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装修房子,我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断舍离,许多旧物都被舍弃,唯独几床棉被被我视若珍宝般保存了下来。这几床棉被,不仅仅是普通的床上用品,更是亲情友好的温暖见证。
棉被中的棉絮,是妹妹用自家丰收的棉花弹制而成。那柔软洁白的棉花,仿佛承载着妹妹对我的关爱与祝福。被套则是姐姐精心挑选布料定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姐姐的细腻与用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棉套由母亲亲手一层一层絮好,再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母亲年轻时腿脚就不太好,蜷不了身,蹲不下去,可想而知,她在絮棉花缝被子时该有多么艰难。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为我做棉被了,毕竟我的住所装有暖气,用不了那么多。可母亲却很坚持,每年都要做一床。她总是说,趁她还能做的时候,多给我做出几床,这样漂泊在外的我就可以用到老了。我向母亲提起现在网上什么都能买到,像大豆棉、纤维棉之类的,轻得如柳絮,一床被子一抓一小把,又轻又不占地方。然而,母亲却有她自己的理论:“那么轻的被子,盖着能暖和到哪儿去?要说暖和,还得用咱自家棉花弹出的套子做的被子暖和,它有份量,能压得住身子啊!”
为了让我有厚实的棉被,每年临近拾棉花的时节,母亲就嘱咐小妹给我留出一床被子的棉花,若收成好,多留点也没关系。等天冷农闲了,再让小妹弹好送来家里。小妹有三个孩子,生活条件很一般,我实在不忍心老是用小妹家的棉花。母亲知道我的心意后,略带歉意地说:“你不是每年都给我钱吗?小秀家孩子多,条件有限,把棉花卖给外边也卖不出好价钱,你用了棉花,我多给她一点钱,只当是帮她一把。说到底,当年还是我让她断了学。”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后,我不再阻止母亲做棉被,反而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说我很喜欢这棉被,用着确实是比买的好用多了,还说同事朋友们也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被子。母亲听了很高兴,干劲儿就更足了,每年都让小妹多留点棉花,又是给我做被子,又是做贴身小褥子的。
做棉被时,土炕上有被窝不好铺展,母亲就总是选在堂屋里的地上,先铺上一整张厚点的塑料布,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豆包布,比划好尺寸后,跪着一层一层地铺摊棉絮,然后穿针引线,一行一行地缝制。母亲干什么都要好,就连缝制被子都是针脚合适,并会多缝几行,增加瓷实感又不失松软度。把网套做好后,再缝上一层花开富贵图案的大花布,一床农村气息浓郁的宣腾腾的被子初步完成。最后,还得套上姐姐给买的很洋气的被罩,这才算大功告成。母亲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放置好,等我什么时候回去就可以带回来。在母亲眼里,我好像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
我大学毕业后,就常年在外,对父母和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出点钱,以表作为女儿的一点孝心。要知道,当年供我上学的时候,可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特殊原因,父母上有四个老人要赡养,下有四个孩子要抚养,吃饭的人多,干活的劳力少。父母没日没夜地干活,也只能刚刚达到粮食不够瓜菜带的水平。看到这种情况,街坊四邻都劝父母让我辍学,因为姐姐和弟弟从小跟奶奶生活,他俩上学是奶奶支持的,父母无法左右,能决定的只有我和小妹。可父母没有动摇,他们坚信要想改变家里的状况,只有让孩子们考出去这一条路。
