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吻痛如歌:在疼痛之中,开出温柔的花——评蒋本智的小说《吻痛》

  • 作者:海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5-02 00:08:19
  • 阅读0
  •   “世界以痛之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样一句话,不是诗,而是血写的情书;不是哲思,而是活生生的人,用一寸寸爬行的身体,在黄土和垃圾之间,一笔一笔写给世界的回响。

      蒋本智的小说《吻痛》像一场温柔的暴风,在心灵的某个沉默角落卷起一场不动声色的地震。它不大声喊叫,不喧嚣控诉,而是用柔软的笔触,从那些我们习惯视而不见的边缘之人身上,发出光。那光不炫目,却令人瞬间落泪。

      他写胡雷,那位被命运无情按倒的男子:三岁失去双亲,六岁被小儿麻痹症夺走行走的权利,说话含糊不清,行走需用双手支撑着破损的双膝,一点点向前爬。他所面对的世界,并非我们熟悉的日常,而是一片充满斜坡、碎石、旁人目光的荒原。然而,正是在这片荒原上,他用自己受伤的身体,一砖一瓦筑起了爱的屋顶。

      十五年,他一无所有,却捧出百万善款。他没有步伐,却走进了数百位孩子的梦中。他不是富人,却成为别人眼中唯一的恩人。他从垃圾堆里翻出希望,从疼痛中,掏出包裹着热泪的糖。这样的故事,怎能仅用“感动”二字轻描淡写?

      记者问他:“你是残疾人,自己都难照顾自己,为什么还要捐钱?”

      他轻声说:“因为我曾经淋过雨,所以想给淋雨的人撑把伞。”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世界都静了。像是某种久违的纯真,在污浊里被人重新拥抱;像是某种本该消失的语言,在冷漠之中复活。这不是语录,而是从疼痛深处长出来的一朵花。那花叫同理,叫慈悲,叫“我愿意把你看作我自己”。

      这不是平凡的捐赠者——他不是因为拥有太多才愿意给予,而是在所剩无几的余烬中,也想捧出一点温暖照亮别人。他是从牺牲中走来的,在自己的痛里淬炼出对他人的爱。那种爱,并不浪漫,不诗意,而是日复一日,靠手肘和膝盖磨出的坚韧。那是一种沉默的牺牲,是一种无需见证的崇高,是一种“即使我已碎裂,也愿你完整”的心愿。

      人间最大的悲哀,不是命运的不公,而是当爱出现时,我们竟视而不见。而最大的幸福,恰恰来自这些被疼痛包裹后仍愿意绽放的心灵。

      这让我想到那些远离都市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没有光,没有网络,甚至没有清水与午餐。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那座山,但他们却因为某个陌生人伸出的一只手,重新相信世界。这样的爱,没有合约,没有回报,甚至不曾留下名字——但正是这样的爱,构成了人间最坚固的支撑。

      当我们谈论文明,谈论成就,谈论未来时,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在最黑暗里无声燃烧自己的人?他们不在聚光灯下,却是整个舞台的支柱;他们不在话语权中,却让话语本身更有温度。他们不教人如何成功,但教会我们什么叫做人。

      胡雷的存在,是对这个世界一种柔软的反问:“你有没有用疼痛去包裹别人?” 如果爱是一种回声,那么,他就是回声的起点。他用破碎的身体,在人间挖出一条光的河流。他证明了,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健全与富有,而是来自心甘情愿的给

      予。

      蒋本智笔下的《吻痛》,不是悲剧,也不是励志的标本,而是一首低声吟唱的赞歌。它在朦胧与抽象中,洒落出无数颗晶亮的心,让我们在阅读的每一刻都被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轻轻拥抱。像是深夜里,有人替你盖好被子,没说一句话,但你已泪流满面。

      真正的爱,不是想给你什么,而是想陪你一起穿越什么。而真正的牺牲,不是刻意留下痛苦的痕迹,而是把自己所有的苦,化为别人肩上的轻。

      “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 而胡雷,是那首最深情的歌,是这个时代仍未熄灭的烛火,是无数生命之光里最亮的那一点。

      我们听见了吗?那首来自疼痛之中的,甜美如晨光的歌。

      04-25-2025

    【审核人:雨祺】

        标题:吻痛如歌:在疼痛之中,开出温柔的花——评蒋本智的小说《吻痛》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aiqingzheli/24213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嗨二下嗨二下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0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