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清晨,青城山飘起淅沥的小雨。早餐后,我步入雅致书院打开窗户,一阵寒意袭来,我不由地拉上外套的拉链欲抵御这骤降的气温。当我端坐书桌前,习惯地打开微信早读,惊悉向运江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不愿相信这一消息,便不断地打电话向运江的好友求证。最终的“求证”结果,让我泪奔。无法接受的是,运江一个人在家里孤寂中悄悄地离开了充满着他的爱与恨的这人世间。运江啊,我多么希望时光倒流,我俩还在一起切磋写作、书法技艺,一起品茶畅谈艺术人生。可此时此刻,“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滴答的雨滴恰似我忧伤悲痛的泪水……
屈指算来,认识运江已近二十年。认识他是我俩在一起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的文创活动,是他作为学会的骨干与我一起在卢子贵会长身边工作的那些温暖的日子,是他作为散文家、画家给当今文坛吹过一阵清新的风。
在我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和一个文档。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四川省散文学会三十多年来,步步走来,一路芬芳,是无数像向运江同志一样的散文人所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在这张第三届四川散文奖评委的合影照片上,后排左一是向运江。当时他是作为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为这届散文奖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让我不能释怀的是,我收藏的向运江于二〇二二年三月十四日发给我的由他撰写的“第四届四川散文奖评选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我作为这届散文奖评委会副主任,深知为了草拟这个“实施细则”,运江几移其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后来,他还负责收稿、登记等等繁琐的工作。记得在这届四川散文奖终审工作的整整两天时间里,正值隆冬气温骤降。第一天因评奖现场空调出了问题,大家顶着严寒工作。这一天运江告诉我他有一点感冒,我叫他回家去休息,但他仍坚持在现场工作。这以后,运江因患重病,没有再参加学会的活动,也很少有人再提及他。
在学会痛失一位好老师、好文友的今天,我把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写出来,是想告诉大家,四川省散文学会所取得的成绩,其背后有无数像向运江同志一样的无名英雄。虽然他们不曾站在领奖台上,但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致敬他们对文学的纯粹和忠诚!
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哭运江!运江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