后来,二爷生病瘫痪了。那时候,全国上下又大搞计划生育,为了完成指标,已经过了生育年龄的母亲,被拉进县城做了结扎手术,一时干不了重活。实在没办法,只能在我和小妹之间选一个辍学,来帮衬家里。稍大点的我很明白,作为农村孩子,若想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生活,只有上学是唯一出路。于是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打死都要上学!就这样,小妹被迫辍学了。那时,家人的穿戴等都是用自家织的布,为了不影响织布进度,我就得背着线穗子上学,途中走累了,或课间休息时,就坐下来或找一背静地儿一边缠穗子一边背书。现在回家跟母亲聊天,母亲再说起我当年背着线穗子上学这件事,总是笑里带着泪,连连表示:“你说当年我咋那样呢?”言语中满是愧疚与不安。
其实,最让母亲不安并感到遗憾的,是小妹辍学,尽管当时家里条件决不允许两个孩子都继续上学,尽管有时会用小妹脑子愚笨来进行自我安慰,让小妹辍总是母亲胸口块垒。辍学那会儿,小妹还小,没考虑那么多,也没意识到上学考出去和留家务农最终的天壤之别。等到小妹真的懂了,埋怨过母亲,跟母亲闹过不短时间的别扭,直到后来发现再也无法改变,只好认了命。说起这个,我对小妹也是有愧疚的,因为我比她大,我比她懂得上学的重要性要早,可是我选择了自私,放弃了小妹。
留在农村务农的小妹,自从认了命,就开始踏踏实实地种地过日子。我的家乡威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部平原,是个产优质棉的大县,棉花种植面积连续数十年位列河北各县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称。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棉花。因为棉花相对于玉米高粱,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随着发展变化,葡萄、梨等果树替代棉花粮食,现又在家乡开始大面积种植。可是,种这些果木比种棉花庄稼等需要的投入更大,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身材偏胖、身体不太好、家庭条件又很一般的小妹,没有能力跟着主流种植瓜果李桃,只好成为小众群体之一,依然选择种植棉花,勉勉强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要想靠它致富,根本不可能。
这几床棉被,凝聚着家人对我的爱与付出。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也感恩小妹的奉献。这些棉被将温暖我的余生,不仅温暖我的身体,更温暖我的心灵。我会珍惜这份亲情,用我的爱去回报家人。每当我盖上这棉被,就仿佛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与关爱,让我在漂泊的日子里不再孤单。我也会更加努力地生活,让家人为我感到骄傲。我相信,这份亲情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棉被中的棉絮,是妹妹用自家丰收的棉花弹制而成。那柔软洁白的棉花,仿佛承载着妹妹对我的关爱与祝福。被套则是姐姐精心挑选布料定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姐姐的细腻与用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棉套由母亲亲手一层一层絮好,再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母亲年轻时腿脚就不太好,蜷不了身,蹲不下去,可想而知,她在絮棉花缝被子时该有多么艰难。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为我做棉被了,毕竟我的住所装有暖气,用不了那么多。可母亲却很坚持,每年都要做一床。她总是说,趁她还能做的时候,多给我做出几床,这样漂泊在外的我就可以用到老了。我向母亲提起现在网上什么都能买到,像大豆棉、纤维棉之类的,轻得如柳絮,一床被子一抓一小把,又轻又不占地方。然而,母亲却有她自己的理论:“那么轻的被子,盖着能暖和到哪儿去?要说暖和,还得用咱自家棉花弹出的套子做的被子暖和,它有份量,能压得住身子啊!”
