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里,端午节的记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童年的星空,熠熠生辉。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曾经浓郁的节日气氛却如轻云般渐渐淡去,只留下无尽的怀念在心底蔓延。
记得上小学时,同伴们都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天真烂漫,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虽然同住在一个小县城里,但各家的境况不尽相同,处境也就大不一样。有些和我一样,靠父母的支持,背着书包穿梭于学校之间,有些却迫于生计,小小年纪便去附近乡下为财主放羊,在山间荒坡上度过童年时光。无论生活轨迹如何不同,端午节,始终是我们共同期盼的盛大节日。
距隆德县城西南三公里处,有一座龙凤山,是一处相对高度不过一千多米的平缓山坡。山前有一条源自六盘山脚下的小河,蜿蜒曲折向西流去。山上草木丰盛,绿树成荫。峰巅建有汉代烽火台,南麓峰崖间依山就势凿石窑五处,后来考证这里曾经是当年吴玠吴璘抗击金兵的古战场。那时我们既不知道汉朝,也不晓得宋朝,只觉得烽火台旧址是“点高山”的好地方。所谓“点高山”,就是每年端午节在烽火台旧址上燃放烟火。我至今不知道这个习俗意味着什么,又是咋样传下来的,当时只觉得好玩罢了。
每年端午节前的几个月,放羊的小伙伴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如同勤劳的小蜜蜂,漫山遍野地搜寻干柴树叶,小心翼翼地堆放在烽火台旧址上,为端午节燃放烟火做准备。我们这些在校的小伙伴虽然无法参与,但随着节日的临近也渐渐躁动起来,身子虽然还在校内,心儿却早已离开书本飞向那山花烂漫、鸟飞虫鸣的山坡了。
端午节那天,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穿过斑斑的树叶,洒在我们充满期待的脸上。我和几个上学的小伙伴,怀揣着家中准备的粽子、花馍馍和鸡蛋,一路欢歌笑语,奔向山上的烽火台。放羊的小伙伴早已等待多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齐心协力,将先前收集的木材和树叶点燃。瞬间,火苗一窜而起,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一股股浓烟如蛟龙般腾空而起,直冲云霄。我们围着烟火高兴地唱起来。放羊的小伙伴最擅长的是山歌,他们的歌声,时而高亢激昂,穿山过岭,时而凄婉缠绵,渗人肺腑。一个个如醉如痴,尽情地投入仿佛忘记彼此的存在。当然,我们也不甘示弱,大声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大家都不明白歌词内容,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充满欢乐。
大火渐渐熄灭,留下一堆通红的炭火。放羊的小伙伴们把捕捉来的山鸡拔去羽毛,和收集的野鸡蛋一起用稀泥包裹起来,熟练地用残火烤制。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起诱人的香味。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着手中的美食。那时刻,没有贫富之分,没有烦恼忧愁,有的只是纯粹的快乐和彼此深厚的情谊。大家吃得满嘴流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画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享用完美食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山下的竹林寺。那里,一场热闹非凡的秦腔大戏即将开演。
端午节唱大戏,对于常年奔波在生计线上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休闲娱乐好机会。当天午饭后,附近群众纷纷走向剧场,找好位置,等待着舞台上大幕的徐徐拉开。演出前,剧场也不是风平浪静,特别是年轻人,表现得异常活跃。在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这是一次难得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年轻妇女,搜箱翻柜,穿上最好的衣服,挂满形态各异的荷包,满身散发着浓郁的香草味儿。她们看似坐着未动,实际上眼神儿却随着人流到处飘移。小伙子在人群中晃来挤去,瞧瞧这个,瞅瞅哪个,全然不顾别人翻来的白眼儿。几个胆大的小伙子,还趁人不注意抢了几位年轻姑娘的荷包,后来听人说,他们最终都成了夫妻。
真正全身贯注戏曲的还是那些中老年人。他们对演员评头品足,大发议论,有的说张三的台架好,李四的扮相俊;有的说赵五的唱腔美,王麻子的丑角表演滑稽。更多的还是议论戏剧的内容,三娘教子费心机,关公挑袍真义气,程婴舍子风格高,窦娥死得太冤曲。以古喻今,充分发挥着高台教化的作用。
说实在话,看大戏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那么渴望,小小年纪不懂戏剧故事,只见黑脸把红脸杀败,又见红脸把黑脸杀败,雾里看花,糊里糊涂。说实在话,我们赶场子,就是为了凑热闹。一会儿在这里瞧瞧,一会儿又在那里看看,那里热闹往哪里钻。忽然从小食摊上传来带着唱腔的叫卖声:“瞎子抽了我的签,眼前亮出一大片。聋子抽了我的签,隔山听见鸡叫唤。瘸子抽了我的签,丢掉拐棍能爬山。学生抽了我的签,明年进京考状元……”循着叫卖声,我们来到了小食摊前,只见一个中年人,藤条编的油笼里装着油饼,手里摇晃着竹筒里的签子,高一声低一声的唱着那极富诱惑力的词句。这种活动我们参加过多次,它类似现在的摇奖。竹筒里十根签子售完后,用盖碗里色子摇出的数字对照竹签上的数字,一个获奖者就可以拿到十个油饼。商家为了促销,群众贪个小利,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我们既想油饼,又感到好玩,每次都想碰碰运气,多数时间都是白花钱。但小孩子的好奇心促使着我们又一次想试试运气。这种活动都是我们上学的小伙伴们掏钱,大家搜遍衣兜,东凑西凑,总算凑足了一毛钱。随意买了一根竹签,谁知竟然得奖了。这意外的收获,让大家兴奋不已,欢天喜地的饱餐了一顿。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油饼,至今想起来仍然垂涎欲滴。
如今,岁月流转,曾经一起过端午节的小伙伴们早已各奔东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端午节似乎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普通节日。商场里精致的粽子琳琅满目,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没有了小伙伴的陪伴,没有那充满了烟火气的烽火台,节日的气氛变得越发淡薄。每当端午节来临,那些童年的记忆总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无比怀念那充满欢声笑语的端午节。