亮、更温暖的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