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李燕红:最忆宜城同步情

  • 作者:陌逸轩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2-20 20:51:38
  • 阅读0
  •   窗前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距离11月16—17日,安庆举办同步悦读线下首期写作研习班兼古城文学采风活动,过去整整一个月。每每读到文友们的笔会佳作,总是被梦里牵回,久久不愿醒来。安庆又称宜城,2天于我,心底留下独特的记忆。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回味。临别时,我对文友说,宜城没看够,很留念,还会来。是的,千年文脉,短短时间怎能触摸透,匆匆太匆匆。

      10月15日,正在赶往桐城六尺巷开展党日活动的高速上,收到同步悦读首期“写作研习班”的启事:为进一步拓展写作者的写作视野、提升创作水平、培养和扶持文学新人,特邀资深编辑、小说家张琳和《作家天地》主编郭翠华授课,现场可互动交流。地点在安庆大酒店,限定名额30人。启事一发布,全国各地到宜城参会的文友飙升到80人,远远超过预期。这也是同步悦读举办以文会友活动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地域最广的一次。这场文学盛事,不容错过。我的心开始沸腾,踊跃报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进群十多天,胡静老师突然在群里招募同步悦读“菱湖之夜”文学晚会节目单。研习班人才济济,文友们不光会写一手妙文,个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一个多小时,收集到长长一大串节目,火爆,热烈。自知是文艺小白,为响应胡老师号召,我申请当一名志愿者,协助节目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胡老师优雅得体,是资深导演和最美主持人,有舞台经验,更有审美才华。组委会最终审定15个节目,有流行歌曲,有舞蹈,有小品,有京剧,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在胡导阳光般鼓励下,我成功通过测试,赢得一张珍贵入场券,准予朗诵胡铭老师的组诗《站在汤泉的土地上•龙潭古寨》和演唱黄梅戏《对花》。有期待,又紧张,心里波澜不定。

      陌生的城,温暖的人。连夜收拾行李,凌晨5点起床,6点出发。马先勇、万长林老师和我商定在合肥南站会合,一路上无论是安检还是验票,两位老大哥都给予特别关照和无微帮助。我们乘坐1个半小时的高铁,抵达安庆站。坐上出租车2公里,10点到达安庆大酒店。大厅里几位安庆美女忙碌着,有人负责签到,有人负责住宿,有人负责发放培训材料和纪念品,安排得井井有条。年初办公室搬迁,三根骨头膨突,造成腰椎间盘损伤。文学是做梦的艺术,文友是写作交流的知音。为了能够奔赴安庆,我在中医院进行半个多月的针灸推拿和康复治疗,想以饱满的精神、最好的姿态与研习班文友们相聚。出院时,医生告诉我,筋络针灸后三个月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不能负重,需要静养。眼看着我,左手行李箱,右手两个大背包,美丽文友二话不说直接帮我把行李和物品送到房间,招呼我先好好休息。没来得及向她说声谢谢和拥抱一下,她又飞奔楼下,接待下一批文友。我时刻想起她的体贴和友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午的文学讲座是郭翠华主席和张琳老师给我们授课,引领我们探寻文学的本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开启一次心灵之旅,这样的安排让文友们感到喜悦和隆重。两位老师都是知名大刊的文学专家,阅稿无数,屡为作品诊断把脉,有着不一样的视野和丰富经验。经他们审阅和推荐的稿子,好多都获得了文学大奖选登名刊。郭翠华主席如数家珍般给我们讲评如何琢磨语言写好质量上乘的精美散文,娓娓阐释文学的梦,文学的责任和以后的创作道路。张琳老师用心讲解如何走出误区体悟小说选题关注当下,实现与众不同的深刻和广阔。我一直注视着两位老师,飞速记录下他们的闪光句。讲座采用面对面教学,手把手帮带,既解渴解惑,又实用管用,让我们听了就明白,学了就会用,拉直问号,找到答案。两位“大家”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才华,对文学的激情与热爱,推动全场文友钟情写作和悦读的共鸣。

