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遇见温州遇见美

  • 作者:张达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4 10:23:47
  • 阅读0
  •   久闻温州之名,它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民营经济的摇篮,令我心驰神往已久,却一直未能如愿亲临。今年“五一”假期,在儿子儿媳的精心筹划下,一场期待已久的温州之旅终于成行。

      我们乘坐的高铁风驰电掣,穿梭于浙江广袤的大地,窗外的田园风光、城镇村落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像一幅流动的风景画。当双脚踏上温州这片热土,儿子早已租好车辆,载着全家开启了探索之旅。在这四天里,我们穿行于温州、乐清、温岭三市,沉醉于山水之间,大快朵颐于美食之中,尽情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此番遇见温州,邂逅美好,不仅让身心得到了放松,更像是一场家庭组团旅游。

      江心屿的幽美

      我们第一站便是乘轮渡到江心屿参观。江心屿横卧在温州市鹿城区北面瓯江之中,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景区占地为980亩。南北朝时已名闻天下,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位列我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

      江心屿自然风光秀丽,古树名木苍翠蓊郁,亭台点缀,桥榭交映,有“瓯江蓬莱”之誉。这里历史名迹、人文景观丰富。文天祥孟浩然都曾在此停留,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风采和自然风情被誉为中国诗之岛、东方佛之屿、世界故航标。这么好的景致今天才得以一睹其风采。

      江心屿历史底蕴深厚,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开了温州等四处通商口岸,1877年4月开埠,1896年建“巡捕房”,领事馆五间三层,至今保存完好。我们一层一层地参观,通过各种资料图片,了解了英国历任驻温州领事的简历。这座大楼历经几百年,仍然屹立江边,见证旧中国备受外族入侵的历史。边上一座建筑名曰浩然楼,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曾经在江心屿停留,其浩然正气令人景仰。再向前走便是文天祥庙,供奉着文天祥像,通过图片资料展现了文天祥抗元事迹,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赫然在目。即使时间流逝,但英雄正气依然光耀华夏,给人心灵的的震撼。

      出得庙门,见到一棵巨大的榕树,枝叶繁茂,像巨大的伞盖,树干黝黑,主干横生出粗大的枝干向空中延伸,把它的枝叶儿伸向空中遮天蔽日。我凝视这棵树良久,它的树龄500年,500年来,它见证了这块土地风雷激荡,沧桑巨变。我的耳边响起文天祥的正气歌。两边高塔巍峨耸立,表现了中华民族气节,无数游客朝圣般前来参观,不正是对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顶礼膜拜吗!

      江心屿凝结着温州的人文传统,因为文天祥而让江山留胜迹,也赋予了温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文化美。

      百丈漈的壮美

      在往刘伯温故里景区参观的路上,山路弯弯,儿子开车一路疾驰,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待到景区,乘坐景区提供的车辆,盘山而上。我们从南门出发,一路颠簸,来到了百丈漈,“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便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故里,吸引无数游客来此游览。

      百丈漈的景色,令人震撼。百丈漈海拔300米至638米,乘车来到百丈漈,盘山公路,建在悬崖上,坐在车上不敢往下看,深不见底的峡谷,司机熟练地驾驶着车,顺利到达百丈漈。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到了一丈漈,瀑布倒挂,水声轰鸣,游客纷纷拍照留恋。再向攀登,到了二丈漈,瀑布气势磅礴,在这片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中,有了水的滋润,生机无限。最为奇特的景观是三丈漈,三折瀑布,溪水从平坦的崖壁上均匀地散开,像一层薄纱,轻柔地飘落,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平生第一次见到,从600米高空直泄而下,远看像白色丝带垂直而下,近处像暴雨倾盆,雨点打湿了衣裳,尽管每个人都 披着雨衣,但风吹雨打,塑料雨衣难以护着身体。我随着游客迅速穿过雨帘,外面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但心情一阵愉悦。

      最难的是爬山。我们从南门进,需从北门 出。只听工作人员指挥说去北门的向右向上。抬头一望,高耸入云的山路,心里一阵紧张,不免怀疑能不能过去,硬着头皮上,爬到最高处,迈左腿,提右腿,一步一步咬牙坚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汗淋漓。迎面而来的一位游客鼓励说,再坚持一下就到了。不由得深呼吸,使出浑身力气,攀着边上的栏杆,到达一处平地,坐下来歇口气。想到李白的蜀道难,“扪参历井仰息歇,以手抚膺坐長叹。”由此向下,下山的栈道似乎轻松了许多。工作人员鼓励说,向前200米就有电梯下山了,心头不禁一喜,振作精神向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下去。迎面见到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中华第一高瀑”,即使身心疲惫,也被这景色吸引,倚着石头留下这难得的瞬间。许多游客在此拍照留恋,有的女孩打扮成古代女子,手持琵琶,摆出轻拢慢捻的姿势,让人眼睛一亮,三五成群的女孩穿着艳丽,发髻梳成唐代仕女模样,手摇纸扇,增添了山水的灵动秀丽。

