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奶奶母亲包饺子的时光(散文 )

  • 作者:严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2-25 10:38:16
  • 阅读0
  • 冬至节气大如年,冬至包饺子是中原地区的民风民俗,据说这天如果不吃,人会冻掉耳朵的。

      1963年,我奶奶终于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年月,也熬过了七十三的岁坎,迎来了大食堂解散的第一个冬至。记得几天前母亲奶奶就热烈商量包饺子,于是我一直盼望,那天放学,直奔回家。母亲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情,坐在煤火台前包饺子,那时候白面馍就奢望无度了,吃饺子更是舌尖上佳肴,没有肉爹设法买了豆腐,煎后剁碎和着萝卜拌的馅,让我馋涎欲滴。

      第二年形势好转,我们家吃上了稍微带点肉的饺子,可是奶奶已经远去。饥荒三年在大食堂,我不记得吃过饺子,之前,年纪尚小,记忆里也搜索不出吃饺子,而那次冬至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奶奶母亲一起包饺子,当时的画面幸福温暖,因而清晰深刻,至今美好,念念不忘。

      这些年多久不看电视?记不清了。退休后感觉新闻里的国内外大事,于自己太远,不看;饱览沧桑世态炎凉,电视剧的人物、故事感觉太假,也不看,这样电视就成了家的摆设。

      但是,近来有位网名“山村小万”的抖音播主,发布的视频却让我乐此不疲,期期关注。

      山村小万是河北武安县太行山深山区的村民,他用镜头记录他们家的春种秋收、儿女孝道、美满和谐,见微知著地反映着大山深处的民风民俗、村凤村貌和村民怡然自乐的幸福满足。说真的,拍摄水平,和电视根本无法相比,可是,真实、自然,毫无雕饰做作之嫌,因此深深吸引着我。

      山村小万的父母姑姑,已从大山深处,搬迁到山脚下居住,奶奶固执地一人坚守深山老宅。播主小两口经常上山照料,孙媳细心悉心,为奶奶洗衣做饭理发梳头,打扫里外;小万身强力壮,挑水,修房,出力流汗,山顶石头小院,盈满了孝心孝情。

      奶奶石头院的环境如诗如画,周围群山如黛,日暮五彩缤纷,晨旭云雾缭绕。山里没贼,篱笆柴门奶奶防的是黄鼠狼拉鸡。房前屋后奶奶种有一小片一小片青菜萝卜豆角南瓜,兼有玉米高粱,枝叶扶疏,婆婆娑娑,远景近景很美。小万送上来的煤球,奶奶不烧,说屋前屋后遍地柴禾取之不尽;送上来的冰箱洗衣机,奶奶不用,嫌费电,说管不着;儿女们买的新衣服,奶奶不穿,说:“七十不添鞋,八十不置衣是陈年风俗”……奶奶落伍时代的生活理念,我不赞成,但折射出的中华民族俭朴美德,让我肃然起敬。

      视频解说称,奶奶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深山石头院,我觉得那里确实是处桃花源般的境界。

      小万父母和姑姑搬出了大山,但小万家耕种的仍是山区的土地,山坳里山坡上,一块块面积很小,进不去农机具,春种秋收玉米高粱红薯,全凭犁镂锄耙,人拉肩扛,视频记录他们一家的勤劳和艰辛。姑姑家不种庄稼,养有二三十只羊,姑父放羊,姑姑织布,藉以养家。种有油葵,轧油而食,视频里,一年收成约五、六百斤,轧了三百斤食用油,大壶小桶,奶奶、小万和姑姑三家分用。如今山外的平原农户,基本已经实现农机具播种收割储存了,食用油在超市购买,而山民自给自足的生活,近似原始的耕作,我除了新奇,还有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慨。

      日前的抖音是小万、母亲、媳妇一起上山,和奶奶三代人包饺子,共度冬至的视频。石头房里欢声笑语,锅碗瓢勺叮当作响,粉条、鸡蛋、大葱拌馅,母亲擀饺皮,奶奶孙媳包饺子,小万烧火,其乐融融,石头房里洋溢的气氛,激活了我的怀念,想起母亲奶奶包饺子的时光。

      近年来,网上有关新中国的前后三十年,哪个年代更好的争论喋喋不休,其实,党中央已经作出了不能相互否定的评判,前30年的确物质匮乏生活贫困,后30年,实际45年,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称前30年好,怀念过去,绝非希望回到那时的日子,而是怀念现在相形见绌,正在失掉的,过去美好和珍贵的东西,例如,勤劳俭朴的品质,真挚的人际关系,孝心孝情的温馨等,山村小万视频中,记录的朴实山民和家庭生活,都有展示。

      我奶奶母亲冬至包饺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但那年的情景和氛围我会永远记忆珍藏怀念。山村小万的视频,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观看。

      

      

      
    【审核人:站长】

        标题:奶奶母亲包饺子的时光(散文 )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chenggongzheli/23255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