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姚祥:大义容涵,纯情付雅——盛书刚教授其人其诗

  • 作者:翀翀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7-18 00:33:19
  • 阅读0
  •   01

      人与人之间,或许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我第一次进市委党校培训,是2012年秋。恰是盛书刚教授退休前,教的最后一批学员。那次,教学增加了工作案例写作环节,授课老师就是盛书刚。他从概念入手,以工作案例的案例剖析收尾,不厌其详,多数人还是似懂非懂。吃准了学员更愿意点拨的心理,盛老师发动大家试写,并给予一对一的辅导。我借工作便利,获得了某企业的党建材料,仿照着拿出了工作案例初稿。不求最好、只求过关的心态,加上不愿麻烦人的性格,我本不会主动求教。鬼使神差,那回课后,我奉上了我的工作案例,请盛老师指导。

      盛老师审阅后,略作思索,对标题措辞提了修改意见。又说,容他细细琢磨。头一回讲授工作案例,他真的慎重。没想到翌日堂课上,盛老师拿我那篇工作案例解剖了麻雀,指正辨谬,结结实实案例了一回。更没想到的是,我的那篇在我看来并不出色的工作案例,一直被他作为教学的范文,且每用一次,都顺带表扬我一下。我只要获悉,都如同身在现场,脸红耳热不已。如此逢人说项,使才疏学浅的我颇有些悔意:不该主动出击,让盛教授发现了我这个总有一天会让他失望的“伪才”。

      然而,那次主动求教,似乎早已注定。

      在党校培训前,我见过盛教授一面,留下了雨后彩虹般的印象。2010年初夏,上海世博会举办不久,市里组织超百人的团队,分乘了4辆大巴车,前往世博会参观。我有幸获得了照顾基层的名额,被安排在党校教职工一车。党校此项活动的领队,就是盛书刚教授,他似乎担任着党支部书记。上车伊始,他强调了此行的纪律,条理清晰,简短有力。一路欢声笑语。盛教授牵引谈论的话题,关联着世博会,高大上、正能量不说,还知识密集、幽默风趣,完全有别于知识分子凑热闹时的插科打诨。

      “情况”出在回来的路上。

      回程时很晚,未出魔都,天已尽黑。兴奋了两天的人们,携带了满足和劳累,渐渐沉寂于车厢内,有音调不一的呼噜声响起。大巴行至苏皖交界处,突如其来的啪啪声将人们惊醒。车轮停止了转动,车灯亮起。有位坐在左边位置的人,手指着窗玻璃,惊呼着。人们循指望去,见玻璃上挂了两只“蜘蛛网”,显然,这是刚才两声脆响留下的“杰作”。盛书刚凑上去,仔细察看后,要大家保持镇静,敦促左边座位上的人全部挤坐到右边,拉上窗帘。吩咐完这些,他下了车。两分钟过后,他回来了,说,第一辆车出现了同样情况,不是恐袭,可能是半大孩子恶作剧,已报案,此地不宜久留,马上会出发。话音刚落,车子就启动了。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科学应对。这次无法逆料的情况处置,我见识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学人,他就是盛书刚教授。

      细细想过,工作案例的写作,我之所以主动求教,很大可能是盛老师的那次完美“表现”,给我太深刻的烙印,潜意识中把他视为可以亲近、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长者了。

      02

      2020年秋,时隔8年我再次受训于市委党校。盛教授在学员名单中,发现了我的名字。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我的那个工作案例再次被案例,我再次得到盛老师毫不吝啬的称赞。一股惭愧之情,从头顶贯注到脚底,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对盛老师陡生了埋怨:能不能给点面子,我这人承受不住表扬,尤其觉得在名不副实时。但怨归怨,课间,我主动与盛老师打了招呼、合了影,交谈了片刻。他说话慢条斯理,永远丰沛着信息与情感。得知他正在创作诗歌作品,且为两类题材的系列。我在本地网络微信平台上读过少许,印象不甚深,就说,报纸上拜读过教授的忆旧散文,文真诚、情感人。

