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农村捶房顶

  • 作者:赫彦星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5 10:16:56
  • 阅读0
  •   在过去农村,捶房顶,又叫打房子、打房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在石家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农家都是盖平房,房顶多是炉渣和白石灰混合物经人工捶打而成,经养护干燥后,可历经上百年风吹、雨打和日晒却不爆不裂!

      在过去的栾城农村,修房盖屋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人生难事、大事!盖新房或旧房翻新往往花掉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甚至还需要向亲戚朋友借债,而且劳心费神。首先需要协调好宅基地四邻的矛盾关系,再就是需要提前备料,建筑材料诸如打土坯、从砖窑买砖,找木工制作窗户、门窗,按房屋设计制作准备木料梁、檩条、椽子、苇表等,施工前需要找人撺掇,找人义务出力帮工,施工中需要借用各种家伙(工具)。

      房屋主体建成并上梁、架檩、铺椽,棚好顶后,下个工序就是捶房顶。

      提前备料。一般使用烧煤炉火的灰渣(灰黑色)最好,但不好找!后来农村流行烧蜂窝煤取暖、做饭后,用蜂窝煤燃烧后形成的炉渣次之。那个年代煤炭是紧缺物资,而农村多以木柴烧火做饭,农户很少有烧得起煤碳的。所以需要托关系、找熟人到厂矿寻找!厂矿日常供热、烧水或冬季取暖烧锅炉才会产生大量的煤渣,且冬季烧锅炉的临时工人多为农民工,很多人是通过锅炉工得到厂矿里的煤渣的。这在农村是宝贝,到了厂矿却按垃圾处理:要么按垃圾处理,工厂付垃圾清运费;要么象征性的收取一点费用,任由锅炉工或农村农户买走。在农户把搜集来的煤渣或蜂窝煤炉渣砸碎,砸成核桃或红枣大小块状物备用。

      淋大灰,先挖7-10平方上下的坑,将从西边山里井陉、元氏或获鹿等地买来的生石灰放入一铁锅中、不时加水自动生热,熟化,捞去少量石核后倒入坑中,一般7-10天水渗后呈膏状可用。

      打房顶时间多选在春天到麦熟前或收秋后,农村榆树发芽后到飘落榆钱前,阳历5月底前,六月过麦收人员难找。

      提前两天和(音huo,掺和)渣子,把以前准备好的、已砸成核桃大小的炉渣,按一定比例掺加灰膏(熟石灰,生石灰加水后淋入土坑,水渗后呈膏状)和水,呈灰白色浆状黏性混合物。

      找人撺掇,用工前2-3天,带着香烟,上门找人,求人帮忙。需向人说明时间、地点,帮助事项,相关要求等。一般先找当家什户、一家子的人,再找本生产队的,本村相好不错的,关系好的朋友则会不请自来!

      到了打房顶这天,主家一般不出头,但要提前谋划、安排好领头、管事的。当天,便由管事的和领头的来负责分发香烟,同时将当天撺掇人员进行分工:撂渣子上料的,二层架上的人、地上的人;房上需要那些人,细分用铁锨端料的、铺灰料的、堆砌房沿的;拿铁锨拍的、拿耪撅墩的、用木棒捶的,还要有最后拿泥抹磨平的和开流水瓦口的等等,分工的同时还要分好班次。

      搭二层架子,农村房高多在三米二三,和好的炉渣料要完全靠人力用铁锨撂到屋顶,这就需要事前搭建起1.5米高左右架子平台,四个角立柱,距1.5米左右高处绑缚横梁,横梁上平放竹制或铁制架板。地上工人用铁锨先把渣灰从地上撂到二层架,再由二层架上的工人把渣灰料撂到房顶。

      上渣子、平摊、堆砌房檐 房顶上工人用铁锨或铁制两轮车将从二层架量上来的渣灰运送到整个房顶,有专门工人用铁九齿钉耙把灰渣摊开铺平20厘米厚度,按照排水方向前低后高,预留出水;堆砌房沿的负责把房沿预留出来。

      整个屋顶摊铺渣灰后,按照管事的分工,人们分别拿起家伙开始捶房顶,有用耪掘礅砸的,有用大铁掀拍的,还有拿木棒捶打的。刚开始打房子声噼里啪啦,这时便会有人喊号子一、二、三,......,捶打房顶人员会自觉统一换上统一工具,或耪撅或铁铁锨或木棒,或墩、或拍或捶打,并随着号子声、同一节奏进行作业。

      所以主家需要提前到各户借用打房子的工具。耪掘,农具。又叫三齿、三尺,铁制,三根铁齿,铁把套按装长木柄,把套与三根铁齿平面呈90度角。主要用途:多用于从土壤中收获红薯、土豆、萝卜,平整土地剔除土壤中秸秆茬子等杂物;木棒,打房顶专用工具,木制,30公分长,7-8厘米宽长方体木块,下面平面,上方木手柄。

      接近中午,烈日当空,气温升高,人们开始产生疲劳感时,为了提振精神,捶房顶也到了高潮、较劲的关键节点,工头便会发出一、二、三号子吼声来带节奏,有节奏的咚咚咚声、啪啪啪声,整个村子为之震颤,并传出去多远!

