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迎着绚丽的夕阳晚霞,老李悠然地将渔船划到湖岸。今天收获不错,多日不见荤腥了,老李想着今晚可以跟家人们美美地饱餐一顿湖鲜大餐咧!
老李挎着渔网搬着鱼筐正准备下船。突然,东面传来“砰!砰!”几声枪响。
兵荒马乱的年头,老百姓听到枪声早已见怪不怪。不过前几年日本鬼子占领了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有人性的鬼子来了,乡亲们都下意识地选择躲起来。
老李没多想,撂下渔网鱼筐跳下船猫着腰快步趟到岸边,一头扎进芦苇丛中。
隐入芦苇丛中半蹲着的老李,悄悄拨开了眼前的苇杆,小心地向外探望着。
不远处,十几名日军士兵正向这边搜过来,一边搜一边用刺刀扎着芦苇丛。
“糟糕,再不走鬼子就搜过来了。”老李一急,悄悄起身正准备转身离开时,耳畔突然传来轻呼: “老乡快趴下,我们是新四军,不要让鬼子发现了。”
老李身子不由一僵,他猛地扭过头循着声音望去,只见紧挨着自己的芦苇丛间,两名身穿便衣的新四军战士正躲在里面,其中一人向自己招手。
老李顿时明白:不远处的那群日本兵,八成就是在找这两位新四军战士的。
见老李没吭声,两名战士以为他被吓着了,一人悄悄挪身靠近老李,拔出短枪低声道: “老乡别怕,万一鬼子搜过来了,我们俩负责掩护,你只管跳水跑。
鬼子正步步靠近,俩新四军战士自忖必难幸免,遂打定主意,就是牺牲了也要掩护眼前这名老乡逃出生天。
老李张了张嘴没有吭声,他明白了俩战士的想法,如果现下这芦苇丛中只有他一个人的话,他想也不想便会立马跳水遁逃,或转移到另外一簇更靠里面的苇丛中。
但眼前的情况是,他若走了,这俩战士必然要遭殃了。但怎样才能救这俩人呢?老李紧抿着嘴,蹙起了眉头。
鬼子越来越近了,老李心一横:“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出去挡一下,搏一把。”老李向那两名战士摆了摆手,然后敏捷地拨开芦苇,猫着腰越过小埂上了自己的船,随后直起身,哼着小调不慌不忙地装作下锚扣船的样子。
“哇哩哇哩,哪宁?”听见这边传来歌声,鬼子们齐齐地看向老李,汉奸翻译向老李挥了挥手,让他过去。
老李一脸茫然地小跑到鬼子近前,鬼子迅即将他团团围住。
汉奸翻译问老李:“老乡,我问你,刚才有没有看见两个人跑过来了?”
老李一副老实模样指着西面说: “看到了,看到了,那俩人朝那边跑走了。”
翻译官跟鬼子军官叽里呱啦说了一通,鬼子军官拔出战刀架在老李的脖子上:“你敢说谎,死了死了滴!”
隐藏的俩战士心顿时“咯噔”一下,驳壳枪瞄准鬼子军官,手心都握出了汗。如果鬼子胆敢刀砍老李,他俩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向鬼子,掩护老李脱险。
老李假装害怕:“别!别!别!太君,我说的都是实话,我还要命呢!”
一名鬼子兵拿起枪托狠打老李的脸上,另一名鬼子一脚把老李踹向湖里。
“啊!”老李装作被打晕了,顺势潜入湖底,推着小船快速向湖心深处游去。
鬼子兵欲往湖里开枪时,鬼子军官一挥手“开路”,鬼子们便朝着老李所指的方向追了过去。
“老乡!老乡!” 鬼子们走远了,两名新四军战士走出芦苇丛,轻声喊着老李。
“新四军同志,我在这儿呢!”老李从小船后面翻上船,招手间把船划向岸边。
船刚到岸边,俩战士跳上船,紧握着老李的手,望着老李脸上的伤肿:“老乡,刚才太危险了,谢谢你救了我们。”
“别这么说,我弟弟也参加了新四军,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哪!”老李灿烂地笑着:“我说两位同志,这里不安全,你们先跟我回村里暂避一下吧。”
俩战士摇摇头说:“不行啊,我们刚侦察回来,有任务在身,今晚必须要赶到湖东岸向司令员汇报敌情。”
“那还等什么?起锚启航!”老李按着俩人坐下:“陆路容易碰到鬼子不安全,赶紧坐稳了,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水路了。咱们沿着芦苇丛间穿行隐蔽,明天天亮前保证让你俩见到司令员。记住,一定要替我多杀鬼子,为死难的乡亲们报仇!”
后记: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事迹,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教科书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红军与龙门》等,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上千篇作品,其中上百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各项征文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