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音乐方面比一般人都笨,学唱歌曲很费劲,不是记不住歌词,就是学不会曲调,即使学会,过一段时间就忘了。但有一首歌我却学的比较熟,从开始学会到现在一直没忘,那就是《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在这首珍藏着我们青春年华的军歌里.珍藏着一段难忘的岁月,也珍藏着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就是我们的老教导员。
当兵入伍,最先学唱的就是《我是一个兵》,每人都要唱,而且能唱得滚瓜烂熟。记得刚结束新兵生活下到连队的当天晚上,全营集合点名,点名前要唱歌。这时,一位个子不高,普普通通,看上去不起眼的军人走到了队伍前面。他黝黑的脸膛上,已经有了较明显的皱纹,花白的头发从军帽下沿里露出来,说话带着浙江口音,欢快而活跃。他个头很小.嗓门却很大;年纪较大,声音却年轻响亮有力。
他清清嗓子,试试声调,说:我们来一首《我是一个兵》,他一句领唱,双手一挥,高亢激昂的歌声马上响彻军营上空:“我是一个兵……哎嗨,打倒日本狗强盗,消灭蒋匪兵!”随着他右手向下用力一劈,歌声嗄然而止。
点名之后,老兵给我们介绍说,这位就是我们的“老教导员”。这“老教导员”之称,是为区别于现任的教导员,同时,也强调了他的年龄、资历。老兵们还诙谐地介绍说,老教导员是一位老革命、老军人、老功臣,还老教唱一首歌——“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这首特定历史时代的军旅歌曲,表达了一名普通战士坚定、勇敢和意气风发的自豪感,除了唱出“爱国爱人民”这样的战士心声,更通过“来自老百姓”这句最朴实的话,揭示出人民解放军军民一体、军民一心的光荣传统。它简洁质朴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唱起来非常带劲。这首来自战士,又唱出了战士心声的军旅歌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传唱,在军营里一茬一茬,一代一代,经久不衰。只是我们从一位社会青年刚踏入军营,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首歌的全部意义。
听了老兵的介绍,开始我们还不大相信,几次集体活动以后,就发现了老教导员的这个特点。凡集合活动,只要他在场,第一首歌一定是“我是一个兵”。每次都是他亲自指挥,而且反复地要求战士们声音要宏亮,要唱出感情。由他指挥合唱,也确实群情激昂,气势雄壮,别有一种气氛。
通过一段时间的部队生活,我们也点点滴滴地了解了老教导员的一些情况。他出生在浙江农村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民家庭,十几岁参军,参加过解放大成岛的战役,在激烈的战斗中,据说,他是全班唯一的幸存者,也是这一战役的战斗英雄。后来,他又曾多次成为模范和标兵,是一位功荣满身的军人。从经历上,他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感情,是我们这些新兵难以企及的。一次上党课,老教导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兵就要唱好这首歌,唱响这支歌。它是我们军人历史和传统的光辉结晶。不仅唱它,还要照它去做,永远不要忘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这支质朴无华的军歌,确实是这位老军人的真实写照。当时,他带过的兵,有的都已是师团首长,而他这位在建国前就冲杀于血火的老军人五十挂零,却依然是个戴草帽的营干,虽早有传说要调到团里,却终于没有动,但他却不计较。“当兵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干好上级交给的工作。”——他经常会这样说。
他和战士们一道早起、出操、训练,一起挑稻插秧;在宿舍里跟战士们谈心,到炊事班帮厨。他甚至带着背包,住到驭手班,和战士们一起晚睡早起地调教军马、出操拉练。在农场劳动时,双抢季节,他和战士们比赛挑稻子,干得热火朝天。几趟之后,他气力不支,停下来说:“老了,老了,不服不行了!”战士们却报以热烈的掌声高呼:“教导员,胜利者!教导员,胜利者!”。
他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笑,哪里就呈现出活跃的气氛。有一次,耕作的拖拉机陷到了水田里.连长找来了十几个人用缆绳往外拉。折腾半天,没有成功。这时,老教导员来了,他袖子一捋,裤脚一卷,跳下了水田。他一边和大家一起拽着绳使劲,一边喝着号子给大家鼓劲。两番号子,拖拉机被拽出了泥坑。这时,再看老教导员,大家都开心地笑了——他和大家一样,浑身都是泥水,一头一脸都是泥,成了个大花脸。大家相互看看都笑了,老教导员也笑了!
后来,老教导员转业了。他离开军营的那天,一大早,战士们到营部列队给他送行。他依然戎装,行李也很简单,背包和一个弹药箱改成的木箱.他庄重地走到队列前,指挥大家唱了最后一次“我是一个兵……”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那样投入地唱过这首歌。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饱含感情,洋溢激情,充满豪情。唱着,唱着,我们似乎更加理解了这首兵歌的更多的意义。老教导员教我们唱歌,也是在教我们怎样当兵,怎样做人。
在教导员挥手离去之时,我的眼睛湿润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