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传世名著,这我不否定,但里面有许多败笔,读了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关于潘金莲、西门庆、武松三人的情节,反复看过后,心里总是堵得慌,觉得不应该这么写。
首先是潘金莲,书中,她是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其实,她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且一生只睡过两个男人。要是放在现在,如此漂亮、妖艳的女人,睡过几十、几百个男人都不足为奇,她潘金莲完全有可能被评上遵守妇道的典范。
其次是西门庆,可称得上出了名的风流人物。假如他生活在当下,那可是典型的高富帅、好好先生,比他渣的男人太多了,满大街都是,潘金莲也许只是他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根本算不上什么,像他这样的男人,身边自然不会缺少漂亮的女人。
潘金莲是个明白人,清楚西门庆不会娶自己,但能享受到肉欲的快感,又能得到西门庆的经济资助,让家里拮据的生活变得宽裕,可谓一举两得,她自然不会毒死武大郎。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潘金莲和西门庆是有过错,但与现在的某些人相比,这些过错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水浒传》对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定性不应该是反面人物,更不应该将他们一棍子打死。
关键是武松,发现嫂子出轨偷人,哪怕心中再不满,哥哥长得这般模样,理应面对现实,尽一切可能从中调解,促和不成时,规劝哥哥和嫂子离婚才是。因为西门庆家势雄厚,他武松和人家斗,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
对这一情节,我建议作如下修改:武松无力去管这档事。后来,他奉命执行扫黄活动,再次发现西门庆和嫂子在床上如胶似漆,他非但不予追责,还对西门庆网开一面。从此,西门庆投桃报李,利用自己的家族势力影响,使武松由一名公务员慢慢成为有权有势的人物。 再后来,两人关系越走越亲近,在当地结成了一股强有力的黑恶势力,最终被上级纪委盯上,挖出萝卜带出泥,又有许多人牵扯其中,让吃瓜群众多了许多街头巷议,成了现实版的《水浒演义》……
关于武松这个人物的刻画,《水浒传》破绽百出,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武松是阳谷县步兵都头,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刑警大队长,混得还算不错。但他滥杀老虎,牢饭应该是吃定了。
老虎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武松没有合法的猎捕许可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应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考虑到武松打虎是出于自卫,可酌情处理。
还有,武松出差归来,面对兄长的离奇死亡,应该有法治观念,保持冷静,在第一时间向官府报案,让专业的司法机构介入,凭借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查、取证,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客观。然而,武松却选择了私自调查,采用威胁恐吓的手段逼迫何九说出事实真相。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因为任何公民都没有权力以个人意志去强迫他人提供信息,维护正义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武松在查明真相后,亲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他的这一行为构成了严重的故意杀人罪。在法治社会,无论犯罪嫌疑人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行,都应当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和惩处。即使潘金莲确实犯下了故意杀人罪,西门庆在道德上存在严重瑕疵甚至可能参与了犯罪行为,但他们的命运应当由法庭来裁决,而不是由武松私自执行“死刑”。
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武松杀嫂被逼上梁山,直至后来独臂擒方腊,最直接的起因是潘金莲打开了那扇“命运之窗”。
北宋政和二年的阳谷县,武大郎家那扇吱呀作响的木窗,或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机关”。若潘金莲的纤纤素手未曾推开那扇窗,竹竿未曾砸中西门庆的头巾,水浒的江湖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那日,如果潘金莲因针线未完工,耽搁了开窗晒衣的时辰,命运的齿轮将悄然转向。她或许仍困在矮檐下,每日操持家务、照顾病夫,在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中,守着“三寸丁谷树皮”丈夫度过平凡岁月。
这种“平凡”背后藏着更深的隐喻:作为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她本有机会成为主子的小妾,却因拒绝主人纠缠被"倒贴"嫁给武大。不开窗的选择,是封建礼教下女性被动生存的延续——她依然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那日,西门庆的生药铺或许会因错过“竹竿砸中头巾”的艳遇,而走向截然不同的扩张之路。这位阳谷县的“破落户财主”,本就靠着投机钻营积累财富,少了与潘金莲的风流韵事,他的精力可能更多投向商业版图:联合孟州客商垄断药材贸易,或是与官府勾结包揽税收。后来,要是没有武松血溅狮子楼的变故,西门庆的“资本原始积累”将更隐蔽却更迅猛,他可能成为北宋末年新兴的商人阶层代表,甚至在靖康之变时带着万贯家财南渡,成为临安城的富贾。
要是没有兄长被害的血海深仇,武松或许仍在县衙做着安稳的都头,每日押解公文、巡逻市井,偶尔与鲁智深在十字坡喝顿酒。当宋江在郓城县怒杀阎婆惜时,武松可能作为官府中人参与追捕,甚至在江州劫法场时与梁山好汉刀剑相向。
这种假设下的梁山,将缺少一位能独臂擒方腊的猛将,却多了一个体制内的"正义符号"。更值得玩味的是,当高俅陷害林冲时,武松是否会像对待西门庆那样,提刀直闯白虎节堂?少了武松的梁山,招安之路或许更顺遂,却也少了那股“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草莽血性。
如果要选出一个在征讨方腊的过程当中立下功劳最大的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非武松莫属。如果没有武松擒住方腊,方腊很有可能会逃脱。那么,方腊很有可能再一次领导农民起义,大宋王朝可能就会真的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总之,要是若潘金莲不曾推开那扇窗,水浒的江湖将失去血色浪漫——武松的刀不会染血,西门庆的财富帝国将暗流涌动,那个被礼教压制的女子潘金莲将终其一生,被困在"贞妇"的枷锁里,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将不会如此光彩夺目。
总之,一扇窗的闭合,改写了整个北宋市井的宿命剧本,更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这些都是败笔,《水浒传》不应该这样写。
——如果真的不这样写,《水浒传》还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吗?我心里没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