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犟拐拐的“犟”

  • 作者:高兴兰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14 00:07:26
  • 阅读0
  •   “犟拐拐”是我们土家族的地方语言,就是固执,一根筋,脑子不会转弯,北方人说的“轴”。中国山水画新笔墨语言“平行皴”创始人谭继文就是这样一个犟拐拐,性格轴的人。

      谭继文从小就养成轴的性格,不顾父母的反对,天天到长江边捡鹅卵石玩;初中毕业后,成为回乡知青,参加生产队的农业学大寨,开山打石修梯田劳动,认识了各种质地不同的石头;后来有幸走进大学校门学美术,老师教画石头及古人创造20多种皴法表现山石,唯独没有表现沉积岩的皴法。

      1977年,谭继文大学毕业后,正赶上“工农兵”学员受排挤,学校领导安排他打钟、印油印、收发报纸等勤杂活。谭继文有些不甘心,工农兵学员也要活出自己的光彩,便利用寒暑假独自一人,背着画板,带着干粮,日行茫茫方斗山,站在一块石头上,举目四望,突然眼前一亮,灵感来了,方斗山的起层石还是一片处女地,没被画家们表现过,决定挖掘适合自己表现山水画的新笔墨语言。就因这样一种想法,承载着谭继文一生的艰辛和拼搏,自费到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参观画展,拜师学艺,经历几个轮回,凭着一股犟劲,探索表现沉积岩的新笔墨语言,却失去了多次挣钱的机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下海经商办企业,也有人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办班,我就动员谭继文办美术培训班,改变一下家里的经济现状。谭继文说:“你读过《水浒传》的,张顺,人称‘浪里白条’,水底蛟龙;李逵,人称‘黑旋风’,手持两把板斧,属陆地猛虎。在陆地上蛟龙战不过猛虎,在水里猛虎战不过蛟龙。明知我不是经商的料,下海不是被淹死吗?”我想了想也是这个理,过后再也没提办班的事了,谭继文就一门心思研究如何表现沉积岩石头,把宣纸画了又揉,揉了又画,画得满壁生烟,甚至连单位晚上舞厅值班两个小时20元挣钱机会都放弃。后来有同事戏谑地说:“如果哪个把谭继文动员下海经商了,文化馆的改革也就成功了。”

      谭继文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仍按自己认定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他说:“人生,就是一次次跋涉,只有前行,没有退路。钱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就这样,在金钱和绘画面前,谭继文毅然选择与沉积岩对话。

      方斗山存在着各类石头,那些裸露在地上的黑石头、白石头、灰石头、绿石头、红石头等五颜六色的石头,石质极其坚硬,不易开采,在一些画家笔下用什么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等几皴几擦就能勾勒出石头的轮廓,这是古人表现过的石头;但还有一种大自然普遍存在,古人又没有表现过的石头,老百姓称这种石头叫“起层石”,又叫“千层石”,学名“沉积岩”,它记录着地壳演变的漫长过程,在经受亿万年的压缩变化后,形成一层一层坚硬的岩石,其特点是可将这种石头开成一片一片的用来铺路、砌水池、架桥梁,甚至还可用来当瓦盖房。

      谭继文翻遍家里所有的画册,还多次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查找资料,无论古代,还是当代,在中国画中没有哪一位画家表现过这类沉积岩。这种沉积岩在方斗山、七曜山、武陵山区并不是稀罕物,可从古到今还没有哪位画家表现过。谭继文心想:“这石头普遍存在于天地之间,千百年来,为什么被画家们忽略了呢?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研究沉积岩笔墨语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谭继文这样想就这样做,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独创中国山水画“平行皴”新笔墨语言问世了,用平行皴技法表现沉积岩带运动的线条,既不同于古代,也有别于当今,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在大小展览或报刊上,让观众耳目一新。