      这之后,我举荐盛老师加入市作协,也将自己两本拙作送上请他斧正。

      去年7月7日,我突然接到盛教授的电话。他说,马上过来,送给我想要的《芜湖旧影百年时光》一书。我连忙说,我去拿。他说,已打的,一会儿到。我没辙,跑到单位大门口等他。拿着这本精美的《芜湖旧影百年时光》,我感慨,盛老师真是有心人,我无意中一句话,他牢记在心上。我知道,这本书倾注了盛老师的心血,写下的序言文情并茂。这次,我们谈的欢也谈的久,不知不觉过了饭点,我留请盛老师去食堂吃饭,他坚辞。

      此次交流,我隐约了解到盛老师的不易,他的负担太重了,即便搁在青壮年人身上,也未必承受得住。老伴身患重病10多年,盛老师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伴。退休后,邀请他授课的依然很多,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他从未放松备课。已届古稀之年,常常是忙完了医院忙家务,忙完了家务忙备课,忙完了备课忙创作。那些有感而发的诗词作品,多为事发当天的子夜时分写就的。

      做事与做人总是榫卯关联、密不可分。抛开大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认为盛老师身上体现出这种中华传统美德,就是他感同身受于“沦落人”的一种外在行动。盛老师与妻子同病房的一位小伙子,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小伙子30多岁,生活上也遇到了困难,盛老师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明知成功率不高,却舍得花时间穿针引线,不遗余力地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希望。我想,自家的此类事,他大概率不会如此拼的。

      今年6月27日,盛老师再次不请自来,带来他的《华发讲筵》《吹角连营》两本自印书,就是前述两类题材的系列诗歌结集。两本书体量相当,都不甚厚,却非常有分量。虽为自印本,但可堪欣慰的是,精美度更胜一筹。铜版纸封皮,A4纸更显文字清晰、图片醒目、排版清爽,令人爱不释手。说什么都多余,唯有认真拜读盛老师的这些呕心沥血之作,就是对他信任的最好回应。

      03

      我曾当面向盛老师讨教文学,也曾委婉地表示,相较于他的诗歌,我更欣赏他的散文和文史趣文。当然,这两本诗歌集题材集中度高,直面现实,各成体系,实际价值远非他为数不多的文章可比了。

      从两本诗集的书名,可以看出盛老师扎实的中文功底,不仅形象、切意和持重,还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华发讲筵》收录盛老师88首诗词作品,均是记录其授课见闻与感受的,被他称为“授课诗”,退休前8首、退休后80首,汇聚成册,不仅有敝帚自珍的意思,更有献礼他执教的党校建立70周年之义。诗是古体,七绝为主,仅有五绝和七律各一首,词也有一些,小令为主,尤其是退休前的8首,清一色采用了《天净沙》词牌,长调稀见,慢词仅《映山红慢》一阕。想必,盛老师偏爱“短中之短”,抑或很多作品临屏写就,貌似信手拈来,实则思维高度集中,而短的诗律词谱早已了然于胸,可娴熟操弄,无须参照。

      不厌其烦叙述授课之事,同中有异,异中有趣,并不单调。确切的写作时间附于诗后,且都有翔实的注释,大体涵盖当天的授课地点、对象、主题及感触等。除注释外,部分作品有类似延伸阅读的知识链接,添加于作品完成后,与创作不同步,故称补注。难能可贵的是,每首作品都配了照片为证,少则1张,多则7、8张。这一点可佐证,盛老师是有心人。譬如,这首《七绝•为皖江学院师生宣讲十八大》:“绿野熏风习习来,华堂振铎笑颜开。莘莘学子争圆梦,勤志须凭夺锦才。”2013年4月27日下午,盛老师应邀前往皖江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宣讲党的十八大报告。注释简明扼要,交代了宣讲情况,与两张彩照互为印证,刻录了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从绿野写到华堂,从暖风写到笑脸,诗勾勒出新时代新风貌,接着一转,寄语在座的莘莘学子,希望他们勤奋好学、立志夺锦,将来成为栋梁之材。