      原来电梯在高山上,向上攀登远不止二百米,工作人员有意激励我们的,奋力攀登上电梯处,等候四十分钟才得以乘电梯下得山来。

      楠溪江的绝美

      我们开车前往楠溪江观光,一路上穿越隧道,翻越山路,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停靠在了楠溪江边,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郁,碧水蓝天,风烟俱静。江面上皮划艇、竹筏破浪前行,往来穿梭,我们一家五人穿上救生衣,乘坐竹筏,漂浮水上,无比惬意。最高兴的是孙女,在竹筏上跑前跑后,一会张开双臂,欢呼雀跃,一会为我们几个人拍照留念。脚下的水清澈见底,竹筏开始时人工竹篙撑出很远,然后由发动机带动,撑竹筏的人和我们一样坐在竹筏一头,掌握着方向。他愉快地跟我们交谈,说忙时挣点钱,闲时打打牌,日子过的悠闲自得。放眼望去,江面上一排排的竹筏,每个竹筏都有一人掌控,是当地的山民,他们技艺娴熟,整个江面布满了竹筏。游客们的红色救生衣,和绿水互相辉映,整个江面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侧一位妇女划着皮筏,翻身落水,浑身湿透,倒也不惊慌,独自翻身上艇,稳稳地划着船桨,一溜烟地滑到前面去了。一位妇女趴在皮筏艇上,任由风儿带着皮筏缓缓地前行。我们在江面上整整待了一个半小时,充分感受楠溪江的山水之美。

      楠溪江边上的小吃,富有地方特色,我们就在江边的餐馆饱餐一顿,体验一回山珍海味,有一种世外桃源的的感觉。

      在江上漂流以后,我们来到芙蓉古镇,陈氏宗亲祠堂规模宏大,源远流长。始建于唐代末年,现存村庄是清朝初重建,村落古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沿着碎石铺就的小道,仿佛走进了远古时代,青砖灰瓦,不少墙壁都是碎石砌成的,渲染出历史的沧桑。到了苍坡古村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是李姓居住地,祠堂与芙蓉古镇陈姓祠堂大体相同。建筑理念源自文房四宝,村内有松风水月,墨汁生香等明清故居和宗法建筑,展现了浙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的是,这里的空气清新,民居前后的农田土肥水美,农作物蓬勃生长,路边的蚕豆,玉米长势喜人,偶而有几只鸭子在水田里觅食,古典和现代融合,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

      雁荡山的秀美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过“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雁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但我感到这里崇山峻岭,没有黄山的巍峨,没有庐山的绵延,有的是群峰环抱,座座山峰相连,横无际涯。正如沈括所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崄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 ,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我们乘上游览车到达方洞景区。方洞别有洞天,沿着栈道一路观光,有寺庙,有人烧香祈祷。有一处方洞内宽敞明亮,里面尽是摊点,卖各种各样食品。最为惊险的是卧云栈道,高低起伏,步步惊心。玻璃栈道、深可见底,索桥悠悠,横跨两山之间,我不断鼓励自己,抬头望天,脚下留神,一步一步咬牙坚持,走到山底,回头向上看,尽管玻璃栈道,索桥像在云端里,这样的天险竟然平安走过,既紧张又兴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了栈道,一处池水清澈见底,水底水草、细石,直视无碍,水中游鱼,怡然自得,始信“鱼翔浅底”的精妙。

      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不登高山怎知天之高,不临深渊怎知地之厚。登上雁荡山奇峰之巅,方悟古人 “海上名山,寰中绝胜” 之叹实为真知灼见。

      今年的五一假期,四天的时光里,我们穿梭于温州、乐清、温岭三市,在锦绣江南的画卷中,邂逅了层峦叠翠的山色、波光潋滟的水韵,体会到温州一带的人间烟火。温州之美,美在山水灵秀,美在烟火人间,更美在不经意间撞进心底的那份鲜活与温暖。遇见温州,便是遇见了一场永不褪色的江南绮梦,此次游历,足以珍藏成岁月里最珍贵的记忆。

    【审核人:雨祺】

        标题:遇见温州遇见美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4309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暮冬秋山暮冬秋山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06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