为了让我有厚实的棉被,每年临近拾棉花的时节,母亲就嘱咐小妹给我留出一床被子的棉花,若收成好,多留点也没关系。等天冷农闲了,再让小妹弹好送来家里。小妹有三个孩子,生活条件很一般,我实在不忍心老是用小妹家的棉花。母亲知道我的心意后,略带歉意地说:“你不是每年都给我钱吗?小秀家孩子多,条件有限,把棉花卖给外边也卖不出好价钱,你用了棉花,我多给她一点钱,只当是帮她一把。说到底,当年还是我让她断了学。”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后,我不再阻止母亲做棉被,反而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说我很喜欢这棉被,用着确实是比买的好用多了,还说同事朋友们也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被子。母亲听了很高兴,干劲儿就更足了,每年都让小妹多留点棉花,又是给我做被子,又是做贴身小褥子的。
做棉被时,土炕上有被窝不好铺展,母亲就总是选在堂屋里的地上,先铺上一整张厚点的塑料布,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豆包布,比划好尺寸后,跪着一层一层地铺摊棉絮,然后穿针引线,一行一行地缝制。母亲干什么都要好,就连缝制被子都是针脚合适,并会多缝几行,增加瓷实感又不失松软度。把网套做好后,再缝上一层花开富贵图案的大花布,一床农村气息浓郁的宣腾腾的被子初步完成。最后,还得套上姐姐给买的很洋气的被罩,这才算大功告成。母亲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放置好,等我什么时候回去就可以带回来。在母亲眼里,我好像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
我大学毕业后,就常年在外,对父母和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出点钱,以表作为女儿的一点孝心。要知道,当年供我上学的时候,可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特殊原因,父母上有四个老人要赡养,下有四个孩子要抚养,吃饭的人多,干活的劳力少。父母没日没夜地干活,也只能刚刚达到粮食不够瓜菜带的水平。看到这种情况,街坊四邻都劝父母让我辍学,因为姐姐和弟弟从小跟奶奶生活,他俩上学是奶奶支持的,父母无法左右,能决定的只有我和小妹。可父母没有动摇,他们坚信要想改变家里的状况,只有让孩子们考出去这一条路。
后来,二爷生病瘫痪了。那时候,全国上下又大搞计划生育,为了完成指标,已经过了生育年龄的母亲,被拉进县城做了结扎手术,一时干不了重活。实在没办法,只能在我和小妹之间选一个辍学,来帮衬家里。稍大点的我很明白,作为农村孩子,若想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生活,只有上学是唯一出路。于是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打死都要上学!就这样,小妹被迫辍学了。那时,家人的穿戴等都是用自家织的布,为了不影响织布进度,我就得背着线穗子上学,途中走累了,或课间休息时,就坐下来或找一背静地儿一边缠穗子一边背书。现在回家跟母亲聊天,母亲再说起我当年背着线穗子上学这件事,总是笑里带着泪,连连表示:“你说当年我咋那样呢?”言语中满是愧疚与不安。
其实,最让母亲不安并感到遗憾的,是小妹辍学,尽管当时家里条件决不允许两个孩子都继续上学,尽管有时会用小妹脑子愚笨来进行自我安慰,让小妹辍总是母亲胸口块垒。辍学那会儿,小妹还小,没考虑那么多,也没意识到上学考出去和留家务农最终的天壤之别。等到小妹真的懂了,埋怨过母亲,跟母亲闹过不短时间的别扭,直到后来发现再也无法改变,只好认了命。说起这个,我对小妹也是有愧疚的,因为我比她大,我比她懂得上学的重要性要早,可是我选择了自私,放弃了小妹。
留在农村务农的小妹,自从认了命,就开始踏踏实实地种地过日子。我的家乡威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部平原,是个产优质棉的大县,棉花种植面积连续数十年位列河北各县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称。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棉花。因为棉花相对于玉米高粱,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随着发展变化,葡萄、梨等果树替代棉花粮食,现又在家乡开始大面积种植。可是,种这些果木比种棉花庄稼等需要的投入更大,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身材偏胖、身体不太好、家庭条件又很一般的小妹,没有能力跟着主流种植瓜果李桃,只好成为小众群体之一,依然选择种植棉花,勉勉强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要想靠它致富,根本不可能。
这几床棉被,凝聚着家人对我的爱与付出。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也感恩小妹的奉献。这些棉被将温暖我的余生,不仅温暖我的身体,更温暖我的心灵。我会珍惜这份亲情,用我的爱去回报家人。每当我盖上这棉被,就仿佛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与关爱,让我在漂泊的日子里不再孤单。我也会更加努力地生活,让家人为我感到骄傲。我相信,这份亲情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