      那是1999年,黔江地区成立十周年,区所辖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集中到地区参加演出和书画展,石柱县当时为了演出在地区获第一名,不惜县财政拮据,从各个部门抽调演员排练节目,而对书画展的事一字未提。后来才从有的人口里透出:“演出是集体行为,书画展览是个人行为,我们只宣传集体,不宣传个人。”所以,从上到下对演出都很重视,美术书法无人问津,自然而然就成了弱势群体。在一部分人认为,领导越重视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到地区参加演出比赛未能获得第一名;谭继文的国画参展比赛,经地区邀请重庆市美协、国家文化部文图司等有关人员评比《武陵山之歌》获地区一等奖。县带队领导给谭继文做工作说:“美术是代表个人,对你的影响不大,而演出是代表全县,你若放弃美术一等奖后演出才能得一等奖。”谭继文听了后说:“只能是演出才能代表全县水平,难道美术就不能代表全县水平?这是叫评比,不是搞施舍,更不是儿戏,该得到的决不放弃。”县领导见谭继文态度强硬,对参加演出带队的文化馆领导下硬指标,说:“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演出要拿到一等奖,具体由文化馆的领导去落实。”一场“攻心战”后,在颁奖大会上公布,参加演出比赛的共五个县,增设石柱县演出并列一等奖,还有一个县获二等奖,另一个县获三等奖。可有多少人知道这并列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回到家,谭继文讲了这次黔江行的经过。我说:“县领导给你做工作,你竟敢不给面子,我说你是个犟拐拐吔,今后有你苦果吃的。”

      谭继文反驳道:“你以为我让名次了就有好果子吃?如果名次可以让,岂不是名次不值钱了吗?那还要评什么名次?”

      更有意思的是2000年,黔江开发区文化局(原黔江地区)组织画展,谭继文按黔江开发区文化局的要求如期而至。展出作品期间,黔江开发区文化局领导要谭继文把《人民画报》社出台历的12幅原作交地区文化局,并说:“挂在我们那里给你做宣传”,被谭继文婉言拒绝。这位局领导心里不舒服,便来到展厅问谭继文:“谭继文,你知道女人坐石板是什么意思不?”谭继文回答说:“不知道。”“那叫阴(因)小石(失)大。”说后甩手离去。谭继文心想:“这画是我的心血,我一个画画的,走到哪个地方都是画画。”

      事后,单位对谭继文卡得更严了,就连黔江地区或是重庆市每次开美术创作会,要么是不通知谭继文,即使通知了也不报销差旅费,外出写生、开会、参观等费用都是自掏腰包,馆领导把他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人,把谭继文的画室安排在厕所旁,房顶是瓦,冬天呼啦啦的风穿过瓦缝,吹得谭继文透心凉,泥沙像筛糠一样往画台上掉;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在瓦上,室内像蒸笼一样热气腾腾,汗水湿透了衣背,本来旁边有一块空间可透透气,却被馆里堆放演出道具,谭继文连个透气的地方都没有;更有小人在县、地、市领导那里打小报告,事后又被谭继文知道了。我对谭继文说:“你犟的性格尝到苦头的滋味了吧?”谭继文说:“那有什么,他们越是卡我,我越是要画,做人生的主角,一个人的气节不能丢。”

      渐渐地,谭继文与馆领导的距离越走越远,甚至发展到矛盾公开化了。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馆领导与谭继文说僵了,这位领导公开说:“我们馆全当没有你这个人,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过了几天时间,另一位馆领导喝酒二麻(醉)后到谭继文办公室说:“你谭继文再是个正高职称又啷个哟,领导不用你鸡巴不蛋(等于零的意思)。”谭继文傻傻地嗯了一声,意思是我早就知道鸡巴不蛋,没关系,无论前面道路有多坎坷,我仍义无反顾,一条道坚持走到黑。

      谭继文从方斗山走进武陵山,又从武陵山走进太行山写生,用他创造的山水画新笔墨语言平行皴表现石头的朴实、坚韧、厚重、大气的特点,创作了一批独居风格的沉积岩石头画,先后在《人民日报》《美术》《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省部级、国家级发表石头画300多幅,获省部级以上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个。2019年、2021年国画《郎朗乾坤颂中华》《巍巍太行山》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收藏。

      谭继文在县文化馆风风雨雨走过29个春秋,铸就成石头一样诚实的品格,牛一样倔强的个性,坚持创新精神,不重复别人,走自己的路,让石柱的沉积岩以及像石头一样朴实、坚韧、大气的石柱人精神走出土家山寨,走向全国各地。

    【审核人:雨祺】

        标题:犟拐拐的“犟”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24056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