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一段被江水与童声侵染的时光

  • 作者:甘河的天空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8 12:00:17
  • 阅读0
  •   甘河地名由来:原名落凹(wa),寓意是坐落在一个深深的凹地里,布依语中意为“荒芜的土地”。“甘”在百度中解释为“甘甜、美好”,常被形容水质清冽、味道甘甜。“河”指自然河流。该村位于南盘江边,处于低海拔地区,经济作物中种植甘蔗居多,后来更名为“甘河”,寓意“甘甜的河流”。

      ——题记

      在时光长河的角落,有一个被岁月轻轻抚摸的地方--甘河。在那里的南盘江畔,曾经留下我一段难以忘怀的交流时光。深夜梦中,常常听到流水声和朗读声。

      17年过去,记忆却像南盘江边的鹅卵石,被冲涮得愈发清晰。

      2008年,我所在的学校严重超编,每年年末都要进行考核排名,末位的教师要到边远地区交流两年。当时我年轻气盛,或许是对考核制度有所抗议,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写下申请:“听说甘河缺教师,我志愿申请去交流。”

      去甘河的前夜,雨下了一整夜。妻子虽有些埋怨,但还是帮我整理背包,再三嘱咐:“不要喝酒,骑车注意安全......”我心不在焉的回应:“知道,我会的。”心中期待着出行时刻。

      早上,天已放晴。我和一起去支教的三位老师互相交流着,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冲在前面,后面是各学校送行的几位老师。我们沿着龙桠公里骑行约12公里,在羊场凹(ao)处左转进入停西村。车轮碾过黄泥巴路,轮子打滑,车尾摆了摆,车上的背包掉到稀泥巴上。我停下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学校派来送我的洪校和松哥急忙停车,帮我擦去包上的泥巴,再次用绑带固定好。洪校经验老到,告诉我:“叉开双脚,照着车轮印子骑,骑慢点。”一路颠簸,一路打滑,下了一坡又一坡。终于过了停西村,下面就是甘河村了。

      路边一排排的杉树列队欢迎我们,芭蕉树在风中摇摆,为我们送来凉风,知了为我们弹奏歌曲。路上的几只鸡被我们一行吓得钻进甘蔗林里,路边有几间低矮的吊脚楼,一位老大爷蹲在门口抽着水烟,掉牙的嘴对着我们笑了笑。我们停下车,坐在路边木棉树下休息,附近房屋的门缝里冒出几个小脑袋,见我们看他们,连忙关上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一行前来交流的年长的龙老师一边发烟一边说:“今天的这个路还是有点巴适呢,翻过这个坡,下面就是甘河小学了。”

      继续骑行到坡顶,放眼望去,山窝窝脚,一栋两层的平房前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平房右边有一小栋瓦房,那里便是甘河小学。

      过了桥,就到学校了。

      罗校长、杨老师、村里的几位干部以及附近的几位农户,早早就在路边迎接我们。趁他们交谈,我环顾四周。平房左边栽着几颗苦楝树,教学楼前是一个篮球场,球场边有一个缺角的乒乓球台,球场上边的瓦房就是我们住宿的地方。

      走进瓦房,一阵香味随风飘来,钻入鼻孔,我不禁吞了吞口水。堂屋正中间,两张方桌拼在一起,板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四周。每张桌上摆放着两盆菜,一盆装香喷喷的土鸡肉,鸡头朝着堂屋中间;另一盆装着亮晶晶的大片腊肉,盆四周一圈碗里的酒快要溢出来。

      我放下背包,洗了把脸,大家便围坐在桌边。简单的工作交接后,罗校长说:“感谢四位老师到我们学校交流,今天安心喝酒,明天才开始上课。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招待不周,请多海涵,干!”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也不知道喝了几碗酒,反正我没尝出菜的味道。送行的人要走时,我依稀记得拉着松哥的手,不让他走。

      那晚,我应该是不知道天何时黑的,这也是生平第一次喝醉。

      第二天一大早,昨天的事我断片了,酒的后劲还在体内折腾。我拿了课表,走进一年级教室。室内几张高低不齐的凳子上坐着十几个孩子,他们一个个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让孩子们自我介绍,他们乖乖坐着,没有人说话,我走到哪儿,他们的目光就跟到哪儿。来之前我做过功课,知道他们在家里说方言,听不懂明话(普通话)。为缓解尴尬,我先自我介绍,然后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糖果,说:“哪个小朋友举手说话,老师就给他糖果。”环顾四周,一个小朋友战战兢兢举起小手:“老实(师),我叫黄兵,我6岁啦。”终于有小朋友开口了,我悬着心放下了。在我的慢慢鼓励下,有几位小朋友开始自我介绍,黄兵同学帮我翻译。

      突然,“哞哞”叫声中,一头水牛把头从窗外伸进来,吓了我一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是习以为常的事,而对我来说,这是我从教生涯最为难忘的一节课。

      以后的数学课教学中,我负责授课,黄兵同学负责翻译,教学工作慢慢步入正轨。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下午放学后,我们在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烈日,沿着山边去黄兵同学家进行家访。

      路边长着许多碧绿的楠竹,甘蔗在地里排着整齐的队伍,木瓜树上几个黄色的木瓜格外诱人。龙老师说:“太热了,要是能摘个木瓜解渴才安逸。”杨老师连忙说:“不要乱动人家的东西。你们刚来,不了解情况,你对他们一分好,人家就会对你十分好。”