      培训有期限,实践无止境。郭翠华主席说,散文是一句一句雕琢,文字有尊严,文字有温度;写作是自己修炼自己,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世界,找到生命的意义。当我接过郭主席亲自给我颁发的结业证书时,我低眉谢恩,这是文学前辈给后辈最深切的鼓舞。宜城听课,不虚此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同步相聚宜城“菱湖之夜”文学晚会节目组的口号。为了呈现一台精彩的文学晚会,展现文友们的最美风采,胡导按照编排好的节目选定最佳排练日程。胡导身怀绝技,不光主持,写串词,走旗袍秀,还要执导三个集体节目线上排练。三个队,每队8个人,胡导都给取了个响亮而好听的名字,称之为“旗之队”“龙之队”和“梅之队”,分别代表着旗袍秀、诗朗诵和黄梅戏大联唱。我没有曼妙的身姿,不会走优美的舞步,临阵退出旗之队。胡导开恩,没有怪罪,我羞愧难当。在龙之队和梅之队,我们每天晚上7点30准时守候,与来自安徽、山东、湖北、江苏各地的文友们视频连线,切磋如何把握抒情朗诵的声韵节奏和踩准黄梅戏联唱的无缝衔接技巧。

      文友相亲,分外美好。音乐播放是通过网络传输,中间有时差,网速伴有卡顿,听不见声音。一人演完,其他人就算紧盯着屏幕,也会慢下好几拍。大家都说严重不合拍,很散,零乱,跑调。演出进入倒计时,胡导有些失望,队友们感到无措。不行,重来,重排。龙之队,加油!梅之队,加油!队友们相互鼓劲打气。原本商定1个小时排练,每每要1个半小时,最长一次排练2个小时。排练结束,人人感到口干,腰痛,头晕,疲惫。这不仅仅意味着自我展示,更大程度要回馈胡导的辛苦和美意。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6个夜晚携手机屏,10多个小时轮训。文友们很合拍,节目有味道。买到心仪的崭新旗袍,悄悄盼着亮相宜城。

      茫茫人海,相逢是缘。演出如约而至,报告厅的舞台很大,场面十分壮观。演员们心生欢喜,体会到幸福的滋味。搭档是来自湖北的汪彪老师,微信名彪哥,表演的节目是黄梅戏《对花》。每次排练,《对花》都会出问题,因为我和他对唱不默契,抓不准节奏,挺尴尬,心里觉得对不住胡导和音乐监制马艳云老师。我和彪哥在宜城初次见面,显得陌生,彼此都有些拘谨。午餐一过,胡导召集大家半个小时之内,三个集体节目必须走台一遍。排练之后,大家亲切了许多,交流的话也自然起来,舞台表现力迅速提升,演出组信心大增。宜城返肥途中,文友告诉我彪哥是军官大校。与大校搭档表演,着实惊讶,吓我不轻。彪哥酷爱读书写作,发表了上百篇作品,一直追逐着文学梦想。我和文友纷纷佩服勤于写作的彪哥。

      晚会有声有色,人人尽善尽美。悠悠黄梅声声韵,款款旗袍秀翩跹。青花瓷舞千娇媚,诗词朗诵绕梁音。同步悦读创刊八周年大事记有奖竞猜,脑力挑战,紧张刺激。满满的参与感让晚会热情持续高涨。夜深沉,阵阵江风拍打着窗户,寒气袭人。白天打开的两扇玻璃不知何故,怎么也关不上。我和室友马艳云老师一点没有睡意,两个人聊了很久,谈生活,谈工作,分享各自的收获。马艳云老师年轻,温柔可爱,聪明灵动,文笔好。说起话来轻轻地,让人听了很舒服。晚会前15分钟,考虑到舞美效果,艳云急忙把我和李小萍老师喊到房间,给我们描眉扑粉化彩妆,帮我们吹风烫卷换发型。我和李老师很是感激。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与豁达,该多好啊。一天前,吴新生老师在研习班里发表长长的热情洋溢的邀请词,说秋尽冬生是个最适合想念和见面的季节,可以见想见的人和想见你的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同步悦读注定又是生机盎然的一年。