      由上观之,盛老师的诗词忠诚于一己体验,试图让所以值得付出值得期许的行为,得到勉力,让一切可能烟消云散的留痕,历历在目。他的诗风堂堂正正、笃实雄健,常有强烈的思辨,不伤春悲秋作女儿态,也不缠绕黏稠尽玩虚,更不会为了古雅,而让作品脱离现实的语境,为了奇诡,陷入虚构的泥沼。每每读后,心中仿若涨满一泓春水,蕴藉着力量,增添了信心。

      “办公信息忒神奇,无像无声胜电驰。有矩有规如御辔,行空天马乃诗思。”这首题为《为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授课》的七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跨越跳脱,极具想象力。有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诗思,作了化抽象为形象的类比,充分说明新生事物入诗,更须有宏阔的视野,只要运用巧妙,极有可能生成崭新的妙境。当然,本诗的触媒是办公信息化,无像无声与有矩有规,分别为办公信息化和信息化办公的极端状态,两相并置,张力最大化地产生,表达的主题意涵因此凸显,自然会给人极大震撼与深刻启迪。另辟新径,却有如此天马行空的“诗思”,说明盛老师敏而好学,紧跟时代步伐,不知老之将至。

      04

      在《吹角连营》中,盛老师以笔为枪,以诗为弹,冲锋陷阵。不当看客的战斗姿势,源自他的感恩心态和英雄情结,以及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为3年全民抗疫作证的《吹角连营》,集纳诗歌161首,其中新体诗39首。这些诗,自信的力量从未委顿,焦灼的目光从未离开,直击人类历史艰难时刻,讴歌平凡中的伟大,将最强硬的钙质,植入了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血肉长城”中。其词刚劲,其语铿锵,其情纯粹,其义磅礴,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化作利器,刺中峥嵘岁月的靶心。

      “所以我要说/小敢你是英雄/如果你不接受/我叫你勇士”。高尚的灵魂,总是受人仰望。盛老师这首传播较广的《勇士歌》,致敬的是弋矶山医院的姜小敢医生。诗歌开篇,拿既自带英雄气、又低调到尘埃的名字“小敢”说事,展现出的高大形象,与除夕之夜主动请缨入鄂、赴汤蹈火于重灾区,且谦卑有加的一位普通医生,几经对焦,最终叠合在一起。捧读再三,令人精神倏然一振。姜小敢多次被写入盛老师的诗歌,绝非偶然,他多次逆行而上、直面生死,诠释了平凡英雄的伟岸。如《七绝•姜小敢讲抗疫》写道:“元朔辞家逆浪飞,妻啼父怨子牵衣。一声敕唤浑身胆,不破楼兰誓不归。”一句“妻啼父怨子牵衣”,涵盖了多少辛酸苦涩与人间真情,英雄也是人,只不过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已。这样真实地白描,更具诚意,更有动感,与空洞无物、大而化之的“老干体”拉开了距离。这些诗,弘扬医道传统,光大仁义博爱,铸就了全民抗疫最坚实的思想内核与精神动力,尽管难称绝唱,却聚人心、励斗志,惊天地、泣鬼神。

      盛老师很少写律诗,这首《七律•六九初度》却写得好,沉郁中透着潇洒,的确不同凡响。“年迫悬车梦管青,怎甘陋室诵其铭。吟魂正被国魂动,心浪才随颓浪宁。倍觉金天无限好,却愁玉兔不留形。登高何必攀名岳,九日吾凭一览亭。”与病毒赛跑、角力了大半年,大局基本得控,但切不可放松警惕,是创作此诗时的大背景。如果仅看写作时间2020年10月21日,若干年后,可能难以判断这首诗与抗疫有何干系。不过,仍有蛛丝马迹,这句“吟魂正被国魂动”正是诗眼。犹如发动机,诗人灵魂被国魂所感化,诗情高涨顺理成章。因为疫情呈“颓浪”之势,诗人悬着的心可以暂时放下了,所以“倍觉金天无限好”。结句尤妙,虽有“玉兔不留形”之小愁,但已无大碍,几日后重阳决定再登赭山。“何必”是自信之态,缘此,意随气走,气盛如虹,爱家乡的豪情溢于云霄。可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盛老师忽有苏老夫子的超然,说明博爱之人骨子里,定有拨云见日的阔大境界。

