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军杂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5-05-21 18:26:17
  • 阅读0
  •   生活中的辩证法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马克思、黑格尔发现辩证法以前,辩证法就已经存在,只不过不自觉不系统罢了。

      你像苏轼,他就知道庐山的美就在于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就是多样化的统一。西湖的美就在于晴雨交织,淡妆浓抹的适宜组合。换言之也就是对立的统一。

      今天夫人擦玻璃,让我给她洗、递抹布。我正在看《扫黑风暴》,又加上感冒,就不太愿意动弹。后来想人家站在窗外擦玻璃,比你辛苦多了,洗个抹布算什么。在洗抹布的时候,我在想,抹布一旦沾染了污垢,要想回到原先纯洁的样子恐怕是不行了。

      《扫黑风暴》中的贺芸局长也好,所长也好,一旦和黑社会勾搭上了,又犯下了罪行,恐怕就很难再回到原来了。省扫黑支队长何勇在胡笑伟受审后有一次谈话,问他为何会走到今天?胡所长说,他主要是害在人情上没过关。何勇说不对,你还是忘了初心,不知为谁执法。成了高明远和孙兴的保护伞,为了金钱和升迁,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提起他立过三次三等功,当缉毒警察和经侦警察都有出色表现的事,说一个曾经那么优秀的干警,怎么走到今天这步的?腐蚀一个干部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何勇质问胡笑伟:“如果不是你帮助孙兴犯罪,他们姐弟俩能死吗?”“派出所长这个职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公安系统中最重要的岗位,因为它直接面对的就是老百姓。全国有几万个派出所长,如果都像你一样,你让老百姓去相信谁?”胡笑伟忏悔道:“我跟吸毒一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拿了别人的钱,我每次都跟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可是回头看,路已越来越远了,回不去了。我错了,我错了。”

      腐败分子的演变过程也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腐败分子都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部分质变到全部质变的过程。开始是不错的干部,有作为,有政绩,但是后来逐渐发生变化,从偶犯变为屡犯,从小贪变为大贪,最终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正像古话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腐败者的否定之否定,是把自己原来保存着的好的东西否定了,“过程内部新质与旧质斗争,因旧质处于优势,故常能打败新质。”他们对新质的东西持排斥的态度,对旧质的东西却心向往之,如,权力、金钱、美女、享乐等。虽然表面上他们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但那不过是伪装,是做给人看的,他们的骨子里已经腐烂了,新质全被否定了。所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量变到质变规律,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就这样说过:“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毛泽东主张的“质量互变就是量和质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也包括否定之否定”的说法是正确的。

      母亲节那一天我和夫人去红星海吃火锅。吃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吃之前菜上得很多,吃的过程中,菜会越来越少。结束时,菜基本上吃光了。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当中,都有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到繁然后再倒过来由盛到衰的过程。

      黄炎培先生曾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论断,无论是个人、家庭、组织、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历史规律的制约。历史周期律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权兴衰治乱呈现出的规律性循环现象。这种周期性特征具有普遍性,在世界各国历史中均有体现,但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显著。自秦朝建立至清朝灭亡,中国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次王朝更替,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的存在。

      任何研究过哲学的人都清楚,每当旧的矛盾得到化解,新的矛盾便会随之产生。历史的进程正是在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循环中向前推进的,这不正是周期性规律的一种体现。

      2025年5月18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军杂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4393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