      大家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前走。前面的树林里传来几声狗叫,林子里的树下,许多只鸡在找食吃。黄兵同学的母亲一边赶狗,一边说:“老师,走这么远的路,辛苦了!”杨老师回应:“你家孩子很乖,我带几位老师来家访,欢迎不?”她笑着说:“外面有点热,进屋坐,喝碗水。黄兵和他爸爸去买花生米,应该要到了。”说着,她给每人舀了一碗糖水,龙老师早已等不及,一口就喝完了。我喝了几口,甜甜的,有点酒味,又带点蜂蜜的味道,很好喝。同行的韦老师、陈老师和我还想再喝,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杨老师看出我们的心思,摆了摆手,使了个眼神,大概是示意不要再喝了。黄兵的妈妈笑着又递了一碗给龙老师。

      这时,黄兵同学和他爸爸回来了,我说明来意后说道:“黄兵同学非常聪明,又听话,他经常帮老师翻译同学说的话,老师来走访一下。”他爸爸笑着说:“他外公是老师,经常教他,还要求我们在家尽量说明话(普通话),所以他会说也听得懂一些。”我又和他交流了其他情况,准备离开。他拦住我们说:“各位老师难得来,今天一起喝点小酒。”我望向杨老师,他点点头,对着黄兵爸爸说:“好久没有和你喝了,今天就整几杯。”

      黄兵同学的爸爸忙着去抓鸡,我们几个到附近转转。杨老师说:“老师去哪家家访,如果不喝点酒,主人家会生气的,注意不要吃鸡头就行。”

      不一会儿,菜就上桌了。主人家敬了一杯酒后,将鸡头夹到碗里递给年长的龙老师。龙老师歉让了一番,将鸡头往下传,大家都没有吃,最后又回到碗里。几杯酒下肚,龙老师在我旁边有些坐不稳,筷子老是夹不到菜,说话也有些重复,眼神有些呆滞,像是醉了。大家一边约酒,一边约菜,这次我才真正品尝到当地土鸡的香味和大块腊肉的滋味。

      当月上西山,我们互相搀扶着,唱着歌歪歪倒倒地回到学校。杨老师才说出不要再喝糖水的原因:当地人非常好客,无酒不欢,客人到他家要喝醉了他们才高兴。糖水里加了甘蔗酒和蜂蜜,先喝几碗,不醉才怪。另外,以后去哪家做客,不要吃鸡头,鸡头是留给年长或最尊敬的人吃的,要是吃了,主人家会不高兴,还得重新杀鸡摆桌。

      在以后的日子,上完课批改作业,学校若没有其他任务,日子越发无聊。韦老师和我坐在堂屋边上石墩上,望着对面的路,数着过往的摩托车。一下午从路上驶过的摩托车寥寥无几。我像井里的青蛙一样抬头向山上望去,只能看到一小块湛蓝的天空,我的网名“甘河的天空”便由此而来。

      夏天傍晚,天气闷热,蟋蟀鸣叫。操场下面住的村主任代龙约我们到他家喝酒,还有寨邻相陪。他举起酒杯说:“几位老师从那么远的地方到甘河教我们的娃娃,辛苦了。如果不嫌弃,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空时来找我们喝酒。”喝着喝着,其中一位姓黄的先走,不一会又叫我们到他家喝。他年长几岁,我们都称他“黄二伯”。那天的夜晚格外漫长,从黄二伯家到学校的路,我们走了很久。

      当时学校的条件差,没有冰箱。我们买的肉和疏菜最多能放两天,星期三以后几乎没有菜了。老是去黄二伯家蹭饭,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我们决定星期一多买一些菜,并把附近的几位伯伯约来喝酒,没菜时好去他们家蹭饭。后来,星期二以后的日子,学校右边榕树下的黄二伯家成了我们的根据地。我们坐烂了他家的板凳,喝光了他家的糖酒。他常说的话“麻布洗脸,初相会;水干石头现,日久见人心”,我至今仍然牢牢记得。

      长时间喝酒,身体吃不消。我有钓鱼的爱好,决定到河边消磨时光。

      顺着学校向左走1公多里,悠悠的南盘江便呈现在眼前。岸边竹林成排,碧绿的江水潺潺流淌,是个垂钓的好地方。我脱下衣服,一个猛子扎到水里,冷得跳起来。我询问当地的农户哪里好钓鱼,在他们的指点下,我选择路对门面的一个竹林脚,开始修建工事,打算把这里作为工作之余的休闲地。钓了几天,水位时涨时落,几乎没有钓到鱼。后来买了油枯,喂了几个星期,终有所获,也带动几位老师常到河边钓鱼。

      时间飞逝,又有新同事加入我们的队伍。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业余时间家访、喝酒、钓鱼,日子在周而复始中度过。

      交流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要走的那几天,周围的农户轮流邀约我们到他们家喝酒。“老师,干,以后有时候下来玩。”端起碗,我每次都是含着泪一饮而尽。

      走的那天,和来时一样,头天晚上下着雨。我带着一包学生送的芭蕉和甘蔗,坐上岑兄弟开的越野车,向甘河挥挥手。车轮几次打滑,当翻过丫口的木棉树,车轮碾过地上的碎石,我泪如雨下。

      回来后,我又去学校看了几次。

      在脱贫攻坚中,路硬化了,学校翻新了,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村小因生源減少,被整合到几公里外的停西小学。几位老师分流到其他学校。

      南盘江的水最终汇入珠江,而后流入南海。这就如同孩子们的人生,终将迈向远方。

      有些地方,离开后才发现,它已然成为我灵魂的支柱。

    【审核人:雨祺】

        标题:一段被江水与童声侵染的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434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