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屋后山有棵无花果树,树上有个鸟巢,空荡荡的,透过玻璃窗,可看穿那鸟巢,鸟巢白天总是静悄悄的,不知是否是鸟儿出去远处觅食,还是去远方旅游去了,但到了傍晚,它们就准时回巢,它们唧唧啾啾的叫声,似在分享白天所见所闻。但无论鸟儿飞往哪儿,屋后山的鸟巢永远是鸟儿的栖息地,倦鸟知返。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橘州文学》转眼间就到了创刊一周年的纪念日,本人万分感慨!从倡议到创办,我都全程参与,自己倍感荣幸,同时感觉责任不轻,所以现在做人做事也特别认真,无论编辑别人的文章或自己写作,相当严谨,常常为一句话字斟句酌。
其实无论你有多么冲劲,都会有疲倦的时候。疲倦时,总想有个栖息地,如我屋后山的鸟儿一样,疲倦了就回到鸟巢。《橘州文学》就是我的理想栖息地,每当我疲倦时,我会回到那儿,听听文友的心声,感受那儿文化气息的熏陶,陶冶下自己。
朋友好奇,问我:“你作为一个泥水匠,为何变成现在的不务正业,居然喜欢上文学创作?”其实我也无数次问过我自己,也找不出答案。
记得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对待生活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用唱歌来发泄,有的用饮酒来麻醉自己,而我只不过喜欢用文字的形式来纪录而矣,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是对生命的演绎,各有各的精彩。
相信谁都向往美好生活,但再好的生活也少不了有烦恼,体力劳动未必最辛苦,心中的烦恼最折磨人,格局不同,烦恼各异,世人总喜欢听愉快的音乐,但哀乐有时也会奏起,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想,以文字来记录生活就再好不过,语言到达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记得林徽因说过:“这世上有两个我,一个躯壳喂日常,一个灵魂补岁月,一个在文字里白马春衫慢慢行,一个在生活里蝇营狗苟兀穷年。”我又何尝不是!中年的我,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孩子,对谁都对得住,就是对不住自己,自己除了诗和远方,更多的是日常的柴米油盐,“酒干倘卖无!”时常在耳边响起。
创办《橘州文学》一半为大众,一半为自己,作为文学爱好者,自然都想有一份本地的文学报刊,很想英雄有用武之地,时刻记录生活,似我屋后树上的鸟儿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简单而快乐。
《橘州文学》筑巢引凤,一年来,吸引了许多文学的爱好者,发表了九百多篇原创文章,可谓硕果累累。《橘州文学》广交天下客,我们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但无论哪儿的作者,我们都热烈欢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橘州文学》是化州作家的栖息地,它以老中青为一体,它以诗歌散文相结合,歌颂祖国,宣传政策,传递正能量。《橘州文学》以培养新人为导向,我们紧握时代脉搏,挥毫泼墨,赞美家乡,我们以《橘州文学》为载体,唱响化橘红,宣传化州美食……把化州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化州,向往化州,热爱化州。凡事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橘州文学》已有好的开端,只要我们目标一致,齐心合力,相信《橘州文学》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