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无声的幸福

  • 作者:李小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9-22 12:04:03
  • 阅读0
  •   □李小华

      每次路过陈大娃家,他妈妈就会招呼我去他们家坐坐,摆一会儿龙门阵。

      陈大娃是一个聋哑人,圆圆的脑袋,饱满的额头,明亮的双眸,模样十分可爱。他曾经是我的学生,他妈妈阿芳是我初中同学,他们家在公路边开了一个副食店。

      暑去秋来,凉风习习,我骑着我的“小宝马”去乡下兜风。本不打算在途中休息的我,老远就看见阿芳笑眯眯地向我招手,我只好把摩托车停下,去她们店里坐一阵,与老同学叙叙旧,拉点家常。

      阿芳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不等我走进店门,赶忙为我拿了一瓶矿泉水。我有些惊讶:“你牵的谁的孩子?”“陈大娃的呀!这是老二,老大已经五岁了,在城里读幼儿园。”阿芳兴奋地回答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哇!你好幸福,陈大娃好有福气!”我被阿芳的情绪感染,心里充满着惊喜,说话语调也提高了。

      陈大娃与我儿子同岁,小时候,因为他是聋哑孩子,大家都很担心他的未来。现在,陈大娃过得如此幸福,这是他本人的福气,更是他爸妈的福气,我由衷地为他们一家感到高兴。

      陈大娃六七岁的时候,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还没有建立。他们家就在我任教的学校附近,他妈妈送他来与普通孩子一起读书。因为他有听力障碍导致不能说话,所以无法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头脑聪明,观察力和模仿力都非常强,记忆力很好。听写生字时,按照书上的顺序念,他准能得满分,一旦改变顺序,不规律地念生字,他就不太会写了。因为他听不见,完全是靠观察老师的口型、神情,模仿同学的动作学习生字,对于字的读音,他根本不知道,也很难理解其意思,因此他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他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常常因学不懂而着急。

      一天,陈大娃的父亲接到村干部的通知,叫他带陈大娃去广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对于陈大娃一家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是一所由市人民政府举办、市教育局直管、专为市内“三类”残疾儿童和少年提供学前康复教育到职业高中“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杂费、住校费全免,生活费也有补助。就这样,陈大娃在读完二年级后就转学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从小学读到初中,再到职高,最后由学校推荐就业。

      陈大娃去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后,阿芳说他像变了一个人,非常听话。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他都会用老师的手机给家长发短信问候。于是,阿芳给陈大娃买了一部手机,他就把手机当作与人交流的工具。平时,他想说什么,直接在手机上打字,以短信的形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老师、同学和家长也会与他互动。渐渐地,他懂的知识越来越多,与人的沟通没有多大问题了。后来,智能手机开始流行,他还学会了刷短视频、玩微信。

      阿芳笑眯眯地告诉我,陈大娃与妻子是读特教时的同班同学,他们是自由恋爱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也是一个聋哑孩子,她出生农村,小时候因生病失去了听力,但她聪明能干,在学校推荐的特殊工厂里上班一年后就跳到普通工厂里一起做工。因为她听不见,不会说话,所以她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工作,老板很器重她,让她负责产品质检。她对产品质量把关严格,只认产品不认人,因而老板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这些年,他们俩一直在外面打工,并在县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

      “你儿子儿媳真能干。”听了阿芳的讲述,我不禁发出感慨,幸福生活不会从天降,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秋日的阳光格外和煦,照在小女孩的脸上,红彤彤的,非常漂亮。阿芳拿出手机,在相册里翻出了儿子和儿媳的照片。蓝蓝的天空下,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地边,一个健壮敦厚的小伙子与一个高挑时尚的女子并肩而立,小伙子的手臂搭在姑娘的肩上,姑娘微笑着,他们面前站着一个小女孩儿和一个小男孩儿。四人目光一致,眺望着远方……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标题:无声的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renshenggeyan/10082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