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浩瀚无垠的洱海映入眼帘,我知道,我终于来到了大理古城。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洱海的波心,整个世界被温柔地唤醒。洱海边,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与远处的苍山相映成趣。那一刻,时间凝固,所有的疲惫都随着晨雾消散。
有人说,大理是一生不能不去的地方。去大理前,我把自己清空,有如一个空空的篮子,放下杂念,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闻到大理的春天,才能盛装大理的百花,才能感觉到大理的厚重,才能包容大理的流云、清风和明月。
大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青石板路,白族民居,古巷深深,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聆听她由《诗》《书》《经》一路唱念而来的唐风宋韵,儒道脉息,佛国梵音。画墙照壁,摩崖碑刻,石窟经院里的过去和将来,消逝与遗存,清晰可见。
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纵横,连接千家万户;从苍山流下的溪水穿城而过,汇入洱海;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沿着古城南北轴线依次排开。古城南门外,文献楼楼额高悬的“文献名邦”匾额令人瞩目,寓意着大理古城典籍厚藏、人才辈出。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至今,城里的居民仍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街景娟秀如故。
假如把大理当作一本书,这本书是放在历史高处,用羊皮压了银色花边,被无数双手摩挲过,让喝过青稞酒的无数张嘴亲炙过的精装本,放在文化的高原上,更放在心灵的高原上。份量甸甸,被历史老人抒写得行云流水,又坎坷跌宕,读起来依然是浩浩汤汤、激流回旋。
苍山的黛青,洱海的靛青,天幕的蓝青,调和了云白,调和了月白,调和了雪白,也调和了银白。连蝴蝶泉边的山歌,也调和了云的颜色,柔劲,绵软,荧白,定格并深埋、收藏着。
如果说洱海是大理的灵魂,苍山便是大理的脊梁。苍山十九峰,峰峰相连,云雾缭绕,有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我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在山顶俯瞰大理坝子,洱海如镜,古城隐约可见,那一刻,只有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从南门到古城,一条贯穿南北的复兴路,勾勒出了繁华街市的轮廓。沿街店铺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售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巷间的老宅,能寻觅到昔日的古朴风貌。街市中的庭院里,花木繁茂,生机勃勃;户外的溪渠中,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随处可见的三眼井,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息。
古城的主街与小巷相互连通,街巷纵横交错。城中的流水景观由水渠、瀑布和精致小景巧妙组合而成,无论走到哪里,清澈的流水就会跟到哪里。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绝美景色,在其他城市实在是难得一见。
大理是一个柔软的城市,我一伸手,就能掠到一缕柔软的花香,一片未及化作雨的云,和一丝若隐若现的甜蜜。看着大理人平静而微笑着的眼睛,我或许无法想像,这里也曾经是一个王者之邦、一片戎马之地。这温柔的风,曾经吹起猎猎的战旗,那湛蓝的天空,也曾经传递着萧萧的狼烟。
是的,这里曾是一座池固若金汤的城池。看这威严的古城,便能想像出当年那些残酷的战争。这城墙,墙体内部用的是土石,外部用的是特制的城砖,而粘合剂竟是蛋清和糯米。这些既可入菜又可养生的东西不可思议地进入建筑领域后,空前地加大了城墙的牢固性。南北门外有宽宽的护城河,洱海和苍山是它的天然屏障。骁勇善战的大理,已经成为历史的剪影。当时光流转,将那咄咄逼人的战旗与狼烟尽数吹散之后,大理,便蜕变成一个温柔可人的宜居之地。
这里拥有所有与幸福有关的因素:富饶的土地、秀丽的河川、明媚的天空、四季的春光、翻卷的白云、灿烂的阳光。还有什么比平静安宁地生活在这里更值得人珍惜?这静静的城墙,守护着大理,也守护着绵延百年、弥足珍贵的悠远生活。
漫步古城,只要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便能收获无尽的欢乐。我走进一家清幽的茶馆,点一壶香茗慢慢品味,让茶香在唇齿间萦绕。坐在雕花木窗旁,一边看着涓涓流淌的溪水,欣赏着姹紫嫣红的花木,一边看窗外人来人往,听一曲白族三弦的天籁之音,让茶香与乐声交织成一首悠扬的岁月之歌。
品读大理,必须去洱源湿地划一划那平底的小木舟。石榴,水柳,芦苇,蒲草,掩映的小矮屋,随便哪家的门口都是一个迷人的小码头。但船要轻轻地划,不可打扰那只缩头打盹的苍鹭和出没于水面的野鸭。也不可忽略跟着小木船绕飞的那只蓝色蜻蜓,那对头尾相接的恋爱着的绿色豆娘。
品读大理,会不经意地走进一座寺庙,虔诚拜谒无为寺。这里有传说的一棵唐杉立于庭外,已经一千多年。从树上筛下来的阳光照着青苔,树荫里啭出的鸟声也清凉,能让人放空一切,透彻轻松畅快的世界。这时,我没有掸飞落在襟怀上亮着金甲壳的一只小虫子,我觉得,这只小虫子或许正是与我修了几世的生缘。
品读大理,我清楚,最好去住一次民宿。这些民宿大多隐藏于山水间,烟火里,风月边。靠海沐风,当然是上佳的位置;深巷古道,也是不俗的选择;半山陋室,枯树残垣,避处清凉,或许更好。简约,不张扬是它们的共同特色,有树必古,草木花色皆不俗,疏枝横斜,葳蕤生香是必然的。如果有山泉引流,就会有绿苔染阶,在时光里安静着,等待我用指尖触碰的天缘。民宿里的主人,或已悟,或已透,把时间和阳光搅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雕刻,摆弄,栉风听雨,模塑自己,模塑生活,模塑情绪。而我,只需在这里发呆,静待,静待一壶水开,静待一树花开,如同痴情的约会,一切都会如约而至。
品读大理,躲不开满眼的画墙。凡家必有院。三坊一照壁,是平民居;四合五天井,是大户人家。走马转角楼,六合同春,当然是大府第了。凡墙必有字画。惠风和畅,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竹报平安。这里用墨笔书列的全是古言吉语,偈词雅句。勾描的是高山流水,瑞兽祥云,点亮阆苑仙境。大理人,可以用一生的积蓄,一世的精力去建造房子,托付灵魂。
岁月流转,茶马古道上清脆的马铃声早已远去。烟火在身边,风月在远方。欣赏大理,品读大理,风花雪月的大理,让我思绪悠长。
是啊,放空自己,不一定非要一直在路上。停下来,在这里小住几天,将内心的繁杂彻底清空,装满一箱快乐,继续向未知出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