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严汝茂‖老水缸

  • 作者:分享服务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2-03 11:51:54
  • 阅读0
  •   停水通知:因市政施工造成供水主管爆漏,需停水维修。我又想起了老家那口老水缸,想起了那段挑水的日子。

      上世纪70、80年代的粤西农村,水缸是每家每户最不能缺少的东西,而水缸里的水更是不能缺的,宁可缺一天的粮食,也不能缺一天的水。一缸水,除了一家人漱口、洗脸、做饭、饮用、洗澡、洗衣服等生活用水外,还要保证牛、羊等牲畜的饮水,消耗是很大的。

      自我记事起,那口水缸一直都是放在灶台旁边的小“天井”里,半人高,上宽下窄大肚子,它有着陶土烧制成的厚厚的缸壁,缸身除了一层厚重的墨绿色釉质外,完全没有任何装饰的图案,粗糙的质感透着一股朴实无华的劲儿。印象中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是这样的水缸,也都放在差不多的位置,做饭炒菜用水时,只要一转身就可以用瓢从缸里将水舀出,倒进锅里,非常方便。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父亲都会用一个大的黑色圆形塑料盖子盖住,防止晚上老鼠、壁虎等掉进去,即使是某天忘记了,他也会半夜爬起床去盖好。第二早上起来取水的时候再把水缸盖子拿起插在缸身与墙之间的缝里夹住,晚上临睡前又盖上,天天如此。

      那时候村里只有一口老井,母亲身体瘦小孱弱,我们姐弟几个又还小,挑水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了父亲身上。从家里到老井,得走四五百米的路程,早上是村里人挑水的高峰,为了不耽误时间,赶在人少的时候到,每次去挑水,父亲都要起个大早,一条压弯了的扁担和两个镀锌铁皮桶,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出门了,一趟一趟地跑,直到把水缸灌得满满的才罢休。每天我们起床的时候,水缸里都是满满的一大缸水,母亲淘米做饭,我们洗漱,然后上学。南方气候炎热,家里人口多,又是农事劳作,每天的用水量很大,特别是夏天,用水量剧增,一天要挑两次水,每次都是满缸。后来,我们姐弟长大一点了,开始帮着父亲挑水,我们谁都无法单独挑起两桶水,只能一前一后地抬水,或半桶,或大半桶的抬。抬回来靠在缸边,先用瓢一瓢一瓢地将桶里的水舀进水缸里,等桶里的水少了,两姐弟再一人一边抓着桶耳和桶底,合力地将桶提到缸口,再将桶里的水倒进水缸里。我们老家管这种挑回来未煮过开的水叫“生水”,我曾无数次喝过那水缸里的水,特别是炎热的夏天,一放学回来,口渴了就直接跑到缸边,拿起浮在水面上的水瓢,舀起一勺,咕噜噜一口气喝下肚,那股沁人心脾的清凉和痛快的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父亲是个勤快的人,见不得水缸里缺水,每次挑水,他都会跟我们说,要爱惜用水,缸里的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不能大手大脚的浪费水,只有水缸里有水他心里才觉得踏实,才能有备无患,以防万一。因为水缸里的水除了供给日常饮用和使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防。那时候做饭都是烧柴草,柴草都是堆放在灶台旁边,做饭的时候随时会有柴火掉出或迸出火星子而引起柴草堆着火。而且这样的意外也偶有发生,都是因为水缸储水充足,才能很快便把火扑灭了。水缸不仅是生活之源,还是生命的守护神。

      后来,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打起了自用井,安装了水塔,有的还安装了自来水。仿佛一夜之间,水缸从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物件成了碍眼的破烂,被人从厨房请了出去,或闲置院子里,或改作他用储物,甚至被敲碎做了铺路石。老家的那口水缸,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自从家里盖了新房子,打了井装了水塔后,就一直遗弃在老房子的厨房里了。如今,村里人的厨房里已很难再找到当年用的水缸了,但水缸曾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走过漫长历史后功成身退,它和那段挑水的日子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审核人:雨祺】

        标题:严汝茂‖老水缸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tianyuan/5447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分享服务分享服务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29
      • 获得积分: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61.154.28.*
          【分享服务】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