      漫步宜城,倾听千年变局。第二天行程,研习班组委会精心挑选安庆最具代表性的采风路线。安庆,是安徽之源,院士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一次来宜城,坐着大巴车,奔跑在临江大道,目之所及,皆为明媚。星罗棋布的楼宇,纵横交错的道路,川流不息的车流,跳动着宜城的繁华和勃勃生机。

      迎江寺濒临长江,寺内坐落着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迎江寺和振风塔是宜城的标志和名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抬头遥望,迎江寺内的银杏树一片金黄,振风塔巍然高耸。塔身雄健挺拔,笔直地指向天空,每天注视着对面的长江和江面上穿梭不断的轮船。容身这些沉淀了上千年的所在,即使没能攀登塔顶,只要深吸几口清气,它们的深远也能洗涤心灵,无形中给人力量。

      走进国货街、倒扒狮街和大清邮局,我们怀揣暖热,尽情打开自己的感官,去贴近,去体验。古时设立的旧制照壁、牌坊遗存犹在,我们穿越在时光的回廊里。那些奇特的纹理,像是宜城大地的脉络。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岁月的厚重,每一道光影都折射了未来的可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街两边的商户,欣欣然经营着琳琅满目的风物,脸上散发着自在的光芒。他们于喧嚣中觅得宁静,在繁华里坚守初心。

      脚步由古道牵引着。白墙黑瓦的古民居高低错落,一棵棵古树伫立两旁。灰黑粗壮的树干,弯曲交错的枝条,风中飘来若有若无的花香。初冬暖阳如金子般铺在古道上,路面的石块早已被来来往往的脚步磨去棱角,光滑发亮。在南大街延乔读书处旧址,接受红色洗礼。我们知道了书香世家,有志少年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父亲陈独秀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立志改造中国、救国救民的宏愿。革命英烈永远是时代的丰碑,是民族的脊梁。在陈延年、陈乔年的雕像前,我们缅怀先烈、追忆英雄,高呼三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深深三鞠躬。

      在太平天国英王府里,我们聆听历史的回音。站在任家坡古宅间,踏在刻满历史的古石板路上,仿佛瞬间置身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我们明白了文博专家胡寄樵老馆长力排众议、四处奔波极力保存英王府的前世今生。穿过百年名校安庆第一中学,我们驻足凝视古谯楼广场前两只憨态可掬、深情回眸的石狮。依偎在拥有600多年历史,历经4次修葺的古谯城楼上,墙面的一砖一瓦都释放着古朴的陶土气息,用手触摸,似乎还有未散尽的窑温。

      漫漫文学路,明灯领航人。在安庆博物馆,石楠老师早已等候一个多小时,她亲自陪同大家一起参观。石楠老师著作等身,她为苦难者立传,用生命为人民写作,是优秀传记文学作家,见到她,我们如沐春风。她写的每一部书犹如一盏明灯,给千万读者润物无声地指导,为我们的文学成长之路照亮前行的方向。石楠书屋满溢着书香,陈列着石楠老师四十年文学创作生涯中的著作、手稿、名家签名书、师友赠送的书画、名人书信和绘画作品3800多件。我手捧着再版的《亚明传》,虔诚地请石楠老师题名赐字。其实,我多想与石楠老师交谈几句,谁认识了高人能放过讨教的机会呢。可是,时间太紧张。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私心去打扰石楠老师,我知道文人更珍重心灵的宁静。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默默祝愿石楠老师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纸短情长,恋恋不忘。夜幕降临,古城安庆的马头墙、红灯笼和柔和的灯光,更加迷人。数不尽宜城的美,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留恋。在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尚的都市风情相互交融,魅力四射。宜城人,可以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心安于兹,吉庆有余,真幸福。至今,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同步悦读“菱湖之夜”文学晚会的火热和香甜,我执意要把这段难忘和美好,写进文字,写进心里,写进岁月。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李燕红:最忆宜城同步情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315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