      “多少人/把心里的爱/拉长千里万里/前线与后方/甜蜜的视频”。“梅花开了玉兰灿,战罢严寒战倒春”。这些诗极简练,类口语,在平易中不隔不玄,语境单纯、透明、熨帖,涌动着一股股善与爱的暖流,就像巨石下的青草,蓬勃着旺盛的生机。这些诗在积极乐观的表达中,抓住了普通人的瞬间心态,快速抵达了诗核,不同的抗疫阶段,因此有了鲜明的标志性剪影。一般来说,文学只记录它应该记录的。时代的风雨,敏感的诗人最先感知,也善于把这些感知,用形象化的语言传递给读者。进言之,诗人的光亮,只有照亮读者的光亮,才能实现双向赋能。

      当下,古典诗词创作操觚者众,若论水平差异,有点类似于围棋的级段之分。可能多数人属于“级”的层次,自娱自乐也人畜无害,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我。事实上,诗人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所谓时代独特语境是也。所以,我很反感那些“只循古典腔,难中今人意”的作品,技法上再好,也是貌合神离的假古董。盛老师的吟唱抒怀,当下感极强,是我手写我心的典型代表。他秉持本真,诗心朴素,自足有效且幸福地表达着感情。无食古不化,无浮泛之笔,无装病呻吟,而是理想、担当和情怀兼具。很多时候,他不依赖于对偶、声律,炼字琢句、造境设色等外在技巧,而是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切中群体普遍情感的要害,以期最大化地得到读者的理解与共鸣。

      05

      诗,思也;诗,情也。盛老师作为知识分子,从来都是勤于思考的。他热爱生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有一颗连通大众的心灵。这些成为诗人的先决条件,他一样都不少。盛老师退休后,教学任务大减,诗歌创作的兴致蔚起。十年辛苦不寻常。外有讲堂之累,内有家室之劳,点灯熬油,汲汲于诗歌创作,犹如春深老树,更著繁花。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必然夹杂着时代的声色光影,诗歌尤其如此。授课,使命在肩,抗疫,聚力于常,构成了这两本诗集的二水分流。盛老师把对教学和生活的感受、感觉和感怀,经过诗情的发酵,提炼并上升为事业、生活乃至时代的道义风范,亮人眼眸,启人思索。于是我们看到,授业不轰轰烈烈,却润物无声、大有成果;抗疫未以身蹈火,却凝心聚魂、山负海涵。追求内在情感的深层传递,放大意趣和精神的丰富组合,将一切融入心灵的意识波动浓墨重彩、响鼓重锤,使盛老师的诗歌,呈现出开放的自我心灵世界。

      这是一种真诚表达,其背后矗立着人格这座大山。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歌里,人格就是一切。”历经大半生的磨难和淬炼,铸就了盛老师的坚韧品格,他的诗歌总是洋溢着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通过艺术化的生成产出,反哺且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同时给了有心的读者,从中找到属于各自的生活图景与人生思考。“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盛老师的诗歌作品是正向激励的,也是大义纯情的,那些以几缕愁绪、几声嬉怒为能事的作品,何止是霄壤之别。鉴于此,我认为盛老师的诗歌,有难以称量的社会价值。

      毕竟是余事,何必苛求盛老师诗歌创作的艺术高度?其实,人生格局、思想境界、美学修养,乃至必要的词汇储备,他都无短板。“苦吟”“炫技”不足是其一,还须从纯粹的“记录性”和“新闻性”中跳将出来,调整视角,拉长聚焦,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出语新奇、轻盈灵动、传神细节、生成意境上再下些功夫,假以时日,盛老师炳烛突进,必将所获更丰。

    【审核人:雨祺】

        标题:姚祥:大义容涵,纯情付雅——盛书刚教授其人其诗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ganwu/7278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翀翀翀翀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62
      • 获得积分:104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223.104.51.*
          【翀翀】发布的其他文章: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