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当精英卸下面具:利义之辩下的文明镜鉴

  • 作者:吴虞江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5 10:18:29
  • 阅读0
  •   青铜鼎上的铭文还在闪烁商周的火光,竹简里的墨痕仍在记录诸子的争鸣。中华文明最璀璨的轴心时代,便已在甲骨上刻下“利”与“义”的永恒命题。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留下“君子喻于义”的千年回响;司马迁过曲阜而叹遗风,写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世相百态。当权力的权杖交到现代精英手中,这柄丈量文明的天平,却在物欲的狂潮中逐渐倾斜。

      一、梁柱之喻:被误读的精英使命

      任何文明都需要承重的梁柱。先秦的士大夫以“为天地立心”为志,魏晋的门阀士族尚清谈而重名节,宋代的文官集团敢以“文死谏”叩击天听。这些曾经的精英阶层,虽身处不同时代,却共同信守着“义先于利”的精神契约。正如曾左李撑起晚清危局,并非为顶戴花翎,而是以“中兴名臣”自期的道义担当。

      可当现代性的潮水漫过,某些精英却将“梁柱”偷换为“权杖”。他们深谙资源配置的密码,却忘记了“公器为民”的初心。看那金融巨鳄翻云覆雨间鲸吞民脂,看那学术权威在数据造假中透支公信力,看那权力掮客在政策缝隙里编织利益网络。当本应守护文明火种的人开始倒卖火把,当社会的稳定器异化为收割机,所谓“精英”不过是戴着领结的食利者,在文明的地基上挖下蚁穴。

      二、精致的崩塌:见利忘义的多米诺骨牌

      见利忘义的瘟疫总是从高处蔓延。战国的贵族卿相若只知聚敛,便会催生“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世道;晚清的封疆大吏若只谋私利,便会造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屈辱。今日某些精英的任性,比之更具隐蔽性——他们用程序正义包装利益输送,用专业术语掩盖巧取豪夺,在“合规”的灰色地带搭建起密不透风的利益共同体。

      这种崩塌具有可怕的传导性。当寒门子弟发现十年苦读不如权贵一句批示,当创业者明白踏实经营不如资本运作来得快捷,当普通人目睹公平正义在权力面前折腰,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系便开始倾斜。于是躺平主义盛行,于是仇富情绪蔓延,于是“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当精英阶层亲手拆毁了社会上升的阶梯,所谓“共同富裕”不过是悬浮在空中的华美泡沫,所谓“现代文明”终将退化为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三、文明的守夜人:利义天平的现代解

      真正的精英,应当是文明的守夜人,是利义天平的校准者。就像耶鲁毕业的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扎根乡村;就像“天眼之父”南仁东,22年如一日凿空云贵大山;就像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干部,把青春埋进泥土换取千万人脱贫。他们证明,精英的价值不在于掌握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用这些资源照亮多少人的命运。

      历史终将证明,那些在权力顶峰玩“任性”的人,不过是文明长河中的泡沫。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早已化作尘土,和珅的万贯家财终究充入国库,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们,才在青史留得清白名。今天的精英阶层更需明白:你手中的权力不是身份的勋章,而是文明托管的火种;你掌控的资源不是个人的私产,而是社会预支的信任。当“义”的刻度低于“利”的重量,再华丽的大厦也将倾颓于地基的裂缝。

      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读《孟子》的义利之辨。让权力回归公器本质,让资源流向创造之地,让精英重拾道义之责——这不仅是对社会公平的守护,更是对人类文明火种的续命。毕竟,当最后的守夜人也开始售卖黑暗,谁又能为文明的明天点燃曙光?

    【审核人:雨祺】

        标题:当精英卸下面具:利义之辩下的文明镜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4316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软妹味软妹味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1
      • 获得积分:635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