      经过人们捶打、砸实,屋顶的渣料形成厚度20厘米上下坚硬的保护层,表层则需要瓦工用泥抹磨平,细节处使用玻璃瓶研磨!在房檐开挖出水口,按放瓦口(房檐处,在出排水口处,起先是泥土烧制,后来出现铸铁的),则属于瓦工技术活,一般人做不来。

      刚打好的渣灰屋顶呈青灰色,表层平整光滑,四周房檐高出屋顶平面7、8公分,雨水通过房檐瓦口朝自家院内排放,无积水,不渗漏。至今在我乡下老家保留有几间老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历经半个多世纪,青白色渣灰屋顶,尽管表层粗糙夏日布满青苔,但依然无渗漏问题。只是常年无人居住(现主要用于仓储),年久失修,屋内顶棚的苇表支离破碎了!据母亲讲,灰渣屋顶最忌冬天积雪和低温,冬季雪天及时扫雪,对渣灰屋顶的维护也仅此而已!

      打房顶当天主家需要张罗一天三顿的饭菜,要主家主妇提前准备,并需要有本家或邻居妇女7、8 人帮厨并负责洗盘子洗碗。一般当天5、6点撺掇人员集结,做准备工作,搭上料二层架子等,7点左右开早饭,多为馒头炒菜(甘蓝、粗粉条、豆腐)、煮挂面;中午12点开始吃午饭:油条、烧饼和白面馒头,赵县驴肠、海带、细粉条、绿豆芽凉拌菜,绿豆汤,中午吃饭好酒者可喝两口白酒,以啤酒为主!晚饭简单些,吃饭的人会很少,一般以馒头、炒菜、小米稀饭为主,主人准备8个凉菜酬谢犒劳管事的人员。

      农村找人撺掇捶房顶,当天需要20-30人不等,都必须是男性壮劳力,而且需要瓦工技术工种,多凭经验。从捶房顶找人撺掇,可看出主家为人、人缘好坏:要么劳力难找、找不到人;要么人很多,尤其在吃午饭时,回来很多人包括女人、老人和孩子,饭后要上工了,吃饭的人却一哄而散!干活的没有几个,是为晾场!

      过去农村的民居多是用黄土泥坯垒成、外砌蓝砖,加上炉渣捶打的屋顶,冬暖夏凉。

      房顶可用于晾晒,房顶上可用来晒粮,晾晒小麦、玉米等;秋天人们还用来晾晒山药干、白萝卜丝等。另外,那个年代农村还没有空凋,就是电风扇也没有,炎炎夏日、三伏天酷暑难捱,白天在大树底下或躲到地下室乘凉;夜晚,人们常常胳肘窝夹上被褥凉席,带着蒲扇,登梯子上房到自家屋顶消暑纳凉,夜风习习,可一直睡到起露水,才不情愿地从屋顶下来回屋接着睡。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村开始出现用水泥现浇房顶,起初,要中间上灰土做保温层,最上边的水泥层,水泥浇筑房顶省工省力,半机械化,但保温性差、而且七八年后就会龟裂或开裂起缝!后来人们逐渐探索,去掉中间的灰土保温层、加大水泥浇筑厚度、在水泥浇筑房顶上加扣北京瓦、水泥瓦以提高屋顶保温性能和使用年限!但无论从成本,还是质量、效果、保温性能各方面都赶不上人工捶打的渣灰房顶!

      栾城区西营乡西吕村是著名的水泥瓦制瓦专业村,该村从制瓦、到现场扣装一条龙作业,有多支施工队伍,现已辐射到沿村、贾村等附近几个村庄。扣瓦用户辐射山东、河南、安徽等地。

      三合土:过去农村房屋四周墙体根基下的夯土,都是三合土。建筑房屋,先挖地基、挖槽沟,槽深一般半米左右,槽沟填三合土,掺有熟石灰粉的土,每层约20-30公分厚度,每层用土夯(石头夯和木制夯)夯实,直到地面,夯土上砌跟脚地基。半米深的三合土夯土,可以起到圈梁地梁的作用。后来修公路也用到三合灰土,其遇到潮气会愈发坚硬,常做打地基使用。

      在建筑领域,中国北方农村渣灰房顶和建筑用的“三合土”当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

    【审核人:雨祺】
        上一篇:爷爷的羊群
        下一篇:怀马有感

        标题:农村捶房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24316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软妹味软妹味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10
      • 获得积分:213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