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青天碧海日月长,万古流云塔做伴

  • 作者:易晓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17 18:34:12
  • 阅读0
  •   一个阳春午后,我悄然来到了闽南一方海岸。天湛青宁静,海碧蓝微漾,村庄逶迤于海边沙地,村头巍然矗立着一座源接远古的塔。塔名“虎啸塔”。夕照下的塔和塔头刘村交相辉映出一幅天地绝美大图画,显得深邃辽远、瑰丽迷人。

      塔和塔头刘古大厝一样古老而崭新。塔因人留存永久纯粹,人因塔日益坚韧智慧。塔与人共存至地老天长绝不只是传说。

      塔平静地对着大海,千百年来耐心聆听着风云变幻的潮音涛声。历年历朝的过往并非各自生长并隔膜着。以塔为介质,将不同时代塔头刘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相互共鸣与理解,这是多么令人欣喜和羡慕的相伴相知啊!

      因有此塔,居求定所的人围绕着塔安居乐业了;爱拼敢闯的人扬帆出海,营谋生计的航程清晰安全了;守望在家的亲人有了祈望和安宁。塔仿佛幻化成了一个佛祖,为千百年来依傍它的人们燃起了生生不灭的光明之火。

      曾耗时20余年建成的塔已诞辰1307年了,虽数遭兴废,但在原基址屹然矗立了13个世纪之久。伴塔求生求存蓬勃向上的塔头刘走出了一代代青胜于蓝的赤子英杰,长养了一棵棵参天茂盛大树,孕育了一枚枚晶莹通透的灵魂。一部未被时空打败的刘氏家史,与塔的坚毅不屈精神血脉交融,与变幻发展的时代紧密同行,一直在远航的路上从未停歇,只有指引、出征和远行。

      正午蝉鸣间隙,青梅坠地的闷响惊醒了竹筛里筛麦的农妇。蚕豆叶背面绒毛沾着晨露,在穿堂风里抖落细碎彩虹。赤脚踩过田埂时,蚯蚓拱出的薄泥片正卡在草鞋缝里,被体温烘成半透明的琥珀。

      有人从塔基出发,走向了五湖四海,漂洋拓展;有人在塔下率先高举火把,勇敢播种光明,慷慨赴死;有人依然伴着塔朝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度日。无论被命运牵引到了哪条路上,塔头刘人都秉承着塔的顽强忠贞、果敢通明、静默恒久。塔是疲惫远行人的拄杖,是辗转游子窗前的明光,是搏击风浪披荆斩棘者船头的航标,是深陷泥淖难免失意仔心中的红日。

      只要目睹塔下人不惧怕、不懈怠、不松弛,坚持不已地开辟向内向外、向上向光之路,这就是塔最快乐明媚的幸福时光。

      天已晚,我在离去的车里不停回望。塔和塔头刘太美太丰富了,这本大书短时间内难能领略透彻。我只能一遍遍回味,像塔头刘人一样代代承传,久久读悟,感受它的深刻滋养,领会它明朗辉光的照耀。

      我痴迷这片海域,还有一层缘由,大约是塔真诚豁达坦荡包容的胸怀。是塔教会人们不必计较俗世,把胸中块垒,让青天流云去荡涤。是塔指引在塔下生活的人,不必在意眼前的苟且或安逸,一定要极目远眺,在浪潮出入间,在水天交汇际,追求海燕般高远志向。顺时势之风,各种产业开疆拓土,纵横四方谋发展。投巨资兴学校,商耕读书是至要。敬老育幼善为根,圣贤祖训不可忘。筑堤建坝,泄洪除污,修古辟新,守住蓝天碧海岁月长。即便功成业就,塔永远是塔头刘人最深切的依恋和眷念。塔是塔头刘的支撑,塔头刘人是塔的见证,二者相依相伴,何其幸哉!

      我有幸与两位塔头刘人为邻,一为刘之女,一为刘之媳。相处日久,我常常为塔头刘人血脉传承的精粹感动不已。我目睹她们无论家世地位若何,逢年过节,必定准时回乡,敬神祭祖,从无纰漏差错。为村容村貌建设、养老扶贫,无不慷慨解囊。谈及祖先村史,她们不约而同地流露出的感佩神色深深印在我的心灵。因为她俩的诚挚友谊,我就有了对塔头刘亲近、思考和拜谒的机会。数年比邻而居,我总能不时品尝到塔头刘渔船打捞的鱼虾蟹蚵,村头沙地出产的薯生果蔬,嫁女娶媳的糖饼喜点,孩儿周岁的五味油饭,老者大寿的素菜素饼,不同节日制作的元宵、润饼、粽子、咸粿和年糕等风味小吃。这些充满真意盛情的馈赠物品一次次慰藉、温暖着我因漂游在外难免犹疑寂寥的心。日子久了,除了说不出地道的闽南话,我已觉不出身在异乡了。我饱含敬意完全相信只要有塔头刘人在的地方,就是人与人间最温暖幸运的福祉。

    【审核人:雨祺】

        标题:青天碧海日月长,万古流云塔做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4338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