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大海,不要忘了小溪。够着了更高展示才华的平台,不要忘了《同步悦读》的托举。这句话,应该是所有《同步悦读》作者的共同心声。
曾几何时,亲近文学、成为作家于我来说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尽管很向往。
实现文学梦想、成为所谓“作家”的过程颇具戏剧性。2023年4月底开始结缘《同步悦读》后,通过自己多年的积累及《同步悦读》平台的推送,在县、市作协领导的关心下,陆续加入了太湖县、安庆市作协和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2014年凭借散文《种瓜得瓜》,获《同步悦读》编辑团队的厚爱,给予《同步悦读》签约作家的“雅号”。诚惶诚恐之余,我更感觉是一副沉甸甸的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一份基层作者的时代担当。是《同步悦读》的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培养、帮助、提升了我及很多同步人的人品、文品高度。
《安庆读书人家》《走近李宏塔》等佳作,书中的人物形象陡然高大起来,任何时代都必须涌现毕家祯、胡开建、叶庆等讴歌榜样人物的作家。这些书中的呈现的人物形象饱满,先进事迹感人。反复沉浸式阅读后,给了我写一写读后感的冲动。于是《毕老爷和安庆读书人家》、《走近李宏塔》相继在《同步悦读》首发并被大量转载、评论。太湖籍著名作家石楠先生也友情转发到她所能转发的朋友圈及微信群,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效果。《毕老爷和安庆读书人家》拟被编入某文学专辑,《走近李宏塔》获上海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团队的高度肯定。这些信息反馈无疑给了我继续努力的智慧和勇气。
《中国的南丁格尔殷粹和》是首发《同步悦读》的纪实性作品,获著名书法家汪德平教授的欣然题字,被《长河文艺》编辑老师选登和汤泉乡收藏。无声的支持和鼓励,纯洁的文化交往,给了我足够的尊重、信任、鼓舞。我常常仅用“谢谢”两字或符号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抬爱。
结缘《同步悦读》,有关个人经历的作品感动了素昧平生的《作家天地》主编郭翠华老师。她不仅常点赞、留言、打赏鼓励,还通过吴新生老师要了我的准确地址,赠送我爱人一条大红丝巾。对一个蜗居乡下的女人来说,获得文学大咖的馈赠,岂不是泼天的幸福和温暖。爱人一激动,血压高了不是一点点。当儿媳帮爱人系上围巾后留影的那一刻,五十多岁的“半老石娘”,也焕发了三十多岁的青春风采,靓丽、自信。郭翠华老师说:一个成功人士的后面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我要向她致敬。有机会,我还想去太湖见见她。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最好是板栗、柿子成熟的季节,邀上诗城、宜城的孙仁寿、杨光等老师,可以浩浩荡荡,可以“肆无忌惮”…
自长春书店“感恩家乡”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引发社会广泛赞誉。人们不禁好奇,是何方神圣给了你如此美妙的创意?假如我说是《同步悦读》的高级智囊团,或许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在桐城国际大酒店,在合肥京东方,在安庆大酒店,作为连续三次《同步悦读》大型线下活动的参与者,我是何其有幸,能与众多老师们亲密接触,得众多名家们的热心指点。
丁建设(崇德尚贤)、李德明老师(《粉笔岁月》作者)、查政权、胡铭(资深政法工作者)、书忘带等师友们,在我的所有作品后慷慨留言鼓励,洋洋洒洒数百字甚至千余字的体量,给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感谢有你们,有你们真好!
我与《同步悦读》牵手三年,堪称受益匪浅;《同步悦读》诞生九载,可谓前程锦绣。网络时代,给了《同步悦读》强大的生命力;白夜团队,凝聚了各行各业的文学精英。
数字9的美好寓意,横跨哲学、文化、艺术与生活,既是完满的终点,亦是新生的起点。其核心价值在于融合对立(如阴阳平衡)、超越局限(如长久与变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符号。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步悦读》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继续在讴歌伟大时代的舞台上成为网媒的标杆,闪闪发光,照亮更多《与光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