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徜徉在一寨两国

  • 作者:洪和胜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30 00:16:03
  • 阅读0
  •   一个寨子有两国?初次听到这样的事,我有些惊诧。待踏上德宏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仿佛打开一本写满神奇的书,才领悟到一寨两国是书中最独特的篇章:国境线静静地蜿蜒其中,以奇妙而柔和的姿态将寨子分成两半,形成了“一个傣族村寨分属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的独特地理奇观。

      中缅边境线长达169.8公里,山水、田埂、小路或小河是边境线的标志。这个寨子距瑞丽市约11 公里,位于中缅边境71 号界碑旁,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中国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中缅双方田地犬牙交错,村寨相通,鸡犬相闻。

      虽然这里有国与国的分别,傣族村被一分为二,归属两个国家,但两国的边民好像同一个村寨的村民,一直沿袭先辈友好往来的传统,至今仍保持着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以及通婚互市、亲如一村的生活习俗。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鸡光明正大地跑到中国来下一个蛋再回国,贪吃的猪牛们会趁主人一不留神,便偷越国境吃庄稼,有时是水稻,有时是苞谷,有时是豌豆尖、蚕豆荚。主人发现后,可能跨国吵架,可能气急败坏,也可能无可奈何,付之一笑。但最后,都会化干戈为玉帛。

      毕竟大家都是语言相通、文化相近的同宗同族,考证起来,大多都是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这里没有森严壁垒,更看不到剑拔弩张,国境线像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两个国家人民的真实生活,编织出跨国界的邻里之情。

      我是在一个晌午时分来到寨子里的。漫步期间,目之所及皆是独特而和谐的景象。竹篱、村道、水沟、土埂,这些平日里寻常不过的事物,在这里却有着特殊意义,它们不经意间就成了国界的标识。这边,德宏的傣家竹楼错落有致,在绿树掩映下尽显宁静祥和;那边,缅甸的高脚屋别有一番风味,偶尔传来的缅语声,有点像风中飘散的独特音符。

      银井村民出国比出省、出县容易得多,去一趟昆明山长水远,他们每月数十次穿越神圣的国境线却浑然不觉,荡个秋千也能荡到国外去。缅甸的小孩早晨到银井边防小学读书,午饭回到缅甸家里吃,一点都没觉得出入的是两个国家。

      寨子里有一口两国边民共用的井,井栏上用中文和缅文雕刻着“一寨两国水”的字样。井很深,打水要用井边架着的竹竿和吊桶。这边的大妈和那边的姑娘,不约而同地来到井边打水,她们用微笑和简单的问候交流着,水桶装满的是清澈的井水。在这里,国界没有阻隔共享生活的日常,反而让彼此的相处多了一份别样的珍惜。

      “一井两国”的旁边甚是热闹,院子里的空地上,歌舞正欢。游客们围成圈和傣族姑娘们跳起傣族舞,韵律十足的象脚鼓和铓锣声让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一切都闲适、恬淡与悠然。欢快的舞蹈后,就在一旁的超级小集市上来一杯地道的特产“泡露达”,或者是酸辣到位的傣家凉粉。不大的集市有各种民族特色的产品,都是纯正的手工制品,其中还有不少缅甸芒秀的特产。

      吃罢傣家凉粉,只需走几步,我就来到一架秋千旁。别小看了这架不起眼的秋千,这可是驰名中外的“一架秋千横跨国界”的打卡点,是大人和小孩们欢乐的天地,他们在秋千上嬉笑玩耍,每一次高高荡起,都像是在两国之间自由穿梭,纯真的笑声是对这种独特生活最好的释放。国界在他们眼中,不是限制,而是新奇与欢乐的源泉,是记忆里最特别的一抹色彩。

      因为地理环境独特,这里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有荷塘,有傣族民居,有手工银制品和其他纪念品销售,还有电瓶车在村寨与村寨之间往返。有的傣族人家把家里收拾装扮一番,开起了家庭旅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村民们迅速富裕起来,让鸡犬相闻只有一沟之隔的缅甸村民艳羡不已。如果游客想详细了解一寨两国的风情,还可以请傣族阿妹当导游。

      我在银井村,就请了一个傣族阿妹为我详细讲解。她说,早年,银井村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偷偷跑到缅甸去找活路。如今,这里的条件好了,缅甸的很多边民过来从事珠宝贩卖、玉石毛料加工,或开冷饮店、摆街头小摊,甚至做服务员、搬运工等工作。女孩子也愿意嫁到中国,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民族、同样的风俗,沟通交流起来没有障碍,边民间互相通婚的现象很常见。

      傣族阿妹还说,傣族人有女娶男嫁的婚嫁习俗,女性地位尊贵,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而男性是没有继承权的。男孩成年后,便要到相中的女孩家去做三年苦力,如果表现不好,会遭到女方家长和女孩嫌弃,可以把他赶出去,男孩便成了二手货,重新找对象时,得从六年苦力干起。但男人结婚后,身价猛然提升,直接从奴隶到将军,不再下地干活,只在家带带孩子,坐享其成,可谓一朝苦差换来半辈闲。

      傣族人家生了男孩不能张扬,家人们关起门来吃顿饭就行了,他们认为男孩是要嫁出去的,是赔钱货,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如果生了女孩的话,就意味着家里有了顶梁柱接班人,放鞭炮摆酒席,全寨人都来道喜。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实属一朵奇葩,反男尊女卑的主流之道而行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事终究不会成为常态。如今,傣族人的婚嫁习俗在不断演变,男人可以在家娶妻生子,女人也可以嫁出去,男女地位日渐平等。

      徜徉在一寨两国,我感觉这里不只是一个地理奇观,更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段两国边民谱写的和谐乐章。事实证明,国界是和平共处的见证,是文化交融的桥梁,即使国界分隔,人心也能紧紧相连。

    【审核人:雨祺】

        标题:徜徉在一寨两国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4202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赵雄飞赵雄飞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6
      • 获得积分:77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